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蓝细菌生产可降解塑料》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8
  • 利用蓝细菌生产可降解塑料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的Microbial Cell Factories和PNAS上发表的几项研究中,介绍了他们成功地改变了蓝细菌的代谢通路,生产出了具有良好生物降解特性的有前途的生物塑料替代品——PHB。该方法有望在工业上大量使用,与对环境有害的石油基塑料竞争。
    蓝细菌,又称微藻或蓝藻,是地球上最不起眼但功能最强大的细菌之一。研究者发现有一种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可以产生多羟基丁酸酯(poly-hydroxy-butyrate,PHB),一种天然形式的塑料。PHB的使用方式与塑料聚丙烯类似,但PHB在环境中可以快速降解,其降解产物无污染,是有前景的环境友好材料。
    通常情况下,蓝细菌产生PHB的数量很小。研究小组成功地明确了细菌的生产PHB的关键路径和限制因素,通过去除相应的阻遏蛋白(调节蛋白PIRC),并进一步优化遗传回路(过表达基因PHAA和PHAB),使得细菌产生的PHB产量极大增加,可以占细胞总质量的80%以上,最终产生的聚合物由高度规整的纯PHB组成。研究者将继续优化细菌的碳利用效率使其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该研究有望彻底改变塑料生产方式。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1-02-cyanobacteria-revolutionize-plastic-industry.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6/e2019988118
    https://microbialcellfactori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34-020-01491-1
              原文标题:The novel PII-interactor PirC identifies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as key control point of carbon storage metabolism in cyanobacteria;
                         Maximizing PHB content in 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 a new metabolic engineer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regulator PirC

相关报告
  • 《吃海藻的微生物造出可降解塑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2-27
    •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新闻共享平台EurekAlert! 近日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一种不需土地和淡水的生物塑料聚合物生产过程,这种塑料来源于以海藻为食的微生物,塑料废弃物毒性为零,能以有机废物形式回收利用。 据了解,该发明是特拉维夫大学波特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亚历山大·戈尔博格博士与化学学院米歇尔·哥津教授进行学科交叉合作的成果。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杂志上。 据联合国统计,塑料占海洋所有污染物的90%,却几乎没有特别有效的环保替代品。 “塑料数百年才能腐烂。塑料也是由石油产品生产的副产品,生产过程会释放化学污染物。”戈尔博格博士认为,“生物降解塑料是解决方案之一,其不使用石油,还能迅速降解。但是,生物塑料也有环境价格,培育相关的植物或细菌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淡水,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没有这类条件。” 研究人员利用以海藻为食的微生物,生产一种叫做聚羟基链烷酸酯(PHA)的生物塑料聚合物。这种海藻是能在海中种植的多细胞海藻,而一种能在非常咸的水中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吃掉多细胞海藻并产生可用于制造生物塑料的聚合物。 这种新工艺将为淡水短缺的国家如以色列、中国和印度,从生产石油衍生塑料向生产生物降解塑料转型提供相应技术。 戈尔博格认为:“这项新研究将努力彻底改变世界清洁海洋的努力。” 现在,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基础研究,以找到最适合生产具有不同性质生物塑料聚合物的最佳微生物和藻类。 总编辑圈点 以色列虽然土地贫瘠、资源短缺,却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其对人类科技发展的贡献巨大。以色列科学家擅长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总是钻研“务实”的应用技术。缺水,农业就发明了滴灌技术把用水量限制到极致;缺生产塑料的土地,就在海水里想办法制造可降解塑料……从实际问题中来的技术解决方案,终将回到实际中去,进而惠及人类。
  • 《韩国计划推动“可降解塑料”技术及产业发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1-12
    • 据韩国《中央日报》新闻报道,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塑料盒、塑料袋导致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有专家指出,沾上食品等异物的塑料产品大部分只能被用作燃料回收使用,循环利用比例不到10%,亟需引进“可降解塑料”技术。 目前,全球各国均在关注生物塑料制品的“可降解塑料”技术研发,包括可在泥土、海水中降解的“可降解塑料”以及使用玉米、甘蔗等自然材料生产的“生物基塑料”。德国化学公司“巴斯夫”生产出一种只需3—4个月即可在土壤中分解的农用塑料,已被韩国全南、江原、忠北、京畿等地的农户引进使用。 主流发达国家还积极培育在土壤和海水中只需6个月即可实现90%以上降解的海洋可降解塑料产业。如可以在海水中降解的有聚羟基脂肪酸酯(PHA)。韩国海洋水产部表示,全球大约80%的海洋垃圾是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塑料颗粒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韩国LG化学、SKC、SK综合化学、CJ第一制糖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大部分企业虽已具备相关商用化技术,但难以进入市场,因韩国的塑料政策一直着眼于循环利用领域,针对可降解塑料的认证并未作出细分规定,只制定了工业降解塑料(EL724)的标准。企业希望生产可以在农田、海洋等自然条件下降解的更环保塑料制品,却苦于没有相关等级认证标准。同时,韩国环境产业技术院实施的认证程序也非常复杂,如果企业没有专门用来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工厂地皮,即使研究所研发出相关技术,也难以获得认证。相关人士表示,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在韩国申请认证需要提交3—4倍的材料,时间也比其他国家更久。 据韩国国际贸易研究院预测,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场的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30亿美元扩大到2023年的6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5.1%。疫情下的增长速度还有望进一步加快。近期,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有意把培育生物塑料产业作为“新政”项目的一个内容,将全面探讨制订相关认证制度,争取在2020年10月份公布包括生物塑料产业在内的白色生物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