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油田:“三步走”效益开发页岩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18
  • 今年,吐哈油田三塘湖页岩油实施控排量控压力吞吐+水驱获得井组增产,截至目前,已实施两个井组7口井,见效3口,井组日增油41吨。

    吐哈油田页岩油勘探的主要领域在三塘湖盆地马朗和条湖凹陷。纵向上在二叠系条湖组、芦草沟组发育两套页岩油藏,横向上分布面积大,整体预测资源量非常可观,资源基础雄厚,具有较大勘探前景。而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条件良好,分布不受构造控制,从而坚定了油田进行页岩油勘探的信心。2013年,马58H井、芦101H井首次在页岩油领域获得工业油流,吐哈油田页岩油勘探由此正式迈开步伐。

    要想达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建井周期长、开发成本高、核心技术未突破等都是必须要迈过的坎。吐哈科研人员借鉴页岩油勘探理念、地质评价方法、储层改造工艺,按照“预探发现控制油藏规模、评价攻关提产奠定技术路线、开发规模推广效益建产”的技术路线,首先在马朗凹陷腹部部署芦1井、马55井和马56井,直井体积压裂后获得工业油流,发现了马56块条湖组凝灰岩页岩油勘探新层系、新领域。

    但试采产量递减快,稳定产量低,直井无法实现效益勘探。为实现高产稳产,科研人员按照“分段多簇、大排量、大液量”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思路,先后部署马58H井、芦101H井均获得高产,两口井累计产油超过5万立方米,为效益开发树立了样板井。

    此后,经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基础井网建设与转变开发方式、井网加密“三步走”,形成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注水吞吐补充能量和井网加密”的开发技术路线,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实现了马56块条湖组页岩油效益开发,建成了页岩油国家示范基地。

相关报告
  • 《吐哈油田让老油田“发新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24
    • 12月19日,吐哈油田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MMG项目委托方完成年度合作合同签订,这是双方连续合作的第10年,标志着双方合作迎来新篇章。 2010年开始,吐哈油田研究院技术支持部针对哈萨克斯坦MMG项目热德拜作业区展开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涵盖油藏、地质、采油、地面等各个研究方向,先后完成油藏地质类研究课题52个,包含精细地质研究及地质建模、精细测井解释及精细油藏描述、水动力建模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动态分析及注水综合调整、开发方案编制等基础工作,为油田开发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具体服务上,吐哈油田研究院技术支持部紧密贴合现场,实现科研成果与现场生产动态无缝对接,注采井网进一步完善,水驱控制程度提高了10.3%。研究人员利用水平井挖潜底水油藏顶部剩余油取得了良好效果,103口水平井累计产油达到211万吨。 此外,吐哈油田还部署新井井位879口,直井当年平均日产油12.5吨,当年产油116.2万吨。优化低效井挖潜措施井位1520井次,当年增油合计131.6万吨,为有效弥补老井递减起到积极作用,压裂措施效果有效率达到70%以上。 吐哈油田10年不断跟踪治理老油田,主力油田水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Ю-12层、Ю-13层底水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主力产层原油产量稳中有升,低动用层位实现大幅上产,热德拜油田单井日产油由5.3吨上升到7.6吨。热德拜作业区日产油由4000吨持续上产,最高日产油突破6900吨,使得这个开发时间长达52年的老油田年均上产近10万吨。 10年中,吐哈油田研究院MMG项目技术支持部坚持高质量服务,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断锤炼铸造吐哈技术品牌软实力。即将进入2020年,哈萨克斯坦MMG项目对吐哈油田研究工作再次表示肯定,达成持续合作意向,为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地区MMG项目收购10周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重磅!中石油重点部署,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8
    •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印发《关于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页岩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努力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页岩油气创新和技术发展之路,助力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阶段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部署13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从4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内油气开发向非常规资源进军,页岩油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层面也加紧部署,推动页岩油气发展。就在今年7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了2022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提出大力推动页岩油、页岩气成为战略接续领域,坚定非常规油气发展方向,加快非常规资源开发;8月25日组织召开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扛起使命担当,强化配套保障,推动页岩油高质量发展。 01. 强化技术攻关,实现规模效益开发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我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页岩油气也成为我国未来稳产增产的重要资源支撑。 根据中国石油官网报道,《指导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加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页岩油气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目标,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发展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探索适应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发挥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势,着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工程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打造页岩油气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撑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指出,页岩油气勘探开发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发展理念创新,着力突破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瓶颈,努力实现低成本规模效益开发。要抓紧抓实各项重点工作,深化地质认识和储层评价,加强方案前期研究,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创新发展页岩油气地质与开发理论技术,全力打造工程技术“三把利剑”,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科学技术攻关,推进大平台建产模式,创新工厂化组织方式,加强一体化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强化投资计划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安全绿色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油争气”。 02.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强调,要积极扩大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开发力度。此外,《规划》还将吉木萨尔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致密气,以及松辽盆地大庆古龙页岩油等资源区,列入能源安全保障重点工程。 从2012年起我国政府各部门制定了多项与页岩气有关的政策,支持页岩气开发及产业发展。政策的先后出台对我国页岩气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2012年到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从0.25亿立方米增长到200.4亿立方米,8年CAGR高达130.67%。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目标,“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我国页岩气产业将加快发展,预计203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800-1000亿立方米,国内页岩气资源有望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翟刚毅表示,从发展势头来看,国内页岩气增产迅速,以年30%速度快速增长,极具接续潜力。其中,长江经济带页岩气资源潜力大,地质资源量为104.17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4%;技术可采量为16.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2%。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实现工业开发,2021年产量达230亿立方米。 在页岩气发展增速势头不减的同时,国内正全方位加大页岩油工作部署,并取得系列成果。2021年6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获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当年11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勘探取得多点突破,首批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58亿吨,初步测算该地区页岩油资源量达40亿吨以上。2022年7月,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在苏北盆地页岩油探井取得重大勘探突破,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的11亿吨页岩油资源量被成功激活。放眼全国,各大油田纷纷在页岩领域展开部署,并相继斩获储量巨大的接替资源,老油区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页岩油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