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上亿!NSFC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己逾12个》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3-24
  • 近期,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了《河北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书》,2020-2024年,联合基金将投入4亿元,聚焦解决河北区域发展中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清洁能源、人口健康等相关领域,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的有河北、湖南、四川、吉林、安徽、重庆、广东、广西、浙江、辽宁、宁夏、西藏共计12个省份。其中四川、湖南、吉林、安徽为首批加入的4个省份,共投入经费12.75亿元,基金委匹配4.25亿元,合计17亿元,围绕具有区域特色的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广东、浙江投入8亿元;四川投入6亿元;辽宁投入5亿元;河北、广西、安徽、湖南四省各投入4亿元;重庆、宁夏两省各投入2亿元。

相关报告
  •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施普林格·自然联合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9-27
    • 清华新闻网9月24日电 9月19日,2020中关村论坛首次面向全球隆重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薛澜教授出席指数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发布会上,安诺杰介绍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背景。他指出,当下全球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遵循“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从全球创新实践前沿出发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并对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综合评估,对于促进全球创新要素流动、引领创新经济发展、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薛澜详细解读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成果。他指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创新生态融合发展的全球城市,也是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和排头军。他强调,尽管科技创新难有定式,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各具特色,但深厚的科学积淀、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是影响城市在全球创新网络中位势的重要因素,而创新生态则是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此次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紧紧围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与内涵,通过客观数据呈现出不同城市在关键指标上的排名,探索创新变革的力量、关键要素和条件,展现出城市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要准备与核心竞争力。指数在全球范围内研究遴选出30个城市(都市圈)作为评估对象,构建了由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3个一级指标以及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系统反映了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水平。 测算结果显示,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波士顿-坎布里奇-牛顿、东京、北京、伦敦、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巴尔的摩-华盛顿和教堂山-达勒姆-洛丽。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通过综合评估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表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和特色化定位,大部分城市在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三个一级指标排名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分化趋势,各城市(都市圈)呈现出特色化、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影响城市(都市圈)在全球创新网络位置的重要因素,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深厚科学积淀的城市(都市圈)占据了全球科技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的半壁江山。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亚洲城市在创新高地方面的吸引力不断加强,新经济在亚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影响力与日俱增;欧美城市的创新生态引领世界一流创新环境,在创新文化包容度和公共服务吸引力等方面表现突出。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来测度创新,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未来,清华大学和施普林格·自然联合研究团队将持续关注、追踪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过程,优化指标评估体系,逐年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并致力于将指数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评估体系,为科技政策制定者和创新发展实践者提供可用指南,共同推动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
  • 《韩国拟明年投入276亿元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创新发展》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8-26
    • 8月21日,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洪楠基周三表示,政府计划明年将投入4.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6亿元)推动部分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并力促创新发展的覆盖面逐渐扩大至其他产业。 洪楠基介绍,韩国政府计划明年对数字、网络(5G)、人工智能投资1.7万亿韩元,对系统半导体、生物健康、未来汽车投资3万亿韩元。具体来看,第一期加大对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的投资力度,第二期对三大新产业--系统半导体、生物健康、未来汽车进行投资,争取全体产业实现创新。 洪楠基说,政府将启动人工智能凭单项目,供中小企业购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为开拓5G市场建立数字孪生体(Digital Twin)。政府将上马一批能够向其他产业推广创新的项目,如系统半导体全周期研发和测试台建设项目、医疗数字医院大数据平台构筑项目、氢能汽车、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开发项目。 在能源效率创新战略方面,洪楠基说计划对电视、冰箱等19个高能效家电消费者提供部分退税优惠,企业若完成能源效率目标将提供各种优惠。力争在2030年建造20个高效微电网工业园区,提高老旧楼房能源效率。 他还表示,将加快人才、监管、劳动三大因素的创新步伐,争取到2023年培养20万名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向全体政府部门推广监管改革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