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质DNA制作可降解材料》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2020年5月11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报道,天津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将生物质(例如洋葱、鱼类和藻类)DNA转变为可生物降解的凝胶和塑料,用于制造日常塑料物品、粘合剂以及作为药物输送载体。
    技术上,生物质已经可以被转化为可生物降解材料,但是纤维素等多糖被分解再重新合成聚合物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此次,研究团队开发一种一步交联方法来绕过分解合成过程,保持DNA聚合物性质而不破坏其化学键。大致过程是,研究人员从细菌、藻类、鲑鱼或苹果渣等生物质中提取DNA,将其溶解在溶剂中,用碱调节pH值,添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DNA聚合物化学连接并形成水凝胶,最后将凝胶脱水生产较稠密的材料,例如塑料等。
    由于不必对生物质DNA进行预处理,将DNA直接交联到塑料中的做法比常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进行大规模地使用和生产。此外,研究人员还制造出了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例如在-20℃以下仍保持活性的粘合剂、通过磁场操纵的生物基材料。除了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水凝胶材料还适合作为药物载体,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药物释放。
    在目前的实验室环境下,该方法的转化成本约每克材料1美元,近90%的成本来自从生物质中提取DNA所需的乙醇。研究者估计,如果以工业规模生产,成本可以降低百倍甚至千倍。目前工业化的挑战在于获得足够量的生物质来提取其DNA,此外,研究人员仍在研究如何调控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降解所需的时间。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0/06/evergreen-idea-turns-biomass-dna-degradable-materials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0c02438
                           原文标题:Transformation of Biomass DNA into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from Gels to Plastics for Reducing Petrochemical Consumption

相关报告
  • 《生物质DNA制作可降解材料》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1
    • 2020年5月11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报道,天津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合作将生物质(例如洋葱、鱼类和藻类)DNA转变为可生物降解的凝胶和塑料,用于制造日常塑料物品、粘合剂以及作为药物输送载体。 技术上,生物质已经可以被转化为可生物降解材料,但是纤维素等多糖被分解再重新合成聚合物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此次,研究团队开发一种一步交联方法来绕过分解合成过程,保持DNA聚合物性质而不破坏其化学键。大致过程是,研究人员从细菌、藻类、鲑鱼或苹果渣等生物质中提取DNA,将其溶解在溶剂中,用碱调节pH值,添加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DNA聚合物化学连接并形成水凝胶,最后将凝胶脱水生产较稠密的材料,例如塑料等。 由于不必对生物质DNA进行预处理,将DNA直接交联到塑料中的做法比常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可以进行大规模地使用和生产。此外,研究人员还制造出了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例如在-20℃以下仍保持活性的粘合剂、通过磁场操纵的生物基材料。除了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水凝胶材料还适合作为药物载体,在特定环境下进行药物释放。 在目前的实验室环境下,该方法的转化成本约每克材料1美元,近90%的成本来自从生物质中提取DNA所需的乙醇。研究者估计,如果以工业规模生产,成本可以降低百倍甚至千倍。目前工业化的挑战在于获得足够量的生物质来提取其DNA,此外,研究人员仍在研究如何调控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降解所需的时间。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0/06/evergreen-idea-turns-biomass-dna-degradable-materials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0c02438                        原文标题:Transformation of Biomass DNA into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from Gels to Plastics for Reducing Petrochemical Consumption
  • 《利用蓝细菌生产可降解塑料》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8
    • 利用蓝细菌生产可降解塑料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Microbial Cell Factories和PNAS上发表的几项研究中,介绍了他们成功地改变了蓝细菌的代谢通路,生产出了具有良好生物降解特性的有前途的生物塑料替代品——PHB。该方法有望在工业上大量使用,与对环境有害的石油基塑料竞争。 蓝细菌,又称微藻或蓝藻,是地球上最不起眼但功能最强大的细菌之一。研究者发现有一种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可以产生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一种天然形式的塑料。PHB的使用方式与塑料聚丙烯类似,但PHB在环境中可以快速降解,其降解产物无污染,是有前景的环境友好材料。 通常情况下,蓝细菌产生PHB的数量很小。研究小组成功地明确了细菌的生产PHB的关键路径和限制因素,通过去除相应的阻遏蛋白(调节蛋白PIRC),并进一步优化遗传回路(过表达基因PHAA和PHAB),使得细菌产生的PHB产量极大增加,可以占细胞总质量的80%以上,最终产生的聚合物由高度规整的纯PHB组成。研究者将继续优化细菌的碳利用效率使其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该研究有望彻底改变塑料生产方式。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1-02-cyanobacteria-revolutionize-plastic-industry.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6/e2019988118 https://microbialcellfactori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4-020-01491-1           原文标题:The novel PII-interactor PirC identifies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as key control point of carbon storage metabolism in cyanobacteria;                      Maximizing PHB content in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 new metabolic engineer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regulator Pi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