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病毒,尤其是埃博拉病毒(EBOV)和马尔堡病毒(MARV),其致病性强和致死率高,被归为生物安全四级病毒。先前研究结果证实蝙蝠是MARV的自然宿主;而Lloviu病毒(LLOV)和邦巴利病毒(BOMV)的发现表明蝙蝠可能携带有更多新型丝状病毒。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联合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团队对新发现的一株蝙蝠丝状病毒(命名为:勐腊病毒,MLAV)进行了特征鉴定,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
基于前期研究结果,石正丽团队和王林发团队选取一株丝状病毒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PCR扩增了该病毒的基因组编码区序列,全长为18,330bp,同其他丝状病毒一样,该基因组顺序编码NP, VP35, VP40, GP, VP30, VP24和L基因。在基因组水平,该病毒同已知丝状病毒相似度为32%-54%,基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标准,该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新属、新种,命名为滇丝病毒属(Dianlovirus)勐腊病毒种(MLAV)。在遗传进化关系上,MLAV更接近于MARV,因为其GP基因不存在翻译移码。通过CRISPR-Cas9技术证实了MLAV同其他丝状病毒一样利用尼曼匹克C1(NPC1)为受体。基于最小基因组技术,证实了MLAV的复制酶系统可以同EBOV和MARV互换。同时MLAV的假病毒可以入侵多种宿主来源的细胞,表明MLAV存在跨种感染的风险。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蝙蝠是多种病原的自然宿主,为了降低跨种感染的风险,要减少对野生蝙蝠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