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的化学反应网络在微流体电化学活化中的时空控制。》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03
  • 近年来,DNA计算框架已被开发出来,以建立可用于信息处理的动力系统。这些新兴的合成生物化学工具可以被利用来更好地理解基础生物学,但也可以在生物传感器和非常规计算中实现。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努力都集中在改变DNA分子网络的拓扑结构或将其放大。因此,一些问题几乎没有得到关注,仍然有待解决,使它们成为现实生活的技术。特别是,与它们进行实时交互的能力是一个关键需求。以前试图达到这一目标的尝试使用了微流体的方法,如阀门,这是很麻烦的。我们证明了使用dna -接枝微创金电极的电化学触发可以用来指示这些分子系统。我们演示了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基于DNA的指令来释放这种方法。特别地,我们在微流体通道中触发反应-扩散自催化前沿。虽然受到了Au-S键的稳定性的限制,但这种易于实现的、通用的和可伸缩的技术可以在任何生物实验室中使用,以提供与任何基于dna的计算框架交互的新方法。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23日

相关报告
  • 《基于生物的通讯网络可以控制体内的细胞来治疗疾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8-18
    • 像电子设备一样,生物细胞发送和接收信息,但它们通过非常不同的机制进行交流。现在,科学家们报告了克服这种语言障碍的微型通信网络的进展,使得电子可以窃听细胞并改变它们的行为——反之亦然。这些系统的应用包括一种可穿戴设备,可以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或者一种胶囊,可以吞下去跟踪血糖,并在需要时制造胰岛素。 研究人员今天将在美国化学学会(ACS) 2020年秋季虚拟会议和博览会上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我们想把电子信息处理扩展到包括生物学,”首席研究员William E. Bentley博士说。“我们的目标是将生物细胞纳入计算决策过程。” 宾利的团队开发的这项新技术依赖于氧化还原介质,它能使电子在电池周围移动。这些小分子通过还原或氧化反应接受或释放电子来进行细胞活动。因为它们还可以与电极交换电子,从而产生电流,氧化还原介质可以在硬件和活体组织之间架起桥梁。在正在进行的工作中,包括联合首席研究员Gregory F. Payne博士在内的团队正在开发接口,以实现这种信息交换,为电子控制细胞行为以及操作电子的细胞反馈开辟道路。 “在会议上我们报道的一个项目中,我们让细胞接收电子生成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分子线索进行传输,”Eric VanArsdale说,他是马里兰大学Bentley实验室的研究生,他在会议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细胞被设计用来检测过氧化氢并对其做出反应。当放置在产生氧化还原介质的带电电极附近时,细胞会产生相应数量的群体感应分子,细菌可以利用该分子相互传递信号,并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来调节行为。 在最近的另一个项目中,研究小组设计了两种类型的细胞来接收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用于诊断和其他应用的电子信号。一组细胞产生氨基酸酪氨酸,另一组产生酪氨酸酶,将酪氨酸转化为一种叫做L-DOPA的分子。这些细胞经过改造,只有当细菌同时释放一个群体感应分子和一种与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毒性阶段相关的毒素时,才会产生这种氧化还原介质。由左旋多巴产生的电流的大小表明了样品中细菌和毒素的数量。如果用于血液测试,该技术可以揭示感染并评估其严重程度。本特利说,因为这些信息是电子的,所以可以无线传输到医生的办公室和病人的手机上,告知他们感染的情况。“最终,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在检测到感染后为患者提供治疗。” 研究人员设想最终将通信网络整合到人体的自主系统中。例如,糖尿病患者可以吞下一粒含有监控血糖细胞的胶囊。该设备将储存血糖数据,并定期将其发送到手机,手机将解析数据并发回电子信号,指示胶囊中的其他细胞根据需要制造胰岛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VanArsdale开发了一种生物模拟计算机存储器,利用天然黑色素来存储信息和指挥细胞信号。 在其他工作中,本特利的团队和包括Reza Ghodssi博士在内的合作者最近设计了一个系统来监控工业生物反应器内的条件,该反应器容纳了数千加仑用于药物生产的细胞培养物。目前,制造商通过在每个容器的一侧安装一个探针来追踪氧气水平,而氧气水平对电池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该探测器无法确认生物反应器中每个地方的条件都是一致的,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智能弹珠”,它将在整个容器中循环,测量氧气。弹珠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可调整操作条件的手机上。在未来,这些智能弹珠可以作为一个通讯接口,在生物反应器中检测化学信号,将信息发送到计算机,然后传输电子信号来指导生物反应器中工程细胞的行为。该团队正在与有意将该设计商业化的仪器制造商合作,该设计可用于环境监测和其他用途。
  • 《纳米反应器中实现“闪电级”电场精准调控化学反应》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6-24
    • 闪电是大自然中一种神奇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现象,而在闪电中,局部的电场强度可以达到每米100万伏特以上,在这样的强电场下,一系列化学反应都可以发生。科研人员也在思考,能否制造出这样的强定向电场来实现对化学反应的精准调控从而为人类服务。 记者23日从厦门大学获悉,该校洪文晶教授团队与程俊教授、田中群教授、夏海平教授、白敏冬教授和兰州大学张浩力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高达每米1亿伏特的高强度定向电场,在纳米尺度的反应器中实现了对单个分子化学反应速率的选择性调控,为未来基于清洁能源的绿色化学合成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成果2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调控因可以实现绿色、经济的化学品生产而成为化学化工研究人员长期追求的目标,而定向电场催化是具有高效调控能力的绿色技术之一。理论化学家预测,通过改变外加电场方向与化学反应中活化的化学键方向的夹角,可以选择性调控化学反应,以进行高效清洁的绿色化学合成。然而,这一理论预测迟迟无法被实验所证实。 针对这一挑战,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高强度定向电场下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精密科学仪器技术,将单个有机分子定向地连接在两个原子级尺寸的电极之间,从而解决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朝向控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获得了对单个分子能产生一个强度比闪电中电场强度高出2到3个数量级的高强度定向电场,并发现在一个纳米尺度的反应器中,施加的高强度定向电场对于电场在反应轴方向有分量的化学反应,在反应速率方面有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