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 大兴引入智能共享换电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6-04
  • “之前电动车放在村里充电桩充电时,需要等待好几个小时才能充满,人还得走着回家,自从有了这个共享电池后,电动车没电可随时更换,安全又方便。”让大兴区黄村镇立垡村村民陈先生赞不绝口的正是黄村镇最近引入的“黑科技”——智能共享换电站。

      来到立垡村,一个高约两米的“柜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智能共享换电站相关负责人常晋兵介绍,别看它体积不大,但功能着实不小。智能共享换电站以大数据为依据,采取科技手段,依据消费者换电周期及使用习惯,在不同的地方安装换电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异常报警、精准定位、远程物理锁定等功能。同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换电出行方案,如:加装换电电池仓;以旧换新车补贴置换;购买换电出行套餐;集中充电、集中管理、集中停放等。

      立垡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华告诉记者,智能充电桩站启用后,全村已经有40余名村民进行了预约办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村民通过APP获取附近换电柜信息,将电量不足的电池与满电电池进行交换或直接将没电的电池放置到空置的电池仓,换电桩即弹出一块满电电池,全程只需 10 秒,取代8小时充电,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为用户节省了充电时间,并避开了用户在充电过程中引发的各种安全隐患。

      据介绍,下一步,黄村镇将通过“政府搭台、政策支持、社会联手、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全镇范围内普及智能换电站,实现5公里1个换电站,杜绝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安全隐患的同时,全力解决好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兴区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报告
  • 《破解节假日电动车充电难难题 全国首座应急充电舱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4
    • 日前,据报道,全国第一座应急充电方仓在泰安济广高速东平服务区充电站建成投运。 据悉,国网山东电力开展节假日高速充电难问题对策研究,自主创新研发应急充电舱,单仓配置360千瓦充电机柜和6个充电接口,将充电舱接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源,在服务区已建设充电桩服务的基础上,还可额外同时满足6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国网山东电力计划首批选择3处高速热点充电站,建设急充电舱并接入车联网平台,以缓解春节假期充电服务压力。 在非节假日期间,可将充电仓迁移至城区高热度充电站等地点使用,也可作为临时桩满足重要客户充电需求。 除此之外,国网山东电力积极发挥充电设施保障主体责任,一是节前组织开展设备特巡,进行充电设施一次充电成功率分析,集中整改问题充电桩,缩短涓流充电时间,避免客户长时间排队等待。 二是做好节日期间客户服务,依托山东车联网监控中心,建立健全两级7x24小时监控体系,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将充电高峰时段故障处置时限压缩在1小时以内。 加强节假日站点值守,高峰时段在各热点高速充电站派驻服务人员,维持充电秩序,提供现场服务。 三是预先开展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负荷研判,提前利用客户微信群、“e充电”APP等途径,发布高速充电站热度图,帮助客户提前做好旅途充电补电规划。 加强与山东交通广播等媒体联动,及时发布热点服务区充电等待信息,引导客户合理选择充电站点。 2022年,国网山东电力计划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济宁、临沂、德州、泰安、滨州、日照等地10座高速服务区各配置1台“应急充电舱”。 春节前在泰安东平服务区、潍坊寿光服务区、滨州无棣服务区各配置1台应急充电舱进行试点运行;“五一”假期前完成其余7座“应急充电舱”配置。 应急充电舱的到来,能否有效解决节假日充电难的问题,今年春节期间的返程高峰,将会首次检验其真实水平,我们拭目以待。
  • 《以色列智能道路:让电动车边充电边行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10
    • 目前,电动汽车或借助两根朝天“长辫”,或通过自带充电电池供电前行。前者行驶路径受到限制,后者不仅充电费时,且因电池自重而耗能。针对这两种电车存在的问题,以色列初创公司伊莱克特瑞昂无线(ElectReon Wireless)开发出独特的解决方案:铺设能进行无线充电的智能道路,让带有少量电池的汽车在这种道路上边充电边行驶。 经济环保,让电动汽车使用最少电池 公司业务发展副总裁诺姆·伊兰说,众所周知,电动出行是解决交通二氧化碳和污染排放的最佳方法,但电动汽车本身却受到电池的限制。他们认为,使用最少电池的电动汽车是环境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商用或重型车辆更是如此。 伊莱克特瑞昂无线公司的智能道路包括,将众多铜质线圈延道路方向水平埋放在道路沥青路面下方8厘米处,线圈与控制管理单元相连接。线圈的作用是将电能以无线方式传输给车辆下方的能量接收器,从而为电池充电提供所需的动力。车辆的大小和能耗决定了接收器的数量。整个系统能够让汽车延长行驶里程,并因采取较小容量电池,从而容纳更多乘客,提高了运输效率。 据伊兰介绍,通常一辆公共汽车每天行驶200公里所需的能量为400千瓦时,而他们开发的系统能为行驶在智能无线充电道路上的每辆公共汽车提供至少40%的充电时间,这样公共汽车所携带的充电电池功率只需约40千瓦。 多次测试,确保项目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为验证其方案的可行性,公司开展试验性项目,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公司的首个研究项目,是在瑞典进行的名为古特兰智能道路的试验。研究人员对一辆重达40吨的试验卡车进行全程无线充电,目标是证明其产品可以在世界各地进行商业化推广和运营。 伊兰表示,瑞典试验项目的结果首次证实了公司为行驶中卡车充电的能力,这让公司的解决方案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所知晓。事实上,按照瑞典政府的要求,公司安装的试验性基础设施整个冬季都处在沥青路面下。他认为,该试验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下阶段将在瑞典开展长约30公里的、规模更大的半商业性试验。为获得瑞典政府的批准,公司必须证实其安装的基础设施能够经受当地冬季的考验。因此,对公司而言,古特兰智能道路的试验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据悉,公司下一步还将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政府和丹(Dan)公共汽车公司合作,修建长约1公里的汽车无线充电道路,测试特拉维夫大学和火车站之间的专线班车服务。伊兰说,公司将从2020年秋天开始,铺设长约600米的道路,并在公共交通总站安装充电装置。 伊兰认为,在特拉维夫市的演示项目是为了掌握无线充电技术的效率和性能,证明公司的确可以为公交汽车提供完整的、无需任何其他类型充电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一目标实现,那么以色列能源部将公布特拉维夫市内实施长约10公里的商业项目,该项目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为公交车充电。 着眼未来,无线充电或成电动交通重点 今年6月份,公司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资金,以进一步实现商业化,并打入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市场,同时扩大无线充电的车辆范围,从公共汽车、重型卡车延伸到班车、出租车、轻型卡车、小型箱式货车和自主驾驶汽车。 伊兰预计,许多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将发布禁止燃油动力汽车的禁令,此举可能会让类似他们这样的公司所开发的技术成为电动交通的重点。目前,以色列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汽油和柴油动力新车数量为零。此外,全球还有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宣布了各自的计划,在未来10年内逐步放弃使用燃油汽车。 伊兰表示,从现在开始,约10年后,自主交通将变得更加普遍,这为他们公司的解决方案与自主驾驶车辆之间提供了非常自然的结合契机,因为这些车辆能在无线充电技术的支持下,依靠少量电池全天候边充电边行驶,而无需驾驶员为其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