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 |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线图、任务书》

相关报告
  • 《农业发展呈现十个新变化》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7
    •  五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牢记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砥砺奋进。2018年临沂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280亿元,较2013年增加42.4亿元、增长15.14%;临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50元,较2013年增长19.8%。   一、品牌农业实现新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产品消费已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临沂农业部门紧跟时代变化,严格按照总书记要求。一是塑品牌。扎实开展“产自临沂”品牌提升行动,制定了临沂市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发布了山东省首个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自临沂”,在全国首次引入“以德务农”的概念。“三品一标”累计认证农产品达到1916个,较2013年增加456个、增长31.23%,数量居全省第一。山东省级标准化园区从无到有,2018年发展到130家;市级农业标准化园区较2013年的203家,增加到2018年的507家、增长149.75%。“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二是强监管。临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所有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5%,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二、生态农业迎来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临沂各级农业部门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18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超过53.2万亩,较2013年增加29.1万亩、增长120.7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过84%,完成农作物统防统治面积520多万亩次,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呈负增长态势。二是扎实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全市农膜回收3.1万吨,较2013年增加5000吨、增长19.23%。三是扎实推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900万元,先后在兰陵、平邑、郯城、河东、沂南5个秸秆大县(区)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加大秸秆直接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秸秆养殖食用菌等传统利用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辟秸秆利用新技术、新途径、新方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1%,较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   三、设施农业迈上新台阶。一是以扩面、提档、增效为目标,实施了设施农业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市设施蔬菜、水果、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二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突出抓好名、优、新、特等品种的推广种植,打造了南部粮食蔬菜、北部林果畜牧、西部林果药材、东部粮油茶畜四大农业产业板块。全市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01处、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园区)达到939个。水果园种植面积166万亩、总产量310万吨,种植面积较2013年增加34万亩、增长25.76%,产量增加84万吨、增长37.17%;蔬菜产量达1700万吨,较2013年增加503.8万吨、增长42.12%;茶园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8.3万亩、干毛茶总产量4700吨,种植面积较2013年增加5万亩、增长71.43%,产量增加2249吨、增长91.76%。三是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在河东、莒南、郯城、兰陵、沂南、临沭、沂水7个产粮大县划定不少于320万亩的粮食功能区,在全市划定总数不少于465万亩的粮食功能区,通过发展种粮大户实现规模经营,加大高产创建项目建设,注重农技服务等方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万吨。   四、休闲农业取得新成效。充分挖掘生态自然优势和特色品牌农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18年,市委、市政府将农业“新六产”作为8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各县区提报乡镇现代农业重点项目16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4个,总投资共计562.91亿元。创建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五、智慧农业开创新局面。一是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具有临沂特色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建设“网上农业服务大厅”,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适度扩大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范围,在应用前景广阔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种业等领域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六、开放农业汇聚新动能。加快农业科技“走出去”。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临沂先进适用和实用的农业技术资源、优良动植物品种和农业设施设备,增加合作产能。加快农业科技“引进来”。加强与美国、以色列等农业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大国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经营管理和现代服务的引进力度,尽快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临沂的产能优势,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32∶1。   七、规模经营迈出新步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5万家,较2013年增加7176家、增长53.86%;发展家庭农场7300家,较2013年增加6681家、增长10.79倍;培育种养大户1113户,较2013年增加1040户、增长14.25倍,均居山东省前列。高标准规划建设朱家林、尹家峪等30个田园综合体。兰陵县被列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临沭县金丰公社通过聚资源、建网络、做服务,搭建农业服务平台,在有效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和现代工商资本规范进入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八、农业科技创新达到新高度。临沂农业部门扎实开展科技兴农工作,切实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发展新业态,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三大农民培训”。临沂创造的新型职业农民“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模式和“六统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5%,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较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6万人,年均培训2.15万人,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9157张,其中2018年培训2.8万人,认定4000人,较2013年增加2.77万人、增长92.33倍,多认定3765人、增长16.02倍。   九、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坚持以推动农村改革为重点,着力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新潜能。一是扎实推动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颁证。到2018年,完成确权颁证6800个村,较2013年多完成4793个村,占全市涉农有地村的95.8%。二是以“放管服”为中心,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落实到位。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10月到2017年底开展两轮试点,完成746个村。到2018年全面铺开,到年底前完成8000个村,占全市经济独立村的85%。   十、乡村产业振兴谱写新篇章。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也是临沂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全市农业部门坚持项目带动、科技驱动、督导推动,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全面推动全市优势特色“粮、油、果、菜、茶、菌、药、畜、渔、加”十大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三新”农业发展。明确每个产业的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重点项目,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新六产”蓬勃发展和农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 《即将出台《上海市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2025—2028年)》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6-06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智慧农业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上海智慧农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委起草了《上海市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2025—2028年)》文件。现将该方案公开征询意见,希望社会公众及各有关单位就相关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社会公众及各有关单位可以将书面意见直接寄送或传真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来信地址:上海市大沽路100号2113室,邮编:200030, 传真号:63584526。电子邮箱:nwscxxc@nyncw.shanghai.gov.cn 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6日。 以下为《上海市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2025—2028年)》(征求意见稿)全文。 上海市发展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2025—2028年)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市发〔2024〕3号)、《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农市发〔2024〕4号)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上海智慧农业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整体谋划、创新驱动、服务引领、转型发展”基本原则,发挥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到2028年底,建立上海农业数据分级分类体系,“图库”底座应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码链”深化应用;培育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10项以上引领性技术和产品;初步建成智慧农业产业数据枢纽中心,打造100个以上品牌数据产品和20家数据企业;提升建设15个粮食生产智慧农场,建成10个以上智能温室和植物工厂、4个楼房畜禽养殖场、3个工厂化智能水产养殖基地;全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6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联合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吸纳国内外从事先进技术和高科技的人才,创新机制构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体征识别、生产管理决策、设施环境多因素联动调控等基础算法和垂类模型,以及智能育种等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为各类智慧农业应用提供数字底座。聚焦现代设施农业和智能农机装备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短板弱项,加强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持续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与设施装备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智能装备技术研产推用一体化发展。 2.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行政办公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办公行政服务能力。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进实现“少填少交智能审”,实现高频事项“线上专业人工帮办”全覆盖,提升首办成功率。建设随申办“申农服”专区,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便捷办事、生产管理、市场信息、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农技智能问答、社会化服务等一站式智慧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涉农补贴智能测算分析模型,实现水稻种植等补贴的自动测算和精准核查。应用遥感、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建立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农用地种植用途智慧监测预警服务机制。 3.提升“图库码链”应用能力。基于上海“图库码链”等数字基础能力底座,对接全国“一张图”和“全农码”,深化“申农码”、“申农链”应用场景。建立健全农业数据标准体系,开展“一数一源”、“分级分类”治理,推动构建农业全产业数据链。抓住土地延包契机,加强空间底图与业务系统的衔接和数据贯通,围绕土地流转、涉农补贴、基层治理、精准帮扶、产业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应用,丰富农业专业应用图层。推进农业领域“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等图码融合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应用人工智能及边缘分析技术,推进数据纵向回流应用,强化业务协同,有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江禁捕智能管控以及渔船、农机安全监管等效能提升。 (二)智慧农业重点领域攻坚行动 4.现代设施农业领域。打造现代设施种植样板,建设周年生产、装备先进、智能调控、高质高效的智能温室和植物工厂,推进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形成多个现代设施种植园。聚焦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示范基地,推动设施菜田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促进设施渔业现代化提升,着力打造多个数字技术赋能的工厂化、智能化水产养殖基地。推进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整合提升,建设立体多层规模化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推进光明集团所属牧场归并整合,建设奶牛智慧牧场。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分切分割、保鲜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环节智能化、数字化现代技术装备集成应用。 5.粮食生产智慧农场领域。围绕“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开展智慧农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推进农机无人驾驶与机具协同控制、基于时空信息的精准智能作业、基于人工智能的精量灌排及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作业等技术的攻关与应用。在粮食生产无人农场1.0版基础上,聚焦智能灌溉、农情智能监测、农机智能化提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粮食生产场景,提升建设15个粮食生产智慧农场。支持光明集团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 6.数字育种领域。加快上海南繁基地、市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畜禽基因库、畜禽资源保种场等数字化建设。健全市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覆盖市级保护库(圃、场)所有种类资源,实施统一身份信息管理。支持市农科院和种业企业等,共同建设智慧化数字育制种创新应用平台,开发智能设计育种工具,推动经验育种向智能设计育种转变,为育制种提供数字化底座,有效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助力种业振兴行动。 (三)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创新行动 7.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手段,推广应用遥感、航拍、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成熟的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平合,对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环境、服务质量等精准监测,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推动粮食产地烘干信息化建设,实现粮食烘干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打造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服务供需双方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便捷化服务。加大北斗、物联网等技术在农机化生产作业的应用力度。支持智慧农业技术与电商、物流等产业的融合,推动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快速配送,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8.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模式。对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部市数据互联互通,强化数据要素保障与应用。构建农业农村数据创新实验室,聚焦农业金融、保险、市场分析、监测预警、政务服务等领域,利用卫星遥感、气象、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多维数据,结合AI技术,开发农业信贷风险评估、保险精准理赔、产销匹配等数据产品与服务,释放公共数据价值。构建智慧农业产业数据枢纽中心,挖掘数据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农业数据语料库、数据创新产品与数据服务,加快形成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协同创新的智慧农业数据产业生态,切实提高数据管理和使用效率。 三、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树立“一盘棋”思想,完善农业农村与数据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总体设计与统筹布局,落实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加大工作支撑力度,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发挥专家咨询作用,确保任务落实。加大扶持力度,整合政策和项目资源,谋划实施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和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鼓励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同参与科研攻关。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挖掘典型经验与创新模式,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各方交流学习,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26日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若曦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