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limate Change文章称温度峰值和生物能源CO2排放速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4-11-13
  • 2014年10月5日,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在线刊出了题为《温度峰值和生物能源CO2排放速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Linearity Between Temperature Peak and Bioenergy CO2 Emission Rates)的文章。文章指出,温度峰值(Tpeak)与长寿命温室气体(GHG)的累积排放量大致成正比,并且受短寿命GHG最大排放速度显著影响,因此,该文章建议通过设置双重目标控制全球变暖。

    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是CO2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气候评估模型和政策制定者忽略了生物质燃烧排放CO2和植物吸收CO2之间的时间差,简单地认为生物能源系统是碳平衡的。

    该文章利用全球碳循环模型研究了较短(6年)、中等(55年)和较长(103年)时间范围内能源的CO2排放量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对生物能源CO2排放量和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响应存在着显著差异。两种排放同样引起碳变动和气候变化,但气候对化石燃料排放的响应基本恒定不同,气候对生物质燃料的响应取决于时间(生物质燃料的GHG排放时间和生物质的再生时间)。

    研究结果还表明,Tpeak与长寿命GHG的累积排放量大致成正比,并且受短寿命GHG最大排放速度显著影响。原因是长寿命GHG的排放使其累积排放量持续增加,这将持续地扰动大气中的长寿命GHG浓度,导致温度上升。而短寿命GHG引起的温度变化是在排放速度达到最大后开始降低。因此,文章建议通过设置双重目标控制全球变暖:①限制长寿命GHG排放量; ②控制短寿命GHG的最大排放速度。

    原文来源:http://www.nature.com/nclimat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climate2399.html
    原文题目:Linearity Between Temperature Peak and Bioenergy CO2 Emission Rates

  • 原文来源:http://www.globalchange.ac.cn/view.jsp?id=ff8080814997a0c7014997ad4d990000
相关报告
  • 《基于能源结构的甘肃省CO2排放现状及碳达峰情景研究》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6-30
    •      本文基于2008—2017年的MEIC清单,考虑不同能源的利用效率及排放特征,对IPAT等式进行本地化修正,计算了2005—2020年甘肃省的CO2排放量,并设计3种情景,研究了不同发展路径下甘肃省CO2的排放情况。研究发现,2005—2020年甘肃省CO2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煤炭对于CO2排放的贡献最大、天然气贡献最小,石油和电力的CO2排放贡献则在逐年升高;甘肃省CO2排放最大的市(州)依次是兰州、嘉峪关、白银,在现有发展空间布局下嘉峪关、白银、平凉碳减排的潜力更大;在3种发展情景中,清洁发展情景是较为适合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的发展路径,此情景下全省可在2028年左右实现达峰,峰值排放量1.87亿吨,2060年CO2排放量为峰值的50.5%。
  •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CO2排放时空变化特征》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1-04-19
    • 为了更好理解若尔盖高原不同微生境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以若尔盖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2013和2014年生长季期间,采用了静态箱和快速温室气体法原位观测了3种湿地5种微生境下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淹水微地貌草丘区湿地(PHK)和洼地区湿地(PHW) CO2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8.99-1731.74 mg m-2 h-1和46.69-335.22 mg m-2 h-1,季节性淹水区微地貌草丘区湿地(SHK)和洼地区湿地(SHW) CO2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93.90-2575.60 mg m-2 h-1和49.93-1467.45 mg m-2 h-1,而两者过渡区的无淹水区沼泽湿地(Lawn) CO2排放通量变化范围194.20-898.75 mg m-2 h-1。相关性分析表明5种微地貌区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水位存在显著负相关(PHW、SHW、SHK、Lawn)或不相关(PHK),并且水位和温度(5 cm)共同解释了CO2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的87%。3种湿地5种微生境下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存在空间变化规律,主要受水位影响,但植物也影响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空间变化规律,并且表明沼泽湿地CO2排放通量与水位平均值存在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