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报告称生物炭加速了全球降碳进程》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0-12
  •     最新突破的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作为降碳解决方案在全球和各国家的降碳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古老的耕作方式能帮助各国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碳,同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释放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物炭每年可减少 6% 的全球碳排放量,大约相当于 30 亿吨二氧化碳或 803 家燃煤发电厂一年的总碳排放量。 在超过 25 个国家/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南美洲和东欧),生物炭的最低除碳潜力也达到了 10%,在埃斯瓦提尼,生物炭有可能减少 30% 以上的碳排放,在马拉维、阿根廷和加纳,生物炭更有望能减少 20% 以上的碳排放。 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包括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的二氧化碳清除 (CDR) 潜力最大,它们可以通过生物炭开辟一条可持续的降碳减排之路。

  • 原文来源:http://www.51keli.com/news/201348.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植物能源研究获突破 有望加速碳中和实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03
    • 近日,国家高新科技企业、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多生物”)超级芦竹基因组科研团队,发布了两份芦竹(绿煤102、翠绿101)高质量基因组。这两份基因组为全球首次发表的芦竹基因组,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植物能源创新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芦竹作为一种零碳或负碳能源植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谓能源植物,是指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快速转化成有机物,并产生高生物量的植物。目前,国际公认的碳中和四大可行性技术路径——能源转型、碳捕捉与利用、植物碳汇、低碳生活,其中前三个都与植物尤其是能源植物密切相关。 芦竹,禾本科芦竹属,属无性繁殖植物,遗传基础狭窄,只能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改良。芦竹基因组十分复杂、组装难度大,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公开报道的参考基因组可用,严重限制了芦竹基因组学的研究和遗传改良。如何看这次芦竹基因组研究“0”的突破?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林草局原总工程师封加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兰多生物培育的超级芦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能源植物,大规模种植超级芦竹可助力国家快速实现碳中和。根据兰多生物2021年-2022年测产报告,超级芦竹生长过程中每年产生的干生物量约5吨/亩—10吨/亩,据此测算出其吸收的二氧化碳量8.5吨/亩—17吨/亩、释放的氧气量6吨/亩—12吨/亩,约为热带森林的5倍、玉米秸秆的7倍、水稻秸秆的15倍。 目前,兰多生物正在将芦竹基因组研究成果,在全球率先应用到芦竹品种遗传改良上,正在培育产量更高、抗逆性更强的新一代超级芦竹新品种。此前十多年,兰多生物收集了近700份国内外野生芦竹种质资源,利用系统选育、物理化学诱变等手段,培育出多种生物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的超级芦竹品种,可以在盐碱地、滩涂地、高寒地、废弃矿区、湿地等边际土地生长,降雨量>500毫米的区域可自然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年—20年。 “超级芦竹可以直接替代燃煤,也可以通过先进的生物发酵、热化学转化等技术生产氢气、天然气、一氧化碳、生物油、乙醇、生物炭、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并且能进一步深加工生产几乎所有的高端能源与高端化学品,如甲醇、乙醇、汽柴油、航空煤油(SAF)、液氨、乙二醇、烯烃、芳烃等,从而全面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下游产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联合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宇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兰多生物还在全球首创了无热载体蓄热式辐射热解工艺,采用这种工艺深加工超级芦竹,在生产氢气、天然气、一氧化碳等负碳能源及负碳化工产品的同时,其副产的生物炭还可用来生产炭基肥、炭基土壤改良剂、炭基建材、活性炭、炭基导电材料。“零碳”排放是碳中和的终极目标,而兰多生物这一技术路线生产的超级芦竹相关能源、化工产品已经实现了负碳排放,对于实现“3060”“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节能减排中心主任王凡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在目前的可再生能源中,超级芦竹最接近化石能源,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唯一的差别在于其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不同,化石能源需要经过上亿年的演变过程,而超级芦竹只需要半年到1年时间,超级芦竹是化石能源完美的替代品。 “我国地域辽阔,有边际土地24亿亩、森林面积34.6亿亩,在确保18亿亩粮食耕地红线基础上,我国完全有潜力发展植物能源来全面替代化石能源,实现能源自主供应,保障国家能源、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王凡说。
  • 《欧洲LEAPS联盟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研究报告》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20-09-14
    • 2020年5月12日,欧洲基于加速器的光子源设施联盟(LEAPS)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研究报告(Research at LEAPS facilities fighting COVID-19)。报告概述了为全球科学界服务的欧洲加速器光子源联盟仪器和方法,还提供了正在获得并可公开的第一批成果。通过强有力的国家和欧洲资助计划来提高现有能力,将使LEAPS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成为应对当前及未来面临的病毒威胁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在当前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形势下,LEAPS成员机构正在合力为整个科学界助力,一些机构呼吁迅速利用专用波束时间,以将新型冠状病毒、疗法和疫苗研究放在首位,旨在最大限度地缩短从提案到论文提交的时间。 报告指出,在相关生物体系的高精度结构测定方面,在原子水平上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可以通过大分子X射线晶体学来实现,并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来达到较低的分辨率。这些结构对于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和生理学过程,如在分子水平上复制和粘附到人类靶细胞是很重要的。与新冠肺炎相关的药物靶点和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信息将加快药物和疫苗的开发进程。 X射线成像技术可用于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粘附、内吞、复制、装配和释放新病毒粒子等步骤,对于确定可能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此外,在许多此类仪器中,成像与其他技术(例如荧光)相结合,可提供有关特定元素的分布和含量的信息。 X射线散射技术方面,小角X射线散射(SAXS)可提供从单个蛋白质到病毒粒子,甚至整个细胞的溶液中大分子的整体形状的直接信息。还可以追踪复合物形成的动态过程,因此可能对诸如病毒在毫秒级的时间尺度内粘附和对接到人类靶细胞或病毒衣壳装配过程提供信息。特别是,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时间分辨小角X射线散射方法结合先进的计算模型来阐明从衣壳蛋白到成熟病毒粒子的完整装配途径(以及相关的自由能级图)的能力。 同步辐射圆二色谱(SRCD)快速光谱技术,可用于开发抑制剂和诊断测试工具。它可以用于单独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蛋白和核苷酸,以及它们与抑制剂的复合物。快速时间分辨圆二色谱可实时跟踪由例如抑制剂与靶蛋白结合引起的结构变化。 红外同步辐射方面,高亮红外同步辐射在指纹谱区的振动光谱法可用于研究生物系统从分子到单细胞和组织水平的功能过程,因此新型冠状病毒生命周期中的许多步骤可以通过这一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单次激发光谱(BESSY II)可以研究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的构象变化,特别是病毒粒子在笼状化合物光解触发的非重复性动力学下的对接蛋白质。自由电子激光红外离子光谱(FELIX)在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中提供了获得分子结构的途径,例如在小分子生物标记物的发现中,其对诊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软X射线瞬时吸收方面,自由电子激光器与台式紫外线激光器以泵浦-探针结构耦合产生的元素和对映体选择性软X射线,为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与药物分子间相互作用随时间的变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途径,可应用于药物-靶相互作用的情况。这些构象变化将有助于理解药物-膜相互作用中动态变形的细节。 紫外荧光成像方面,蛋白质以及大多数生物分子或有机分子在深紫外线(DUV,低于350纳米)波长范围内被同步辐射激发时呈现出特异性荧光,这为亚100纳米分辨率的无探针荧光成像开辟了道路,使其成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不同生理过程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