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将把263座公共电话亭改造为小型图书馆”悦读亭”》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 xuxue
  • 发布时间:2017-09-04
  • 等公交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下班回家的时候……只要你在路边看到红色的电话亭,就可以走进去读一会杂志,或者借一本书。这是上海市徐汇区对区内263座电话亭的未来设想。

    8月19日上海书展徐汇主宾日现场,”家门口的共享悦读亭”改造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徐汇区文化局将与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以徐汇现存的263个可正常使用的公共电话亭为空间载体,在保留电话亭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逐批安装智能触屏,并引入图书借阅、有声朗读等内容。

    让悦读亭成为周边阅读氛围的”推进器”

    在手机普及前,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公共电话亭曾为市民带来无数方便。但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公共电话亭的使用频次逐年下降,据《青年报》2015年对上海电信的采访,零次使用话亭占比达到30%左右。

    但公共电话亭依然有人在使用,更承担着提供免费应急通信服务的重要功能,在公安、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作用,一刀切拆除这些电话亭的方式也并不可取。

    今年,徐汇区想通过分布广泛的公共电话亭做文明创全的宣传点,电信也在寻求公共电话亭的转型方法,双方一拍即合。

    “这时候就想到,能不能把文化方面的其他氛围营造也纳入进来?”徐汇区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我们看来阅读本质不在于借书的实体动作,而在于氛围的营造。公共电话亭是一个很好的形成氛围的点。所以以后悦读亭周边氛围的营造是很重要的。如果悦读亭边上是一个候车区,市民等车的时候就可以看一下书,比如悦读亭旁边是休闲绿化区,休闲的时候市民就可以看看书。希望阅读亭未来可以成为周边阅读氛围的推进器。”

    目前已有6种主题,未来仍会扩大

    启动仪式现场公布了目前已设计出的6种主题的”悦读亭”,包括借书亭、阅读亭、电子亭、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

    借书亭将是一座小型图书馆,也是6种主题中面积最大的悦读亭,由双开间的电话亭改造,电话亭原本中间的隔板将被拆掉,做成旋转门式的书架,可以摆60本书,供市民借阅。

    阅读亭内将提供书报、杂志、图书阅览,亭内将设置简易座椅,市民可以坐在里面读一会书。

    电子亭将提供电子书及有声读物阅读,市民还可坐在高脚凳上自助朗读文学作品并录音。

    漂流亭的构想源于不少社会组织举办过的图书漂流活动,重点在于图书分享。徐汇区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未来漂流亭将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他们了解市民的读书习惯,设计漂流亭的整体框架,亭内将设置捐书箱,市民可将家中闲置书籍投递到箱内,也可在登记后拿走箱内他人捐赠的书籍。

    一本亭将和出版社合作,每期只提供一本书,围绕一本书设计阅读主题,力图引导市民的深度阅读。

    名人亭则是结合徐汇区特色,这里文脉深厚,出过不少大家,比如巴金、草婴等等。“名人亭”计划就某位名人的生平、事迹与作品等进行重点介绍,并且就近推介附近的名人故居体验与参观。

    李明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设计不同主题的悦读亭,首先是受限于公共电话亭原本的大小,”电话亭的面积是0.85m×0.85m,非常小,在这样的面积内实现多功能是不可能的。而且,徐汇区有好多和阅读相关的文化元素,一个阅读亭承载不了这么多东西。”

    但另一方面,单间面积很小的公共电话亭总量却很大,仅仅在徐汇区就有263座”现役”公共电话亭,”所以我们就想到一个主意,做不同主题的阅读亭,现在公布的是6种已经设计好的。”

    第一座“悦读亭”将落地复兴路

    在启动仪式之后,不同主题的悦读亭就将逐步开始试点建设。李明毅介绍,目前已经确定第一座悦读亭将在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复兴路建造。

    目前,除了借书亭的相关技术较为复杂,仍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其他悦读亭的设计研发都已经基本完成,有望开始建设。

    李明毅透露,除了已经公布的6种设计完成的悦读亭,他们还有很多想法尚未付诸实施,比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亭”,供盲人无障碍阅读的”无障碍亭”等等。

    “所以将来悦读亭将是多元的、和阅读相关的场所。打电话的原功能依旧保留,甚至还增加了功能,拿起听筒,拨一个相应的号码,会设置一个阅读指导号,给市民提供新书推荐。”

    在“转身”的同时,悦读亭中原有的公共电话也不会取消,甚至还会增加更多便民服务,比如WI-FI、充电、信息服务等等。

    “阅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氛围。”李明毅表示,打造悦读亭,其实就是希望通过无处不在的阅读亭营造阅读氛围,促进市民阅读习惯的养成。

相关报告
  • 《朗读亭如期而至重回上海图书馆》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mawutong
    • 发布时间:2018-05-28
    • 还记得去年引发阅读风潮、排队排到10小时的央视《朗读者》朗读亭吗?随着第二季《朗读者》的热播,线下朗读亭如期而至,在五月底初夏的上海,再次来到上海图书馆。   “朗读者啊,请告诉我们,您要把这段深情朗诵献给谁?”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你要把你喜欢的文字,阅读中获得的感悟,或者是从未说出口的话,朗读给谁听?5月28日至6月3日,每天上午10:00至18:00,朗读亭在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邀请你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表达内心的情感,在朗读亭里,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此次活动除了朗读亭开放时间在亭内的朗读外,上海图书馆推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经典文学、儿童经典文学等主题书目推荐,还特别安排亭外集体朗读活动,读者可以组成团队报名,队伍人数8人以上,也可自己拟定主题,由主办方确定最终朗读队伍。(报名链接:https://www.wjx.top/m/24125997.aspx)   朗读须知:   1、参与朗读亭亭内朗读以现场排队为准。   2、请自行准备喜欢的经典文章或书,体裁不限,年龄不限,语言不限(普通话,外语,方言皆可),可以读给亲朋,或读给自己;每位朗读者朗读时间3分钟左右;请准备好为什么选择朗读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理由。   3、在朗读过程中会有专业的摄像师全程录制,之后会挑选最感动人心的朗读者参加央视节目录制。   4、每天朗读录制人次约为90人,现场将根据实际情况限定朗读人数,敬请谅解。   5、由于朗读亭和排队场地设于室外,考虑天气因素请读者准备好雨具和遮阳、防暑用品。若未携带,您可前往上海图书馆1楼大厅凭读者证借伞。   6、参与亭外集体朗读敬请遵循主办方安排。   朗读亭线上互动:   1、当日参与的朗读者,写一篇“朗读记忆”,文章内容包括简短的自我介绍,朗读文章简介,为谁读,所读原因,其他内容自行创作,上传文章及与朗读亭的合影,@或私信朗读者官方微博、公众号,就有机会成为幸运朗读者,幸运朗读者可到《朗读者》现场参与节目录制。
  • 《农村和小型图书馆:部落经验》

    • 来源专题:图书情报
    • 编译者:mawutong
    • 发布时间:2017-11-16
    • 本文讨论部落图书馆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简要回顾了关于部落图书馆的文献,与美国农村公共图书馆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通过访谈两个部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的方式,详细说明部落图书面临的挑战与美国农村图书馆面临的挑战的区别: 1、部落图书馆与非部落农村公共图书馆有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宽带互联网的可用性差、资金缺乏以及地理障碍等问题限制了读者的访问。 2、尽管在一些部落社区存在公共图书馆,但其他形式的图书馆和文化遗产机构往往替代部落公共图书馆在部落社区中应占的服务角色。 美国农村公共图书馆和部落图书馆通常作为两个独立的现象进行研究,这项研究为美国农村公共图书馆和部落图书馆之间架起了桥梁。 尽管作者发现这两类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宽带接入障碍、地理障碍以及缺乏资金都是共性问题。文章提供的信息表明,这两类机构都需要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