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推动光伏电池效率标定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4
  • 7月2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暨2024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温州)论坛”。会议上,光伏行业协会为推动光伏电池效率标定的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与一致性,促进行业长期良性发展,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效率计量测试能力的倡议。

    从现场公布的名单来看,目前已有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润海新能源有限公司11家公司签字。

    倡议如下:

    关于进一步提升光伏电池效率

    计量测试能力的倡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行业技术的快速进步,TOPCon、HJT、xBC 等 n 型高效电池技术的推进速度逐步加快,但在技术推进过程中,由 于受电池结构和工艺差别、各家测试装置不同、标准电池溯源机构差 异、电池电容效应等因素影响,准确测量电池效率的难度增大,各家 测试机构数据偏差也较大,长此以往,将影响国家相关行业管理政策 的制修订、不同技术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我国光伏电池测试效率值 的国际公信力。

    为推动光伏电池效率标定的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与一致性, 促进行业长期良性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出如下倡议:

    1、加强标准电池的权威溯源能力,可不间断溯源至SI 国际单位 制,并确保在开展业务及宣传等工作中,对外公布的电池测试效率溯 源至SI 国际单位制。

    2、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电池的比对测试和技术交流,降低测试不 确定度,共同维护良好的计量测试环境。

    3、提升企业实验室和产线测试设备计量校准能力,保持量产效 率测试与标准电池组件的一致性。

    4、使光伏电池测试效率回归到光伏组件功率推算的合理范围。

    5、依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立技术专家组,当企业待发布的电 池测试效率值高于行业认可的权威效率记录表中记录的同类型电池 技术效率记录时,由技术专家组至少 5 位第三方技术专家进行准确 性、科学性、合理性论证后再公开发布。

    6、推动相关测试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测试与计量的培训,提升 光伏测试与计量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4825.html
相关报告
  • 《光伏行业协会王勃华: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已形成“双循环”格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2
    • 9月18日,“第五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稳居全球首位。 据王勃华介绍,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67.3%,硅片产量占97.4%,电池片78.7%,组件71.3%,总装机量占全球32.6%;同时,各环节均有5家以上企业位居全球前十,产业化技术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前沿技术也开始加速布局。麦肯锡一项全面对比中美创新实力的研究显示,光伏是中国领先美国且具有极大(也是最大)竞争优势的产业。 根据IRENA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议程报告》,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流行让投资者更清楚的认识到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巨大潜在价值。从2019-2030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电气化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累计投资将增加至49万亿美元,其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约为11万亿。在光伏领域的年度平均投资将达到3180亿美元,在所有电力来源中居首位。 “当前,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并继续保持成本优势。”王勃华表示,按照IRENA的数据,在拥有全球三分之二人口、GDP总量72%、用电需求85%的国家,新建光伏电站或陆上风电场已是成本最低的电源。在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形成和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风电、光伏项目的总成本和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行业发电成本也创下历史新低,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的LCOE为50美元/兆瓦时,同比降幅4%。他进一步表示,从长期来看,产业链上各环节成本的下降叠加组件效率的不断提升,到2030年,光伏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将降至0.040美元/千瓦时,与2018年相比降幅达58%。 “今年5月以来,国家多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王勃华表示,从2005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历了从“外循环为主”到“内循环加速”,再到“双循环发展”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我国光伏行业一方面将迎接新基建带来的国内市场新机遇,保持和巩固制造优势,另一方面,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国际化布局。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截至2019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7GW(同比增加39.3%),组件有效产能达21GW(同比增加16.0%)。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集中式开发将成 光伏未来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17
    • 2月3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与2021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会上指出,在未来光伏装机结构方面,电站大基地开发将成为发展趋势。在既定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我国能源转型加速,这背后需要大项目支撑。而电站大基地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扩大清洁能源的资产规模,有效提升发电质量和经济效益,将成为提前实现“碳达峰”的有效途径。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0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48.2吉瓦。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突破了253吉瓦。王勃华表示,2020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新增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首位,这一成绩是在全球疫情严重、经济倒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谓逆流而上。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人员、物料无法到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仅为4吉瓦,较2019年同期下滑23%。此后三季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措施见效,国内光伏企业迅速实现复工复产。第二、三、四季度新增装机分别实现7.6吉瓦、7.2吉瓦和29.4吉瓦,较上年同期增长57%、23%和109%。 同时,光伏制造端各生产环节也稳步增长,为下游EPC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实现39.2万吨、161.3吉瓦、134.8吉瓦和24.6吉瓦,同比增长14.6%、19.7%、22.2%和26.4%。 市场的火热促使更多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光伏产业,极大地带动了投融资规模的快速增加。据国金证券统计数据,2020年,光伏行业融资规模高达682亿元,较2019年的180亿元大增279%;融资项目数量也从2019年的10项增长为2020年的33项,同比增长230%。 “2020年,行业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社会关注度迅速提高,整个光伏板块的融资规模空前高涨,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王勃华说。 王勃华预计,2021年全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55吉瓦至65吉瓦,“十四五”期间我国年新增装机规模将会在70吉瓦至90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