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54例实验室检测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1.时间:2020年4月27日
2.机构或团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3.事件概要: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在Nature子刊Laboratory Investigation发表文章“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laboratory testing in 54 patients with severe- or critical-typ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旨在分析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实验室特征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
文章收集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54例住院的成年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1.8±14.5岁,主要分布在50-79岁。相比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的合并症比例更高。所有患者的常规血检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危重型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重型患者。凝血功能试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升高,危重型患者较重型患者变化更明显。血清铁蛋白水平对SARS-CoV-2病毒感染较敏感,但不能用于疾病评估。 此外,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白介素-6(IL-6)两种炎症因子水平在所有患者中均显著升高,危重型患者高于重型患者。肾是受COVID-19影响的第二大器官,其次是心脏和肝脏。危重症患者的肾和心脏损伤比重症患者更为严重。31例重症患者已全部痊愈,危重症患者中,6例死亡,17例痊愈。危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重症患者。文章认为,淋巴细胞计数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次发性纤溶活性增加、sIL-2R和IL-6升高是COVID-19的典型特征,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4-020-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