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近9万辆 充电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28
  • 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17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4.2万辆,同比增长73%基础上,今年前5个月,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7295辆,为去年同期的4倍。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应用8.89万辆,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4位。
      据了解,天津市新能源公交车累计投运超过3400辆,占在运车辆总量30%以上,在装备数量、应用规模、运行质量、使用效果等方面全国领先;邮政领域累计推广超过1300辆,数量居全国第一;城市物流领域累计推广1.4万辆,成为市内运输重要车型;租赁网约车领域保持快速增长,累计推广2.1万辆;环卫领域推广243辆;机关公务用车通过分时租赁取得积极进展,累计推广达到355辆;非公交客车累计推广1100多辆;私人购车领域达到4万辆,超过累计推广量的50%。
      天津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1万个,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建成区已基本形成2公里半径的公共充电网络,建设规模位居全国第七;已在近50个居民小区新建充电桩约100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运营模式;天津市辖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基本实现全覆盖,京津冀高速公路充电服务网络实现无缝对接。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持续优化,2013年以来,天津市一直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实施地方财政补助,大幅降低用户购车成本。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全市新车销售总量比例达到16.4%,全社会主动应用新能源汽车意识显著提升。

相关报告
  • 《成都市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6万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
    • 发布时间:2017-12-08
    • 11月20日起,我市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怎样,充电桩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12月4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截至今年10月,全市累计推广应用公交车、公务车、城市环卫车、物流车、私人用车等领域新能源汽车2.6万辆;今年1—10月新增充(换)电站94座、充电桩3884个。 新能源公交车 在二环K2路线开展测试运行 9月6日,简阳与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昆仑石(深圳)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年产40万辆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及4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战略合作仪式,项目计划总投资160亿元;11月,成都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天府新区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其中落户天府新区的新能源整车项目,将生产沃尔沃旗下高性能品牌纯电动汽车,以及基于欧洲先进技术的本土品牌纯电动车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加紧布局成都,为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充电设施总数达1143万台!推动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电力》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13
    •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143万台,有效支撑了28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高速公路服务区安装的充电设施已经超过2.88万台,覆盖停车位4.48万个,重大节假日的充电服务保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电网处处长孙嘉弥表示。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介绍,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构建起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服务车辆最多,充电桩数量最大的充换电网络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坚持绿色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充新能源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充换电设施产品质量,保障充电安全。”刘永东表示。 促进终端可再生能源消费 根据《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中的数据,从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看,车辆周期碳排放占比约为46%,燃料周期碳排放占比接近54%。以2030年1亿辆电动汽车的规模测算,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亿吨,相当于1.2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吸收存储的二氧化碳总量。在此背景下,推广新能源汽车充换绿电,使用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通过与电网的智能互动,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整体效率。 此次会议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绿电地图》(以下简称《地图》)也明确,新能源汽车使用绿色电力,可促进终端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与风光新能源发电进行有效匹配,为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与消纳带来机遇。 在绿电充换电场站建设方面,据《地图》中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1108座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场站使用绿色电力,分布在31个省区,绿电来源为自发自用(包括光储充)的场站有211座,占所有绿电场站的数量比为19.04%;通过绿电交易采购绿电的场站有883座,占所有场站的79.69%;通过绿证交易作为绿电来源的场站共有18座,占所有场站的1.62%。 提前布局新型充换电技术研发运用 通过有序充电等技术应用,充放电设备将成为车网互动的桥梁。所谓车网互动,即电动汽车通过充放电装置与公共电网、微电网等供电系统或楼宇、住宅等配电系统相连,将动力电池作为移动储能或可控负荷聚合参与电网运行的灵活性资源,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能量流、信息流双向互动。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移动储能高级经理王明才表示,目前车网互动包括有序充电、双向充放电(V2G)等形式,可通过车网互动释放海量新能源汽车作为“电力海绵”的灵活性价值。 对于电动汽车车主来说,可利用有序充电桩在电价低的时间段进行谷时充电,减少充电费用的支出;在双向充放电场景下,可利用V2G桩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进行峰时放电,从而获取一定的收益。王明才表示,车网互动可将动力电池作为移动储能将充电变为可控负荷参与电网运行,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能量流、信息流双向互动,有效提升配电网对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的接入能力,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此外,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在经济性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双向充放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0.1元,远低于火电改造、抽蓄、储能及其他需求侧响应资源,是新型电力系统最经济的灵活性资源。 王明才表示,未来仍需持续加强新技术研究,以提升充电设施涉网性能为保障,增强对频率、电压扰动的耐受力和主动支撑能力,推进源网荷储协同,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要以构网型控制技术为支撑,增强配电网就地平衡和对主网的支撑作用,实现电力系统高效运行。 刘永东建议,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充换电设施的智能化管理运营,并顺应汽车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能充电网络,提前布局和关注新型充换电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对于新型的充换电技术,记者在此次会议上了解到,相关企业已经开始对无线充电、自动充电以及移动充电等领域的研究和布局,并且部分已经开始投入试点应用。如黑马原力目前已推出了储充一体式的移动超充机器人,可以在多个场景下,为电动汽车进行快速充电,打破了以往依靠固定充电桩补能的方式,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 孙嘉弥认为,应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技术研发,促进车、桩、网各环节有效衔接,加快制定工程建设类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项目规范》,持续开展车网互动领域的标准研究,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国际化的引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