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热带太平洋海气CO2通量年际变率偏差的原因》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4-09
  • 近年来,国际上许多气候模拟中心开始在其气候系统模式中引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块,构建地球系统模式,从而在气候变化模拟中更好地反映海洋碳循环与气候的反馈作用。但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耦合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在利用地球系统模式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前有必要评估地球系统模式对海洋碳循环的模拟效果。海气CO2通量的年际变率同时受海洋物理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影响,是评估地球系统模式中碳循环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有效指标。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金晨曦博士、周天军研究员和陈晓龙博士,系统评估了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热带太平洋海气CO2通量的年际变率。研究表明,14个地球系统模式均能合理再现观测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热带太平洋海气CO2通量年际变率的主导作用,但部分模式难以再现观测中El Nino期间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气CO2通量的负异常(向上为正)特征,其中HadGEM2-ES和MPI-ESM-LR甚至表现出与观测明显相反的正异常)。由于这些模式均能较好模拟ENSO本身的年际变率特征,那么如何理解显著的海气CO2通量模拟偏差呢?

      El Nino期间中东太平洋海温变暖,并伴随海水上翻减弱,但两者对海气CO2通量的作用相反。前者通过降低溶解度、影响碳酸盐的化学平衡等过程导致海水CO2分压增加,从而增加了海气CO2通量(向大气排放),而后者减少了从深层到达海表的高碳海水(溶解无机碳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减弱了海水CO2分压,因此降低了海气CO2通量(从大气吸收)。观测中两者作用存在微妙的平衡,最终结果由后者主导。通过将影响海气CO2通量的各因子进行分解发现,偏差较大的模式普遍低估了海水上翻减弱对海气CO2通量的影响。如果热带太平洋海水上翻减弱的位置偏西、强度偏小或者溶解无机碳浓度的气候态垂直梯度偏弱,都会低估El Nino期间海气CO2通量的负异常。这一研究表明物理海洋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对地球系统模式中海气CO2通量年际变率的模拟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Jin, C., T. Zhou, and X. Chen, 2019: Can CMIP5 Earth System Models Reproduc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ir–Sea CO2 Fluxe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J. Climate, 15, 2261–2275, https://doi.org/10.1175/JCLI-D-18-0131.1.

相关报告
  • 《科学家们揭示了太平洋北赤道逆流在海洋模式中的弱偏差》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2
    • 太平洋北赤道逆流(NECC)是热带太平洋风生环流的主要上层海洋纬向流,向东流过太平洋盆地2°N和10°N之间。 NECC从暖池区域输送到相对寒冷的东太平洋的平均输运约10-30 Sv,它在暖池的体积和热量收支以及热带太平洋气候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其复杂的动力学特性,NECC在很多海洋模式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模拟效果,” Zhikuo Sun博士表示,“弱NECC的偏差将影响对热带洋流平均状态和变化的模拟能力。”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Sun和其他研究人员合作,系统地研究了偏差的根本原因。该团队使用NCAR开发的CESM2模式进行了三个实验,然后分析了NECC的动力机制。 “我们发现表面风应力及其旋度是在海洋模型中正确模拟NECC最重要的强迫项。WSC(风应力旋度)偏差主要来自纬向风偏差,这可能与将NCEP-NCAR再分析的实际10米风调整为与QuikSCAT卫星等效的10米中性风有关。”Sun说。 根据分析,Sun等进一步确定了风偏差的具体原因。这个问题可能源于QuikSCAT产生的偏差或误用。现在,他们正集中研究后者,在校正过程中,洋流对动量通量计算的影响已被考虑两次。 “这项工作为纠正气候和海洋模式中的常见偏差提供了线索,预计将有效提高独立海洋模型中热带上层环流的模拟能力,减少模型偏差对气候模拟和预测的影响。” (侯颖琳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中间型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及其ENSO模拟和预测》专著出版发行》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3-29
    • 近日,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张荣华研究员领衔撰写的《中间型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及其ENSO模拟和预测》专著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可通过大气遥相关等过程引发全球天气、气候变化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实现对ENSO的准确模拟和预测至关重要。当前的ENSO预测是继数值天气预报之后,地球科学预测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但由于春季预报障碍等现象的存在,导致ENSO预测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改进ENSO实时预测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和前沿科学研究重点。基于地球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模式是研究海洋和大气环流及ENSO模拟和预测等的主要工具。由于ENSO模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模式的动力框架构建、参数化方案和分辨率等因素,过去几十年来学界已研发了不同类型的海气耦合模式来表征与ENSO相关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并成功地进行了ENSO数值模拟试验。其中,海气耦合模式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中间型耦合模式(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s,简称ICMs)、混合型耦合模式和环流型耦合模式等。 《中间型海洋-大气耦合模式及其ENSO模拟和预测》由张荣华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集多年海气耦合模式、ENSO模拟和预测等系统性应用研究成果于一体编著,主要介绍了本团队自主研发和改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间型海洋-大气耦合模式(英文全称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简称IOCAS ICM)。该模式自2015年起以IOCAS ICM命名,是国际上首个以我国国内单位冠名的海气耦合模式,为国际学术界提供ENSO实时预测结果(详情请参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网站:https://iri.columbia.edu/our-expertise/climate/forecasts/enso/current),充分彰显了我国在ENSO数值模拟和预测方面的成果,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IOCAS ICM对2015-16年超级厄尔尼诺事件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入选2016年度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地球科学领域的亮点成果,也得到《科学通报》的亮点成果点评,并于2015和2016年两次入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年度亮点成果系列。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研究团队利用IOCAS ICM对ENSO模拟和预测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对ENSO演变及相关的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过程的数值模拟、机理分析、历史回报、实时预测,为进一步改进ENSO模拟和实时预测所成功发展的一个基于IOCAS ICM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预测系统、以及基于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的可预报性研究等。本书中原创性的海气耦合技术很多,对更深入地研究热带太平洋海洋-大气年际异常时空演变和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等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为开展相关数值模拟提供了有效的模式平台,可供海洋、大气、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该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出版得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