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压敏传感芯片产线落户湖南浏阳高新区》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2-15
  • 作为湖南省重点项目,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敏传感芯片生产线,1月16日在浏阳高新区成功通线。近日,记者赶赴浏阳,探访压敏传感芯片生产车间。

    在车间门口迎接我们的是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导王国秋教授,他也是湖南启泰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微笑着说“徐记者,12年前你采访我时,我说要建制造芯片生产线,今天这个梦实现了。”

    除夕夜加班加点不停工

    除夕夜,王国秋带着公司10多位工程师,依旧奋战在压敏传感芯片线生产一线。“虽然成功通线,但产品正在做测试,无法中断。大家除夕夜都在努力工作。”

    记者经过两次换装、清洁,进入启泰传感物联网产业园超净车间,微电子部的经理杨艳“全副武装”,她天天守在车间,一天也没有休息。她带我们参观芯片制造的流程,金属基压膜、刻蚀、清洗、显影、检测等。

    天天加班,杨艳依然很兴奋,她说:“压敏传感芯片生产线成功通线, 我们特别有成就感。我们团队都在努力,希望芯片性能更稳定,参数越来越好,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

    启泰压敏传感芯片是在金属基上制成的功能芯片,它直接将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消防、水处理等测力传感器上。目前,王国秋团队已申报发明专利11个,实用与外观专利6个。

    王国秋介绍说,目前压敏传感芯片生产线通线后,还需经过3个月的良率爬坡期。假如良率达到90%以上,便可大批量生产。“生产后,还得经过3个月以上的测试,确保无质量问题。今年8月可以大批量生产、销售。”

    坚持不懈12年,攻克芯片生产全流程的关键难题

    在集成电路行业里,设备、材料、设计、生产、测试、封装这六个部分构成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间各负其责,协调发展,一个企业一般只做其中一块。

    但压敏传感芯片生产线建设建成通线,王国秋带着团队坚持不懈搞研发,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突破,攻克了芯片生产全流程的难题。他骄傲地说,“压敏传感芯片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和设备、厂房的设计、芯片检测、封装均由我们团队自主完成。我作为芯片设计者,不希望任何人卡住芯片生产线的脖子。”

    完成自主研发背后的艰难,常常让人焦虑。王国秋不仅要牵头攻克研发技术难题,还要筹集生产线工艺研发和设备购买的1.2亿元资金。

    2010年,在王国秋带队研发压敏传感芯片的第四年,公司出现了一次严重的资金危机。为了还债,他把积攒的400多万元全拿出来,又到处筹资度过了难关。这件事,他都没敢让家人知道。

    研发、筹资、发展,哪一件事都让人焦虑,当所有的事情压来时,王国秋直言几次都面临崩溃想放弃。因为在军队呆过16年,心里总有种使命感,抗压能力强,每次放弃3天,又鼓足干劲加油干。

    坚持不懈终能成事。浏阳高新区支持建造厂房,广州崇楷基金投资8000万元,购买设备。许多人被王国秋的精神感动,投资出力,终于建成了梦寐以求的芯片生产线。

    交通和消防将是压敏芯片主要市场

    王国秋介绍,预计今年产压敏传感芯片50万颗,封装成传感器后,年产值5亿元以上。而今年下半年,二期也将启动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压敏传感芯片2000万颗,封装成传感器后,年产值将超过150亿元。

    压敏传感芯片市场主要在四个大的领域:一个是交通领域,包括汽车、轨道交通等。启泰研发的车身稳定系统压力传感芯片,可装配在汽车中,替代进口。第二个是智慧城市。第三个是油气和石化,第四个是特种行业。

    记者看到,在启泰公司大厅,摆放着消防栓和消防水压监测系统,数据实时更新在大屏幕上。在消防栓内放置压敏传感芯片,消防栓内储水及水压情况实时反馈给消防部门、小区业主,有利于消防栓及时灭火。在目前规划的市场中,交通和智慧城市是两个主要市场。

相关报告
  • 《总投资10亿元的高端光通信芯片项目签约落户无锡高新区》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3-10-11
    •   据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政府网站报道,8月30日,高端光通信芯片项目签约落户无锡高新区。   无锡高新区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无锡高新区的“王牌产业”,已经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个环节的全产业、立体式发展格局,产业生态完备、人才储备丰富。此次签约落地的高端光通信芯片项目由华业天成资本领投,项目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人才团队强,与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期待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高端光通信芯片项目总投资10亿元,拟建设集高端光芯片设计、制造和封测于一体的IDM芯片总部企业,主要搭建磷化铟和砷化镓双平台的化合物芯片产线,生产各类高端光通信芯片,预计年销售额超20亿元。
  • 《三大集成电路项目签约 常州武进打造高新区“芯”名片》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17
    • 武进高新区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取得又一项重大成果。7月12日,深圳楠菲微电子高端通信芯片项目、国科可信计算芯片项目及可信计算院士工作站签约落户这里。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出席在市行政中心举行的签约仪式并致辞。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起见证三大项目签约。 汪泉表示,集成电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心脏和关键,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要深刻认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汪泉说,可信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世界网络安全的主流技术,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发展基础,打造可信计算产业链也是高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万亿级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此次,国科将与沈院士合作成立可信计算院士工作站,不仅能提高国科可信项目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高端创新人才,更能为常州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汪泉希望常州、武进两级地方政府服务好、支持好在常落户的项目,共同把集成电路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创新型园区,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丁文武、沈昌祥等在座谈时表示,非常看好常州的发展环境,将积极支持常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今后将推荐更多更好的项目布局常州。 据悉,深圳楠菲微电子高端通信芯片项目,由国内领先的网络互连交换芯片设计公司--深圳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投资,主要投入高端网络通信芯片和物联网等芯片的设计、开发及销售,并逐步将常州公司打造成辐射全国的总部基地。 公司2018年计划实现两款14nm高速通信芯片的开发和流片,并开展其他三款物联网相关芯片的研发。 国科可信计算芯片项目由湖南国科和可信计算团队联合投资,生产的TPCM芯片充分发挥可信机制的主动免疫防护能力,不但能满足用户对安全可控的要求,也可用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可信计算院士工作站由湖南国科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合作成立。沈昌祥院士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取得了一系列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成果,特别是在可信计算领域功勋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