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奥密克戎的遗传学特性和早期传播模式》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2-20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大型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SARS-CoV-2的Omicron(奥密克戎)变体与以前的SARS-CoV-2变体分歧开来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在这种适应性进化中,有益的突变通过自然选择而不是通过以前变体之间的重组传递给后代。该研究是第一个描述Omicron变体的基因组特征并探索该变体的起源的研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2年1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pid epidemic expansion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n southern Africa”。

    论文共同作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副教授Maciej Boni说,“我们看到SARS-CoV-2在大约16个月内产生了三种主要的变体---Alpha、Delta和Omicron,这非常令人惊讶,因为其他病毒不会进行如此反复的大的进化跳跃。最新的变体---Omicron---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它在它的刺突蛋白的进化中发生了更大的跳跃。”

    Boni指出,与以前的变体相比,Omicron变体的刺突蛋白有30多个突变,其中许多已知会影响宿主抗体的中和作用。他说,“鉴于Omicron变体在进化上取得了如此大的飞跃,我们想研究为什么以及如何发生这种情况。”

    为了做到这一点,该团队分析了截至2021年12月7日的所有686个Omicron序列。他们发现Omicron属于B.1.1谱系,Alpha变体也属于这种谱系。有趣的是,该团队发现,Omicron变体在基因上与Alpha变体以及任何其他感兴趣的已知变体不同。

    Boni说,“这意味着尽管Omicron变体与Alpha变体属于同一谱系,但是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被识别为Alpha变体的表亲或侄子。当Omicron基因组首次被测序时,很明显这种病毒有可能在表型上与我们以前熟悉的SARS-CoV-2变体非常不同。”

    为了确定Omicron变体首次出现的时间,该团队使用了一种技术,称为时间校准的贝叶斯系统分析(time-calibrated Bayesian phylogenetic analysis)。他们估计,所有Omicron变体的最近共同祖先存在的日期是2021年10月初。

    接下来,该团队对686个Omicron序列进行了选择分析,发现了自从这种变体与其他B.1.1谱系分歧开来后,许多基因发生正向自然选择的证据。Boni说,“这一发现使我们得出结论,适应性进化在Omicron的早期出现和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发现表明,Omicron很可能是一个进化过程的结果,该进化过程创造了一种高度传播的部分地逃避了我们的抗体反应的病毒。”

    此外,这一发现排除了Omicron变体的起源是以前变体发生重组的结果。Boni说,“我们没有发现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Omicron变体是以前SARS-CoV-2变体的重组。”

    该团队确实发现Omicron的一些样本显示出继承了来自Delta变体的遗传物质的微弱证据,但是统计分析不能排除随机因素或小的测序错误是造成这种奇怪的重组信号的原因。

    Boni说,“鉴于最近的错误信息表明Omicron和Delta变体已发生重组,创造出一种称为‘deltacron’的超级变体,重要的是要注意这种重组事实上是可能的,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已经发生,。此外,如果它确实发生了,就其传播和/或导致严重疾病的能力以及其他因素而言,不知道这样一种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关于Omicron变体的传播性,该团队得出结论,鉴于南非人口的免疫比例(无论是从感染、疫苗接种还是两者)都在60%以上,部分免疫逃避可能是Omicron在南非快速传播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Boni说,“这种关于Omicron可以部分逃避免疫系统的想法得到了其他最近的研究结果的支持,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与Omicron的出现有关的SARS-CoV-2再感染的风险增加。我们如今还知道,Omicron的病毒载量在被感染的人中比较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它的高传播率。”

    Boni指出,当前的Omicron疫情提醒所有美国人尽可能保持我们的COVID-19疫苗接种。他说,“我们承受不起又一个有50万人死亡的年度。”

    参考资料:

    Raquel Viana et al. Rapid epidemic expansion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n southern Africa. Nature, 2022, doi:10.1038/s41586-022-04411-y.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5441.html
相关报告
  • 《Nat. Commun. 揭示海洋动物运动模式演化与器官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9-13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团队与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董志军团队等联合,在海洋动物运动模式、器官形成与生存策略研究获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Genomic and 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genetic signatures of swimming pattern and diapause strategy in jellyfish”于7月15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海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问题是当今海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海洋生物复杂性状形成过程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基础,其演化过程与机制一直是学术界探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聚焦海洋动物中维持运动平衡感知的器官多样性演化开展研究,揭示了海洋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运动模式与器官形成的演化与调控特征。 研究团队将水母与硬骨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比较,发现CHSY1、USH2A、KIAA2026等基因受到明显正选择,而这些基因都参与了动物的运动功能;同时,基于水母与其它近缘物种全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系统比较,创新性发现“耳石形态发生”(OMs)的基因家族在灯塔水母中发生特异性丢失,据此,在海月水母中对该基因进行原位杂交和RNA干扰实验,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海月水母平衡囊组织区域表达,而敲降该基因则会导致海月水母碟状体无法正常发育出平衡囊,证明该基因在水母平衡囊形成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本研究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同步解析了水母逆向发育过程中的滞育特征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提出了逆向发育和持续休眠状态可能是灯塔水母应对不利海洋环境的适应策略。 研究员董志军、博士生王方晗、副研究员刘雅莉和博士生李勇学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南海海洋所研究员林强和烟台海岸带所研究员董志军、研究员赵建民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计划项目等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Zhijun Dong#*, Fanghan Wang#, Yali Liu#, Yongxue Li#, Haiyan Yu, Saijun Peng, Tingting Sun, Meng Qu, Ke Sun, Lei Wang, Yuanqing Ma, Kai Chen, Jianmin Zhao* & Qiang Lin*. Genomic and 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genetic signatures of swimming pattern and diapause strategy in jellyfish. 2024 (15): 5936. DOI: 10.1038/s41467-024-49848-z.
  • 《eLife:科学家成功揭示乙肝病毒的起源和传播模式》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10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雅典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两类乙肝病毒(HBV)的地理起源和全球传播模式,研究者表示,D型HBV和A型HBV(HBV-D和HBV-A)或许起源于中东地区和北非地区,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两种乙肝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这或能帮助理解全球乙肝病毒流行传播的特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HBV是诱发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人群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有2.57亿乙肝病毒感染者,HBV能分为九种亚型(A-I),HBV-D和HBV-A分布自全球各地,HBV-A主要分布在欧洲和非洲,而HBV-D则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中东地区。 研究者Evangelia-Georgia Kostaki博士指出,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目前我们并不清楚HBV-A和HBV-D的流行病学历史,为了能够阐明这这种HBV亚型的流行特征,研究人员就想通过研究来阐明HBV在不同地理区域中的传播流行模式/机制。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916个HBV-D和493个HBV-A的全基因组序列重建了这些乙肝病毒基因型的全球进化发展和多样化图谱(即系统发生图谱),同时分析了其区域集聚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研究人员无法从现有的数据中准确推断出其准确的来源,但HBV-D的地理起源还是在北非和中东地区,HBV-A的起源更接近于非洲和欧洲,可能位于中东和中亚地区。 研究者表示,HBV-D的主要传播途径比较复杂,包括不同的地理区域,在北非和中东地区,HBV-D通常会表现出低水平的传播模式,这就提示,这些地区的病毒感染人群或许有大量的迁徙,这与研究人员之前观察的结果似乎是一致的,或许是因为农业早期发展以及HBV-D的传播和遗传重组所致。 当HBV-A开始在中非传播后,其基因型就会遵循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一条通向东方和南非地区,一条通向撒哈拉以南地区和西非地区;随后扩散到巴西、海底和印度次大陆地区,而后期的传播可能是源于奴隶贸易的结果。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HBV-A和HBV-D两种乙肝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模式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其不同层次的区域集群水平,这或许就能反映出史前和近代以来人类迁徙及其它活动对HBV病毒亚型进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