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市场对碳酸锂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17
  • 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盐湖”)近日在青海正式揭牌。这被认为是央地协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盐湖产业“航母”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五矿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盐湖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矿盐湖有限公司3家企业组成,员工15000余人,注册资本100亿元,中国五矿持股53%,青海省国资委和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47%。

    青海盐湖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优势资源。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盐湖生产基地包括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察尔汗盐湖和大型硫酸镁亚型盐类综合矿床一里坪盐湖,采矿面积近4060平方公里,拥有世界上所有成熟的全套氯化钾加工技术和世界领先的盐湖提锂规模化生产技术。

    中国盐湖现有530万吨/年钾肥、5.8万吨/年锂盐、百万吨/年盐湖化工产品产能,是全国最大的钾盐和盐湖锂盐生产基地。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庄树新表示,中国盐湖的成立是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全新起点。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得信在揭牌仪式致辞中指出,中国盐湖将“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器、高端轻金属材料的生力军”。

    这三大方向分别对应钾、锂、镁三类资源。

    先来看钾。我国是农业大国,钾肥需求量巨大。作为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盐湖股份判断,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对科学施肥意识的提高,氯化钾的使用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在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同时,随着国内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升级,氯化钾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再来看锂。碳酸锂是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料,锂元素在新能源汽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白色石油”。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碳酸锂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盐湖股份在2024年三季度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爆,对碳酸锂的需求保持强劲增长。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储能市场对碳酸锂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最后看镁。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镁资源生产国、供应国和消费国。镁基制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子通讯、建筑装饰、耐火材料、化工等领域。

    2022年底印发的《青海省加快推进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实施镁产业创新突破。加快突破制约镁资源高效利用“卡脖子”关键技术,发展壮大金属镁及镁合金材料、镁基耐火材料、镁基土壤修复材料、镁基功能材料等系列产品规模,促进镁资源高值规模利用,打造世界级镁产业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盐湖资源利用方面,2024年10月起施行的《青海省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明确,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提质发展,合理布局、集群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发展。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0881.html
相关报告
  •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储能设备价格或迎来拐点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1
    • 近期,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以磷酸铁锂电池正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例,截至1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报价约为49.2万元/吨,已跌破50万元/吨大关。 磷酸铁锂电池的构成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铝箔等,其中正极材料在锂电池的总成本中占比约为40~45%,在磷酸铁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 碳酸锂是磷酸铁锂电池最为重要也是价格占比最高的原材料,如下图所示,2022年伊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30万元/吨左右,到11月中旬创下近60万元/吨的历史记录,但随后持续下跌,截至目前,价格已接近2022年3月底的价格水平,但相对2022年初的价格涨幅仍然较大。 近两年,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火爆和持续高速增长,在未来前景预期和资本市场的助推下,各个厂家厉兵秣马,纷纷扩充产能,赛道也日趋拥挤,部分材料产能陷入结构性过剩。随着原材料价格最为坚挺的正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持续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已经全面破防,例如负极材料石墨、电解液六氟磷酸锂、铜箔、PVDF等价格跌幅较大,特别是六氟磷酸锂、PVDF等材料回落超过50%。 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价格占比最高的设备,在储能系统设备价格中占比约为60%,在储能电站整体投资中占比约为50%。目前,储能电池价格约在0.85~1.15元/Wh左右,充放电两小时的储能系统设备价格约在1.4~1.7元/Wh左右。 在储能盈利机制有限的背景下,降低储能系统设备价格特别是电池价格是实现储能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前提。以2022年为例,尽管储能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对比备案和招投标项目与投运和开工项目,依然发现,超过一半的项目陷入停滞或观望,储能系统设备价格高是主要原因之一。 按照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主要意见,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和传导,对促进储能系统成本下降至关重要。回顾2022年,在各类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成本增加的阶段,电池厂家初始主要通过牺牲利润去消纳电池成本上涨空间,当成本上涨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以及供求关系失衡后,电池价格才逐步上调,因此,电池价格在上涨阶段具有滞后性。但在国内储能项目最低价中标的背景下,在原材料价格下调阶段,随着供需关系的平衡或结构性过剩,预计原材料价格将会快速传递并最终促进招投标储能设备价格的降低。 为促进储能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降低储能系统的价格势在必行,一方面主要依赖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储能电池价格的下降,另一方面,主要依赖技术提升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特别是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大容量、长寿命电芯是储能电池发展的趋势,储能电池厂家纷纷采用280Ah及以上的大容量电芯降低成本,例如亿纬锂能发布560Ah的电芯,大容量电芯可有效降低储能系统成本。同时,行业主流厂家通过延长电池循环使用次数、延缓电池的衰减来降低储能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的度电成本相对抽蓄储能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其余各类储能的技术经济性也在逐步提升,如何降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提升其经济性是决定其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 《注销,这家碳酸锂公司被放弃!》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21
    • 芳源股份17日公告,决定终止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并将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终止投资事项后办理后续芳源锂业注销等有关事项。 公告称,该决定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不会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历时两年,战略性的调整 这一项目从披露到终止,历时两年之久。 回顾项目的建设过程: 2023年2月,芳源股份披露,计划投资不超过2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并在当年5月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芳源锂业作为本次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 2023年6月,芳源股份又发布《关于变更投资项目的公告》,将前述投资项目变更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产能调整为一期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4.6万吨磷酸铁前驱体,二期年产4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投资金额提高至30亿元。 2023年7月,芳源锂业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竞得项目建设用地并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该公司由芳源股份100%持股,注册资本3亿元,经营范围含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不含危险废物经营)、再生资源加工、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等。 2024年4月,芳源股份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的议案》,此次募资拟投向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一期)。 截至目前,芳源股份对芳源锂业的实际投资金额为9,7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及支付工程服务款项。作出终止项目的决定后,芳源股份已对项目土地进行了退储处理,后续将推进芳源锂业注销等事宜。 芳源股份给出的理由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业务调整的需求。 “自该投资项目启动以来,市场环境和公司经营发展战略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公司产品战略的重点集中于三元正极材料及电池级碳酸锂领域,提升现有产能的产能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改善经营及盈利状况成为公司现阶段的首要任务。”芳源股份在公告中解释到,并表示这会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保障公司整体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方面,虽然磷酸铁锂市场火热,但产能过剩依旧存在。据了解,2024年我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高达246万吨,几乎达到了市场需求量的一倍。作为三元材料龙头的芳源股份,显然不想冒着风险去蹚这个“浑水”。 另一方面,及时终止非必要的投资,不仅可以收回投资,避免资金压力,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于三元材料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业绩快报显示,芳源股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1%。 积极扩产,前瞻性的布局 叫停上述项目的同时,芳源股份在产业链的布局继续进行。 上游,芳源股份持续向资源端延伸产业链。 2024年11月,芳源股份与广清建材共同出资成立广东清远芳源锂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其中芳源股份出资1530万元,持股51%。 通过这家公司,芳源股份计划在广清建材原有场地、设备基础上,通过改造和新增设备,建设锂矿焙烧和浸出制卤水项目开展锂矿石加工业务,同时公司也将通过子公司江门芳源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酸化焙烧及制硫酸锂溶液项目。 根据计划,上述项目预计2025年年内可完成并投产,建成后将有效增加碳酸锂原料来源并降低采购成本,保障碳酸锂原料的供应。 截至2024年末,芳源股份已通过技术改造,将部分前驱体产能转化为硫酸盐类及碳酸锂产能。上述技改完成后,公司硫酸盐类产能提升至每年4.56万吨,碳酸锂产能提升至每年2.4万吨,前驱体产能调整为每年3.4万吨。 下游,芳源股份积极完善电池循环利用布局。 目前,芳源股份已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江门市芳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电池回收、拆解业务,现已获得拆解项目备案及环评批复。 该项目位于江门市新会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三区),将新增废旧三元锂电池拆解生产线,三元废电池包、三元废电芯的拆解处置量分别为5000吨/年、7000吨/年。此外,项目还将对结晶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新增硫酸镍39000吨/年、硫酸钴18000吨/年;硫酸锰由2512吨/年增至6000吨/年。 芳源股份表示,未来将持续拓展回收原料渠道,加大对电池废料、含镍钴锂原料等原材料类型的采购和使用,把逐步提升回收料在原材料结构中的占比确立为经营战略目标之一,以充分发挥公司湿法冶炼的技术优势,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