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金花茶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揭示重复序列介导的重组、密码子偏好及 MTPTs》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5-04-07
  •  为解决金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在系统发育分类和种群鉴定方面因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了金花茶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及相关分析研究。结果首次获得其线粒体基因组信息,明确了基因组特征等。该研究为金花茶保护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金花茶,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在经济领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其分布范围极为狭窄,加上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金花茶的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已被列为珍稀濒危物种。在科学研究方面,尽管对金花茶的关注逐渐增多,但其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其系统发育分类和种群鉴定的深入了解 。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贵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他们通过采集来自贵州赤水金沙沟的金花茶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成功完成了金花茶线粒体基因组的首次完整组装,并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重新注释。随后,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组织、基因内容、细胞器间 DNA 转移、序列变异以及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发表在《BMC Plant Biology》上,为金花茶的研究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曙光。其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金花茶的遗传特征、进化起源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山茶属其他物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一是样本采集与 DNA 提取,从自然栖息地采集健康叶片,提取高质量基因组 DNA;二是高通量测序,通过 Illumina NovaSeq 6000 系统和 Oxford Nanopore PromethION 平台进行测序;三是基因组组装与注释,采用混合组装策略及多种软件完成;四是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重复序列分析、密码子偏好分析等。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25-4/20250406050422871.htm
相关报告
  • 《研究提出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新策略》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5-11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提出线粒体基因组组装新策略,发表了7个高质量的高粱细胞器基因组,揭示了高粱线粒体基因组构象之间的差异与高粱驯化历史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BMC植物生物学(BMC Plant Biology)》上。 由于复杂的结构变化和长段的重复性DNA,高粱的细胞器基因组组装十分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构象提出了新型组装策略,该方法将七种不同的高粱基因组分为三种类型,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发现栽培高粱在东非和西非的两次独立驯化事件均与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类型相关联。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转移序列在不同材料的染色体区域间的富集模式不同,这为了解细胞器转移序列在细胞核内的进化以及栽培高粱驯化历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秀青年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等项目支持。(通讯员  马昕怡)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86/s12870-023-04104-2
  • 《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组装揭示中华金龟甲(Kibakoganea sinica)的生态适应与进化机制》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19
    • 在昆虫纲中,金龟科甲虫以超过35,000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负责分解粪便和植物残体,并能够降解木质纤维素。然而,由于高质量基因组资源的匮乏,对其适应性与食性特化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了中华金龟甲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组学技术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 研究整合了PacBio HiFi、Illumina和Hi-C数据,最终获得601.44Mb的高质量基因组,其scaffold N50达到60.23Mb,包含10条染色体,共598.84Mb序列。关键技术包括使用GenomeScope预估基因组特征、Hi-C辅助染色体挂载、MAKER流程整合转录组和蛋白同源预测、RepeatModeler2和Dfam数据库分析重复元件、以及BUSCO v5.0.4评估组装完整性。 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与k-mer分析预估一致,23个scaffold中的99.57%序列锚定至10条染色体,长度范围为16.33-103.53Mb。检测到所有染色体两端均存在端粒重复(TTAGG)n,并通过Hi-C热图展示了染色体的连续性与结构特征。基因组注释发现44.43%的重复序列,其中DNA转座子和LINEs是主要类型。ncRNA鉴定发现312个tRNA和74个miRNA,蛋白编码基因预测显示12,940个基因,平均含6.3个外显子,单拷贝基因完整性达95.2%。功能注释揭示了11,414个COG类别和5,009条KEGG通路,涉及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酶系。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金龟科植物食性物种的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其高连续性和完整度为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设立了新标准。精确注释的267.24Mb重复序列为转座子驱动进化研究提供了素材,而预测的12,940个基因中80.6%的单拷贝BUSCOs表明注释可靠性。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Pleurosticti类群基因组空白,还为理解鞘翅目昆虫从腐食到植食的适应性辐射机制提供了分子框架。未来可基于此开展食性相关CAZymes的进化分析,或通过多组学整合揭示肠道共生菌与宿主协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