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技术竞争差距分析报告》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与量子信息
  • 发布时间:2025-02-27
  • 2025年1月,美国智库特别竞争研究计划(SCSP)发布报告《欢迎来到竞技场:谁占鳌头,未来路向何方——2025年中美技术竞争差距分析报告》(Who'sAhead,Who'sBehind.andWhereWeAreHeadedNextintheU.S.-ChinaTechnologyCompetition——2025GapsAnalysisReport)。报告基于研发投入、专利数量、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对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12项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格局进行了系统性评估与比较研究。
相关报告
  • 《脑机接口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袁晨
    • 发布时间:2025-09-26
    • 【摘  要】报告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特点进行剖析,认为其具有创新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特点,指出该技术的创新发展将依赖于多学科交叉协同。报告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大国竞争博弈的关键领域,从技术视角将脑机接口技术演进规律总结为两横三纵模式发展,从产业生态视角分析了当前产业生态构成、投融资进展和产业化进展。最后对脑机接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脑机接口在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应用前景广阔,科研创新和产业落地将日趋加速,产业生态也将不断繁荣。【目  录】一、脑机接口分类与国内外布局(一)脑机接口分为脑感知与脑调控技术(二)脑机接口技术具有创新、交叉、前沿三个特性(三)美欧脑计划研究布局与投入(四)中国脑机接口政策与区域发展布局二、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一)脑机接口技术按双路线发展并分三阶段演进(二)技术效能、安全性与应用进展(三)技术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三、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情况(一)产业链全景概况(二)全球生态发展趋势 (三)投融资聚焦下游四、脑机接口发展展望(一)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不断进阶 (二)脑机接口产业生态格局加速构建(三)投融资体系发展更加多元包容共享
  • 《智能制造与运营2025年市场展望与薪酬报告》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4-24
    • 当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在这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过去数年,我们目睹了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企业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影响,重塑工作模式,倒逼人才需求与管理模式革新。技术创新:持续引领2025年增长新引擎2024年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增速5%为后续发展蓄势。展望2025年,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力量,特别是无人驾驶、AR/VR、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随着国产化趋势、出海步伐加速,中国本土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及成本优势,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面对中国市场巨大潜力与急剧变化,外资企业也将积极调整并升级中国市场战略,更适应中国市场独特需求与发展趋势。乐观预期在人才市场中悄然蔓延,近半数受访企业看好2025年人力资源配置前景。技术密集型与服务型行业招聘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赛道成为人才吸纳高地。从地域来看,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方面各有特色。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和政策分析等领域;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急需工程技术、数据分析和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以增强全球竞争力;华南及大湾区则凭借其创业氛围和科技产业基础,人才需求聚焦于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和市场创新等领域。格局重塑:人才供需态势变化明显新兴产业崛起,虹吸部分传统产业人才,形成跨领域流动潮。一线城市吸引力不减,新一线城市凭借政策利好与产业升级强势崛起,岗位薪酬差距逐步收窄,人才分布渐趋均衡。伴随本土企业出海征程,人才国际化流动提速,海外职业机遇备受青睐。供需方面,企业在降本增效紧箍咒下,招聘策略趋于审慎,聚焦人效最大化,精细打磨人才与岗位匹配度,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然而,顶尖人才供不应求与预算掣肘的矛盾,加之应届生蜂拥、待业存量积压,让求职市场竞争白热化。在此背景下,适应性与战略性招聘成为企业破局关键,企业必须有效管理成本,同时高效招聘人才。招聘革新:能力导向多元模式2025年企业招聘将重点关注技术研发与创新、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市场营销与销售拓展等关键领域,跨界复合型人才备受追捧。招聘策略突破传统思维,以多元精准模式广纳贤才,能力、潜力与资源变现能力成为人才甄选新标尺。另外,企业对于灵活用工模式认可度提高,利用多元化形式,更好地助力企业提高效率与应变能力。薪酬趋势:绩效导向与现金偏好受市场环境发展预期等因素影响,职场人对于薪酬涨幅趋于谨慎乐观,多数行业受访者预期薪酬涨幅在10%以下。求职者在跳槽时,目光聚焦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等现金收益,追求即时稳定回报。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企业薪酬预算重点向关键人才倾斜,高科技、生命科学领域领跑行业,旨在保持竞争优势并激发员工潜能。以人为本:注重EDI&B,了解员工价值主张驱动因素随着人才期望与工作世界不断变化,培养包容性的工作场所文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是吸引与保留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企业如将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与归属感(EDI&B)放在首位,将能更好地释放员工的全部潜能,推动创新并提高组织整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