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选择种皮的光泽来提高大豆种子的油含量》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8-01-22
  • 许多豆科植物的种皮上都有一层含有过敏原的粉状花朵,这使得种子不易被发觉,并且会给猎食者造成致命性的伤害。然而,没有开花的、表面光泽度较好的种子十分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因此,我们希望筛选出这种类型的种子。本文研究表明,野生大豆种皮开花主要是受Bloom1(B1)的调控,Bloom1(B1)可编码豆荚内果皮形成过程中的跨膜转运蛋白。从“开花”到“不开花”表型的转变常与大豆改良过程中B1编码区发生的基因突变的人工选择有关。有趣的是,这种突变不仅提高了种子表面的光泽度,而且提高了大豆种子的含油量。种子中含油量的提高似乎是通过Bloom1(B1)的负转录调控实现的。本研究表明基因多效性作为改良综合征的一个机制,可能为开发含油量更高的大豆品种提供新的策略。

相关报告
  • 《食用昆虫比西冷牛排的铁含量更高》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乌吉斯古楞
    • 发布时间:2017-11-28
    • 铁是重要的膳食矿物质,许多人因为少食用或不食用肉类而导致铁元素缺乏。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格拉迪斯·奥·拉顿德·达达(Gladys O. Latunde-Dada)称,人类从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的铁远低于肉类。亚铁血红素(heme)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铁元素因子,它让人类更容易吸收肉类中的铁元素。尽管昆虫没有亚铁血红素(heme),但是,拉顿德·达达在关注了美国的一次有关昆虫养殖可以阻碍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论坛之后,受其启发,开始投身研究无脊椎动物。她指出,如果昆虫有足够的铁含量,我们可以通过食用昆虫来获取铁元素。 昆虫是东南亚、非洲和南美以及中美洲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拉顿德·达达的团队研究了这些地区4种普遍食用的昆虫(蝗虫、蟋蟀、饭虫和水牛蠕虫),并将它们和西冷牛肉进行比对。首先,研究者检测了昆虫的铁含量。他们将干燥的昆虫压碎成粉并使用分光光度测定法(spectrophotometry)确定铁含量以及其他钙、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图1),4种食用昆虫中蟋蟀的铁含量最高,每100克含12.91 毫克,不过也远低于牛肉的每100克中15.47毫克的铁含量。 而后,研究人员开展了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研究,即人类可以真正吸收多少铁?为了证明这点,研究人员首先将昆虫的粉末与pH值较低的消化酶类(digestive enzymes)混合来模拟小肠。然后再使用分光光度测定法确定被消化物质的铁含量。为了测量生物利用度,研究人员又将被消化的样本加入到人体的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培养,其中每份样本含有20微克铁。经过繁殖后,研究人员测度出细胞含有的铁蛋白,即储存铁元素的蛋白质。尽管蟋蟀的铁含量水平整体很高,但是一种称为甲虫幼虫水牛蠕虫的昆虫,它的铁含量显列第一,甚至比西冷牛排更胜一筹。 图1 实验样品铁摄入量 数据来源: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afc.6b03286 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研究生达扎·多波曼(Darja Dobermann)针对营养不良问题,正在开展食用昆虫研究和培育工作,他说:“我对一些昆虫和西冷牛排的比较结果感到惊讶。我曾预测昆虫会比植物中的铁含量高,但是没有预料到昆虫的铁含量会和肉类的铁含量如此接近。”拉顿德·达达说下一步工作是在人类身上证明这一点。证明如果人类食用更多有营养的昆虫,将有益于人体健康。 (编译 乌吉斯古楞)
  • 《美国大豆种植者与全球伙伴合作创新拓展市场》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徐倩
    • 发布时间:2017-11-28
    • 美国农民面临着降低投入成本、害虫抗药性,以及提升作物可持续性等问题的挑战。其实这也是全球所有油籽生产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目前对于生物技术仍然存在争议,但实践证明,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全球农民高效且可持续地进行农业生产,应对不断变化的农业需求。 在第20届国际油籽种植者对话(International Oilseed Producers Dialogue,IOPD)期间,包括美国大豆产业代表在内的油籽种植者于6月25-2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了会议。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巴拉圭、英国和美国在内的9个国家参加了会议,并就国际贸易和新育种技术全球监管环境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国希望通过建立积极对话应对共同挑战,适应未来需求。 美国豆农就美国大豆种植业的技术创新、国际市场拓展和贸易市场准入等重要问题,与其他代表进行了交流,就如何使用大豆提成缴款开展研究和营销、推广包括高油大豆在内的技术展开了讨论。这些工作有助于改善豆类膳食和豆油质量,提升美国大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加提升利润的机会。 新技术研发与市场推广是实现创新的第一步。美国豆农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将大豆提成缴款用于维持并发展海外国际市场。美国大豆出口比例约为60%,国际上对美国大豆的需求量一直随着人口增长而增长。大豆的高出口率意味着国际市场对美国大豆业至关重要。美国希望通过与世界各地油籽种植者开展合作,拓展全球网络,确保美国大豆能够享受没有贸易壁垒的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是确保世界对美国大豆的长期需求能够持续增长。与会者还就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对基因编码等作物育种新技术进行管制、如何拓展市场准入问题进行了讨论。 (编译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