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把电流变成发光的准粒子》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7-27
  • 半导体碳纳米管中,可以通过电子方式产生光物质准粒子。来自海德堡大学(德国)和圣安德鲁斯大学(苏格兰)的材料科学家和物理学家使用发光和极其稳定的晶体管,来达到强的光物质耦合,并制造出激子-极化器。这些粒子可能为新的光源铺平道路,即所谓的电泵极化激光,可以用碳纳米管制造。

    ——文章发布于2017年7月24日

相关报告
  • 《表面涂层单壁碳纳米管作为近红外光致发光发射体在生物环境中的应用进展。》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03
    • 单粒子跟踪(SPT)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揭示活细胞和生物组织中许多生物过程中的单分子动力学。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在不同的生物环境中,由于其特有的大体积比结构,以及其明亮稳定的近红外(NIR)光致发光特性,在不同的生物环境中都是很有前途的光致发光发射器,这对于长期的视频速率成像和单分子水平的高信噪比(SNRs)的跟踪应用非常有价值。近年来应用SWCNTs作为NIR光致发光发射器的研究进展突出了纳米尺度下脑组织组织的认识。在第一部分,本文回顾总结了最新进展在不同表面涂层常用的封装SWCNT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为了获得surface-coated细胞毒性较低的纳米管和最小的排放与活细胞特异性的相互作用,同时保持明亮的光致发光,使长期发光成像和跟踪在single-nanotube级别在生物环境。第二部分提供了不同激励策略的比较(6,5)SWCNTs,以确定最佳的激发波长,用于高效的视频图像成像,并在活体脑组织中追踪单个纳米管,在不引起不可接受的光毒性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进行长达数十分钟的跟踪。最后,本文展示了利用单个碳纳米管的光致发光跟踪结合超分辨率单分子定位显微镜技术,是实际阐明大脑的超细纳米组织细胞外空间(ECS)和调查当地的流变特性的年轻老鼠大脑subdiffraction在亚波长光学分辨率下降到50 nm ~ 40 nm的准确性。这一发现主要说明了脑组织的巨大多样性以及在活体脑组织中局部黏度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因为他们的低细胞毒性的优点,明亮的光致发光,高信噪比(~ 25),和深层组织渗透(~ 100μm)长期video-rate single-nanotube层面成像和跟踪在845 nm励磁(K-momentum exciton-phonon边带,KSB),phospholipid-polyethylene glycol-coated SWCNTs蕴含着巨大的潜力,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排放单粒子跟踪在生物环境中,比如在大脑组织生活,并且可以在阐明大脑ECS在各种生物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如睡眠、记忆、衰老、脑肿瘤进展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中找到扩展的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24日
  • 《研究人员离解开碳纳米管中的准粒子物理学又近了一步》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5-20
    • 来自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维也纳大学(TU Wien)、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和南伊利诺伊大学(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一组研究人员更接近于揭示碳纳米管中的准粒子物理学。 碳纳米管是一种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一维模型材料,由于其量子限制效应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自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碳纳米管已被列为下一代光电子器件的材料之一。这一进展的关键在于理解准粒子(用于描述固体中可观察到的现象的理论粒子)在一维系统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由于碳纳米管的维数减少,这需要与传统的三维材料(如硅)相比有根本不同的模型。 太赫兹辐射设备很难在特定方向上与碳纳米管形成高电场。” 通过结合不同的实验技术,该团队能够直接探测光激发后不同时间尺度的CNTs中自由电荷载流子的形成。包含不同准粒子的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发生在初始光激发之后。这些过程会随时间变化,能够探测准粒子中的一个会使理解整个过程变得更容易。 通过使用最先进的模拟技术,该团队能够识别出解释数据的两个关键机制,并帮助他们开发了一个详细的微观模型,该模型描述了CNTs中强电场中的准粒子相互作用。 “我们提出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高能E22激子带激发的电子空穴准粒子发散到低能带,并在超快导电中发挥作用。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实验事实,澄清了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 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碳纳米管超快动力学中的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更接近于基于碳纳米管和其他低维材料的先进光电子技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