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集中式开发将成 光伏未来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17
  • 2月3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与2021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会上指出,在未来光伏装机结构方面,电站大基地开发将成为发展趋势。在既定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我国能源转型加速,这背后需要大项目支撑。而电站大基地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扩大清洁能源的资产规模,有效提升发电质量和经济效益,将成为提前实现“碳达峰”的有效途径。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20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48.2吉瓦。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突破了253吉瓦。王勃华表示,2020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新增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首位,这一成绩是在全球疫情严重、经济倒退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谓逆流而上。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人员、物料无法到场,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仅为4吉瓦,较2019年同期下滑23%。此后三季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措施见效,国内光伏企业迅速实现复工复产。第二、三、四季度新增装机分别实现7.6吉瓦、7.2吉瓦和29.4吉瓦,较上年同期增长57%、23%和109%。
    同时,光伏制造端各生产环节也稳步增长,为下游EPC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实现39.2万吨、161.3吉瓦、134.8吉瓦和24.6吉瓦,同比增长14.6%、19.7%、22.2%和26.4%。
    市场的火热促使更多投资者将目光转向光伏产业,极大地带动了投融资规模的快速增加。据国金证券统计数据,2020年,光伏行业融资规模高达682亿元,较2019年的180亿元大增279%;融资项目数量也从2019年的10项增长为2020年的33项,同比增长230%。
    “2020年,行业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社会关注度迅速提高,整个光伏板块的融资规模空前高涨,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王勃华说。
    王勃华预计,2021年全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55吉瓦至65吉瓦,“十四五”期间我国年新增装机规模将会在70吉瓦至90吉瓦。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1/02/10/detail_2021021090898.html
相关报告
  • 《光伏行业协会王勃华: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已形成“双循环”格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22
    • 9月18日,“第五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稳居全球首位。 据王勃华介绍,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占全球67.3%,硅片产量占97.4%,电池片78.7%,组件71.3%,总装机量占全球32.6%;同时,各环节均有5家以上企业位居全球前十,产业化技术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前沿技术也开始加速布局。麦肯锡一项全面对比中美创新实力的研究显示,光伏是中国领先美国且具有极大(也是最大)竞争优势的产业。 根据IRENA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议程报告》,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流行让投资者更清楚的认识到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巨大潜在价值。从2019-2030年,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电气化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累计投资将增加至49万亿美元,其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约为11万亿。在光伏领域的年度平均投资将达到3180亿美元,在所有电力来源中居首位。 “当前,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并继续保持成本优势。”王勃华表示,按照IRENA的数据,在拥有全球三分之二人口、GDP总量72%、用电需求85%的国家,新建光伏电站或陆上风电场已是成本最低的电源。在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形成和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风电、光伏项目的总成本和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持续下降。可再生能源行业发电成本也创下历史新低,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的LCOE为50美元/兆瓦时,同比降幅4%。他进一步表示,从长期来看,产业链上各环节成本的下降叠加组件效率的不断提升,到2030年,光伏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将降至0.040美元/千瓦时,与2018年相比降幅达58%。 “今年5月以来,国家多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王勃华表示,从2005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历了从“外循环为主”到“内循环加速”,再到“双循环发展”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我国光伏行业一方面将迎接新基建带来的国内市场新机遇,保持和巩固制造优势,另一方面,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强化国际化布局。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截至2019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7GW(同比增加39.3%),组件有效产能达21GW(同比增加16.0%)。
  • 《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渐明》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12
    • 近日,江西省发布《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和《江西省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指出以宜春、新余、上饶等为主阵地,壮大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等产业集群规模实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渐明。仅7月以来,就有浙江省嘉兴市和宁波市宁海县两地提出加强光伏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实施光伏重大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山西省晋中区等地也在打造光伏产业集群,集聚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光伏企业,推进光伏产业体系发展,提升光伏产业链完备率。 各地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势头猛 “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处于发展风口,经济效益显著,集群式发展趋势可促进产业不断壮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给出了一组数据,从营收看,2022年光伏行业增加值达到近8000亿元,25个产业集聚区的光伏产值达到1.49万亿元,成为多个城市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例,2022年,该市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按照规划,包头市要力争通过3-5年努力,打造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球硅产业发展中心、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应用场景示范中心。 “集群化发展利好行业,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集群化发展可以提升集聚区内企业间的相互依存度,促进企业间互助合作。一旦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高效管理和协同创新,区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群效应就会持续加强,进而对有效配置生产要素、打造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多地瞄准光伏产业,推动光伏产业链条化、集群式发展。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设置培育500亿元级光伏产业园区目标,招引一批高品质新能源企业,着力打造光伏产业链项目,加速向产业强区进军。目前已落地合计达15吉瓦的组件项目和年产1000万只的支架项目。 四川省宜宾市也正聚焦打造光伏产业集群。目前宜宾高新区已招引项目10个,协议投资783亿元,并有望培育5户百亿级企业,多个光伏项目加快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每月都有1个项目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458亿元。 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产业集群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单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晶硅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正是有力证明。今年7月,江苏省工信厅公布《2023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海陵区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上榜。目前,园区内涵盖组件、辅材等光伏产业链各主要环节,聚集光伏等新能源及配套类企业超百家。“葡萄串”的链式发展促使海陵区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产业链完备率达到95%以上。受益于此,2022年,海陵区新能源及配套产业产值超240亿元,同比增长50.2%。 光伏产业集群的建设不仅推动某一地区产业综合实力的跃升,由于产业链越来越完备,各环节企业紧密度提升,企业在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成本均有所下降,还有助于单一光伏企业节约支出和加强经营实力。 今年3月,晶澳太阳能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89.6亿元,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吉瓦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吉瓦高效电池和5吉瓦高效组件项目、年产10吉瓦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晶澳太阳能表示,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也有利于实现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群化运营,从而深度整合集成生产过程,最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造竞争优势。近年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率随着原材料价格波动、供需关系变化、技术更迭等因素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单一环节企业面临更大经营风险。因此,近年来头部组件企业持续加大一体化布局力度,从而保障上游原材料供应,降低单一环节波动风险,增厚利润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及稳定性。 市场格局或因此生变 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认为,宏观来看,无论是从政策环境、市场经济、社会效益亦或是技术水平角度看,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利好更多,可推动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更先进的技术堡垒及更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而对产业跃升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也将促使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信息信用平台启信宝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区域图鉴》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存续光伏产业企业数量达4.8万家。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分别以9333家、5364家和5063家位列前三,合计占全国存续企业数量的40%以上。 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近年来,光伏行业集中度维持较高水平。2021年和2022年,我国电池片环节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53.9%和56.3%,组件环节业务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63.4%和61.4%。 庄英宏提醒,集群化趋势下,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用人压力与竞争压力会加剧,更有实力的企业会取得更好发展。 杨立友则表示,产业规模的扩大与大量资金的涌入势必导致市场格局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如何使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把握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随时调整、把舵定向。不过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促使企业不断迎接新挑战,升级发展,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