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化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3-2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带领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铅双钙钛矿Cs2AgBiX6(X=Cl,Br,I)纳米晶,并发现其热载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却时间(小于1ps,1ps=10-12s),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含铅钙钛矿纳米晶CsPbX3(X=Cl,Br,I)具有吸光系数大,发光量子产率高,带隙易调节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研究于发光二极管(LED)、纳米激光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探测器等方向。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寻找无毒且性能好的非铅钙钛矿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科研人员尝试采用毒性较低的铋(Bi)元素来取代铅,形成低维钙钛矿结构。该团队曾于2017年首次成功合成出含Bi的非铅钙钛矿纳米晶Cs3Bi2Br9(Angew. Chem. Int. Ed.),并揭示了其发光动力学机理。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采用溶液法进一步合成了Cs2AgBiBr6双钙钛矿纳米晶,引入的Ag+离子可以和Bi3+离子形成三维立方相钙钛矿。同时,通过采用不同的卤元素(Cl,Br,I),可以实现该纳米晶在395-575nm范围内调节其发光光谱。通过热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发现,该材料具有超快的热载流子冷却时间(小于1ps),该性能与含铅钙钛矿纳米晶热载流子动力学行为相似,这表明该非铅钙钛矿纳米晶很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含铅钙钛矿纳米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本项研究中还提出了通过减少表面缺陷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新方案。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大化所二维非铅钙钛矿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1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团队在二维非铅钙钛矿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杂志》上。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独特的光电性质,已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铅基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已被广泛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设备,尽管性能优异,但铅的环境毒性是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发展无铅的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势在必行。 研究团队前期合成了一种二维锗基钙钛矿材料,本工作以该材料为主体,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锡元素(Sn),形成一系列二维锗锡混合钙钛矿材料——(PEA)2Ge1-xSnxI4。研究发现,加入的Sn元素可以有效减小二维锗基钙钛矿材料的带隙,当材料中Sn和Ge的比例为1:1时,其具有最小的带隙,进而可以有效增强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有利于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同时,相应的理论计算也证实了加入的Sn元素可以减小材料的带隙值。 在二维锗基钙钛矿中掺入锡可以提高其导电性,这为改善光伏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 《中国科学院大化所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2
    • 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叶茂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团队在纳米孔晶体材料传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的新刊《通讯—化学》上。 纳米孔晶体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和化学品分离等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纳米孔晶体材料有各类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等。由于纳米孔道的尺寸限制,在这类材料中客体分子的传质过程非常复杂,且对很多催化反应与分离过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长期以来客体分子在晶体孔道内的扩散被认为是其传质速率的控制步骤。但实际上,由于材料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材料表界面存在的天然缺陷等原因,客体分子在进入晶体内部孔道之前,在表界面处也存在传质阻力。目前,常规方法不能独立测量纳米孔晶体材料表界面传质阻力系数和晶内扩散系数,测量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表观扩散系数,其同时包含了表界面的传质阻力与孔道内扩散阻力的影响,很难直接用于纳米孔晶体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研究团队推导了一种计算客体分子在纳米孔晶体材料表界面传质阻力的方法。该方法数学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采用该方法能够从简单的客体分子吸收速率曲线直接计算出材料表界面传质速率与晶体孔道内扩散速率。核磁共振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科研人员详细考察了磷酸硅铝(SAPO)分子筛的晶体粒度、晶体界面性质、环境因素对表界面传质与孔道内扩散的影响。 该方法为定量研究客体分子在纳米孔晶体材料内的传质过程开辟了一条简单方便的途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能够用于分子筛和MOF等纳米孔晶体材料的传质研究。 相关链接 DOI https://doi.org/10.1038/s42004-019-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