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化所二维非铅钙钛矿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在二维非铅钙钛矿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杂志》上。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独特的光电性质,已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铅基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设备,尽管性能优异,但铅的环境毒性是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发展无铅的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势在必行。

    研究团队前期合成了一种二维锗基钙钛矿材料,本工作以该材料为主体,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锡元素(Sn),形成一系列二维锗锡混合钙钛矿材料——(PEA)2Ge1-xSnxI4。研究发现,加入的Sn元素可以有效减小二维锗基钙钛矿材料的带隙,当材料中Sn和Ge的比例为1:1时,其具有最小的带隙,进而可以有效增强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同时,相应的理论计算也证实了加入的Sn元素可以减小材料的带隙值。

    在二维锗基钙钛矿中掺入锡可以提高其导电性,这为改善光伏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大化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2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带领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铅双钙钛矿Cs2AgBiX6(X=Cl,Br,I)纳米晶,并发现其热载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却时间(小于1ps,1ps=10-12s),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含铅钙钛矿纳米晶CsPbX3(X=Cl,Br,I)具有吸光系数大,发光量子产率高,带隙易调节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研究于发光二极管(LED)、纳米激光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探测器等方向。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寻找无毒且性能好的非铅钙钛矿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科研人员尝试采用毒性较低的铋(Bi)元素来取代铅,形成低维钙钛矿结构。该团队曾于2017年首次成功合成出含Bi的非铅钙钛矿纳米晶Cs3Bi2Br9(Angew. Chem. Int. Ed.),并揭示了其发光动力学机理。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采用溶液法进一步合成了Cs2AgBiBr6双钙钛矿纳米晶,引入的Ag+离子可以和Bi3+离子形成三维立方相钙钛矿。同时,通过采用不同的卤元素(Cl,Br,I),可以实现该纳米晶在395-575nm范围内调节其发光光谱。通过热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发现,该材料具有超快的热载流子冷却时间(小于1ps),该性能与含铅钙钛矿纳米晶热载流子动力学行为相似,这表明该非铅钙钛矿纳米晶很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含铅钙钛矿纳米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本项研究中还提出了通过减少表面缺陷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新方案。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制备出二维锗锡混合钙钛矿新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0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在二维非铅钙钛矿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杂志上。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独特的光电性质,已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铅基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设备,尽管性能优异,但铅的环境毒性是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发展无铅的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势在必行。 研究团队前期合成了一种二维锗基钙钛矿材料,科研人员以该材料为主体,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锡元素(Sn),形成一系列二维锗锡混合钙钛矿材料。研究发现,加入的Sn元素可以有效减小二维锗基钙钛矿材料的带隙,当材料中Sn和Ge的比例为1:1时,其具有最小的带隙,进而可以有效增强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同时,相应的理论计算也证实了加入的Sn元素可以减小材料的带隙值。在二维锗基钙钛矿中掺入锡可以提高其导电性,这为改善光伏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