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油田:“三步走”效益开发页岩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18
  • 今年,吐哈油田三塘湖页岩油实施控排量控压力吞吐+水驱获得井组增产,截至目前,已实施两个井组7口井,见效3口,井组日增油41吨。

    吐哈油田页岩油勘探的主要领域在三塘湖盆地马朗和条湖凹陷。纵向上在二叠系条湖组、芦草沟组发育两套页岩油藏,横向上分布面积大,整体预测资源量非常可观,资源基础雄厚,具有较大勘探前景。而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条件良好,分布不受构造控制,从而坚定了油田进行页岩油勘探的信心。2013年,马58H井、芦101H井首次在页岩油领域获得工业油流,吐哈油田页岩油勘探由此正式迈开步伐。

    要想达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建井周期长、开发成本高、核心技术未突破等都是必须要迈过的坎。吐哈科研人员借鉴页岩油勘探理念、地质评价方法、储层改造工艺,按照“预探发现控制油藏规模、评价攻关提产奠定技术路线、开发规模推广效益建产”的技术路线,首先在马朗凹陷腹部部署芦1井、马55井和马56井,直井体积压裂后获得工业油流,发现了马56块条湖组凝灰岩页岩油勘探新层系、新领域。

    但试采产量递减快,稳定产量低,直井无法实现效益勘探。为实现高产稳产,科研人员按照“分段多簇、大排量、大液量”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思路,先后部署马58H井、芦101H井均获得高产,两口井累计产油超过5万立方米,为效益开发树立了样板井。

    此后,经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基础井网建设与转变开发方式、井网加密“三步走”,形成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注水吞吐补充能量和井网加密”的开发技术路线,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实现了马56块条湖组页岩油效益开发,建成了页岩油国家示范基地。

相关报告
  • 《长庆油田地质工程一体化撬动页岩油高效开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6-25
    •   6月15日,位于甘肃陇东的国家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长庆华H100平台,5部钻机正在开足马力快速钻进,31口水平井将在6月底全部完钻。以这个平台为代表的5个页岩油大平台,通过运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了甲乙方双赢的局面,对油田来说百万吨产能投资降低30%,对服务方来说劳动生产率提高40%。   随着常规油藏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页岩油已经成为下一步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也是新的效益增长点。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长庆油田专门设立页岩油(产建)专项办公室和一体化协同研究中心,涵盖机关部门、科研单位及协作单位,与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一起,实现地质工程多专业多学科高效融合。   以部署井位为例,地质人员以前主要依靠收集、整理、分析钻井各类资料来预测评估,资料共享程度低、精准度不够,影响效率。而现在,在部署之前,地质人员借助工程技术手段,首先采用三维地震将地下情况摸清摸透,精细刻画构造,更加精准全面地了解储层发育情况。基于储层分类评价、黄土塬宽方位三维地震、水平段储层分段分级精细评价等多学科一体化甜点优选技术,应用这项技术优选平面、纵向、水平段甜点,目前页岩油示范区平均油层钻遇率达到83%。   对标国际一流石油公司,长庆油田自主研发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GEDS),将钻井、随钻测试生产数据实时共享给地质、工程、地面等专业队伍,实现了现场数据实时传输,后台系统自动预警,远程专家决策指挥,提高决策支持水平。   “6月,长庆水平段长度首次突破5公里,创造了亚洲陆上水平井最长水平段新纪录。这是继2018年水平段长超过3公里、2019年水平段长超过4公里(4088米)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油田公司高级专家、页岩油产能建设项目组经理吴志宇指出,“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更新,而是甲乙方联合攻关的自我超越,更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结出的硕果。”   参与设计华H90-3井的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成良丙告诉记者,这口井最直接地体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效果。在开钻之前,他和地质团队提前动手,为了做好井位设计在现场井上驻扎了1个多月,从三维地震、测井曲线上识别断层,做好风险提示,督促工程队伍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备足防漏防喷材料,优化泥浆配比,替工程队伍抢工期。当打到2600米水平段、急需较大幅度调整轨迹时,地质工程齐发力,采用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根据储层倾角,让钻头精确制导寻找甜点,提升了钻井速度及施工质量。最终这口井仅用75天,井深达到7339米,油层钻遇率高达88%。地质方面,成功实现更多地动用地下储量;工程方面,行业首次采用水基钻井液、双漂浮套管下入技术,实现超长水平段井的优质安全钻完井。工程技术的突破,也为地质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特别是在水平井部署上,从水平段不超过800米到现在的5000米,在有地震技术准确识别储层之后,水平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部署。
  • 《重磅!中石油重点部署,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8
    •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印发《关于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页岩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努力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页岩油气创新和技术发展之路,助力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阶段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部署13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从4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内油气开发向非常规资源进军,页岩油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层面也加紧部署,推动页岩油气发展。就在今年7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了2022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提出大力推动页岩油、页岩气成为战略接续领域,坚定非常规油气发展方向,加快非常规资源开发;8月25日组织召开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使命担当,强化配套保障,推动页岩油高质量发展。 01. 强化技术攻关,实现规模效益开发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油气也成为我国未来稳产增产的重要资源支撑。 根据中国石油官网报道,《指导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页岩油气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目标,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探索适应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挥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势,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工程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打造页岩油气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撑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发展理念创新,着力突破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瓶颈,努力实现低成本规模效益开发。要抓紧抓实各项重点工作,深化地质认识和储层评价,加强方案前期研究,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创新发展页岩油气地质与开发理论技术,全力打造工程技术“三把利剑”,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科学技术攻关,推进大平台建产模式,创新工厂化组织方式,加强一体化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强化投资计划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安全绿色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油争气”。 02.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要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此外,《规划》还将吉木萨尔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致密气,以及松辽盆地大庆古龙页岩油等资源区,列入能源安全保障重点工程。 从2012年起我国政府各部门制定了多项与页岩气有关的政策,支持页岩气开发及产业发展。政策的先后出台对我国页岩气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2012年到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从0.25亿立方米增长到200.4亿立方米,8年CAGR高达130.67%。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目标,“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我国页岩气产业将加快发展,预计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亿立方米,国内页岩气资源有望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翟刚毅表示,从发展势头来看,国内页岩气增产迅速,以年30%速度快速增长,极具接续潜力。其中,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地质资源量为104.17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4%;技术可采量为16.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2%。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实现工业开发,2021年产量达230亿立方米。 在页岩气发展增速势头不减的同时,国内正全方位加大页岩油工作部署,并取得系列成果。2021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获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当年11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勘探取得多点突破,首批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58亿吨,初步测算该地区页岩油资源量达40亿吨以上。2022年7月,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在苏北盆地页岩油探井取得重大勘探突破,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的11亿吨页岩油资源量被成功激活。放眼全国,各大油田纷纷在页岩领域展开部署,并相继斩获储量巨大的接替资源,老油区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页岩油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