中国农业农村部—CABI(联合国粮农组织下属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及其四个分中心代表组成17人代表团赴瑞士德莱蒙CABI欧洲中心开展交流,共同探讨农业生物安全与病虫害综合治理领域的科研合作。这是自2008年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中方派出的最大规模代表团。此次会议聚焦于推动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病虫害管理(IPM)策略,助力中国及全球农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来自安徽、山东、云南和内蒙古等地的联合实验室分中心也参与其中,分享了在防控绿盲蝽、褐臭虫、斑翅果蝇、竹蝗等农作物害虫方面取得的新进展。CABI全球运营执行主任乌尔里希·库尔曼博士表示,该联合实验室及其分中心在跨境入侵性害虫的可持续治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南南合作和技术转移提供了重要平台。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正在通过“植物健康国际联盟”将先进的植保技术和经验推广至更多国家。目前,山东分中心正推进针对番茄潜叶蛾的生物农药研发;云南作为世界重要的水稻、茶叶和热带水果产区,也是多种跨境害虫的重要传播通道。研究人员已在黄脊竹蝗的迁飞规律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为区域防控提供科学支撑。此外,双方还回顾了近年来在植物诊所建设、农民培训和作物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成果。CABI东亚及东南亚区域主任张峰博士指出,这些工作有效提升了中国主要农作物产区的植物健康体系能力。今年恰逢中国与CABI合作30周年,未来双方将在生物防治技术输出、科研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