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沿淮矿业活动影响区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 召开启动会》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30
  • 2018 年7 月23 日至24 日,由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示范”02 课题“沿淮矿业活动影响区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编号2018YFD0800302 )启动会在南京土壤所召开。课题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成员以及项目首席专家等参加会议。

    会上,课题负责人周静研究员简要介绍了课题任务、考核指标,参加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子课题接下来2 年半时间内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项目首席专家周东美研究员针对各单位示范区的选择、研究方案、下一步工作计划逐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指导建议。

    会议指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已给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开展针对性的农田综合防治技术研发十分迫切和必要。采用多种技术(土壤钝化、低积累吸收品种、农艺调控措施以及生物移除)集成,构建高效、低成本和区域适用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项目首席专家和课题负责人建议,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具有具体的标准化修复技术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明确技术考核指标,选择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区域开展修复示范验证。最后,项目执行团队表示将严格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及时采纳相关专家建议和意见,保质保量,精益求精的逐步推进和完成科研和示范任务。

相关报告
  • 《"第七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计会" 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2-08
    • 发布时间: 2017-11-24 11:06: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着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但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严重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人口的剧增,土壤正在遭受着越加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如农业化肥和药物、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等都是致成土壤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加以治理,不仅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还严重破坏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治理已成了当下每一个人刻不容缓的事情。 2017 年11月22,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第七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计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成功在广州举办。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各大院校,各相前企业的土壤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与了此次会议。 在重金属土壤修复方面,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的《氧化铝工业赤泥减排及土壤化研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电镀清洗水金属在线回收技术》,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中心的《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的若干思考》、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的《红壤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原理与关键技术》、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贵州普安地区茶叶中重金属和铝的富集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生物炭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汞污染农田修复研究与思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钒污染土壤重金属固定和移除技术研究及应用》,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典型涉汞行业含汞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剖析与对策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的《大宝山矿区土壤铝活化特征及对先锋植物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的《油菜—花生轮作模式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及粕饼资源化研究》,向与会者展示了基层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和优秀工程案例。从单一修复逐渐向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修复治理目标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绿色可持续性修复已成为国际修复界目前最前沿的发展方向。从顶层设计到项目实施都优化了资源配置,资金可以有效利用,风险有效挪移,为可持续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演讲嘉宾所讲内容非常好,会上气氛活跃,期间与会者不断就演讲内容发表提问,形成互动。 本次论坛形式多样、内容系统,参会代表反响良好。来自俄国斯的环保专家表示,会议非常好,会议的内容更有助于了解新兴的环保技术,也为提高自身技术实力起到了好的借鉴作用,对他们未来治理地方环境颇具启发,希望多召开一些相关的会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学术研讨会暨项目中期汇报交流会在江苏无锡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14
    •  10 月 28 日至 31 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 ” 项目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与项目中期汇报交流会。我国长期从事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项目专家组成员、相关企业代表及项目组主要成员等共计三十多家单位的 180 余人参加了会议。项目组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对会议特邀嘉宾报告进行了全程直播。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承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安利大中华研究开发 - 技术法规及质量管理副总裁陈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一处处长郑戈,无锡市高新区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田丰在开幕式上致辞。项目首席科学家施卫明研究员简要介绍了项目 Logo 的设计含义,并对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   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和申建波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同科研究员、浙江大学徐建明教授、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所席运官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黄红英研究员、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董刚强博士对农业绿色发展、有机类肥料研发关键技术、农业面源与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研究、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有机农业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讲解与探讨。特邀报告不仅吸引了参会代表的广泛兴趣,也吸引了大量网友通过直播平台观看,直播时间段累积观看人数达到近 6000 人次,直播结束后的点播量仍在不断上升。   项目中期进展交流会上,与会领导和项目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及课题中期进展情况。指出该项目组织形式新颖、定位准确、状态良好,对下一步工作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施卫明代表项目组对各位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表示将根据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努力创新、总结凝练成果。   据悉, “ 长江下游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示范 ”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牵头,联合农业环境领域的科研院所、 985 高校和重点地区农业院校以及地方企业等 13 家优势相关单位,组成拥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微生物学、植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专家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针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预期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以及 10% 左右的绿色农产品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在秸秆还田及配套农机技术管理、有机肥生产、农田氮 - 磷 - 水 - 药一体化管理等环节增加农民就业,增强农民的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保护意识,带动农业清洁生产、环保型肥料、农药残留降解菌剂、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资源化利用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环境 - 资源 - 食品 - 健康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