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四大水电站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2
  • 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巨型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近日通过第三阶段蓄水至965米验收,该电站8月中旬将蓄水至水位958米,8月下旬蓄水至水位965米。这个巨型水电站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成为我国水电站建设的又一个里程碑工程。

      “最薄”特高拱坝兼顾经济安全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和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交界,在陡峭的峡谷中,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大坝稳稳“镶嵌”在两岸峭壁之间。

      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杨宗立介绍,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梯级电站的第一级,2015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200亿元。该电站是“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工程。

      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顺利投产发电。7月11日和13日,乌东德水电站第三台、第四台机组投产发电。水电站全部12台机组计划于2021年7月前全部建成投产。

      据介绍,乌东德大坝坝顶海拔高程为988米,最大坝高达270米,坝顶弧长326.95米,坝底厚度51.41米。拱坝的厚薄通常以坝底厚度和最大坝高之比,即厚高比来衡量。乌东德水电站大坝的厚高比为0.19,是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

      大坝挡水形成的水库正常蓄水位为975米,对应库容58.63亿立方米。薄薄的拱坝需要挡住库水水体形成的809万吨推力,这给设计和建设都带来严峻考验。

      拱坝通过向上游方向突出而呈拱形,将水的推力转为对两侧河岸的压力。乌东德大坝不但在水平方向上弯曲,垂直方向上也是弯曲的,这样的坝型被称为双曲拱坝,可以大幅减少建材耗费。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环境,工程师们提出“静力设计、动力调整”的设计思想,在不考虑地震可能的静力条件下选出基本体形,再根据地震动力条件开展优化。最终混凝土量仅增加3.1%,大坝设计地震最大拉应力降低达32%,有效兼顾了经济和安全。

      打破大体积混凝土“无坝不裂”魔咒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原创性的新技术,其中包括全生命周期应用大坝智能建造系统,实现了“在线采集、后台处理、智能操作、预警控制”的智能生产管控,展示了中国筑坝技术智能建造的最高水准。

      对大坝建设而言,预防裂缝是重中之重。裂缝不但会破坏大坝结构,严重时还可能会漏水甚至导致大坝溃决。越薄的大坝,裂缝潜在危害就越大。混凝土在浇筑硬化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不同位置温度不同,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就很容易形成裂缝。加之乌东德水电站所在的干热河谷大风频繁、日照强烈,混凝土温控防裂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解决混凝土温控防裂这一世界级难题,乌东德大坝采用了低热水泥。低热水泥发热量低,能显著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度,有效防止大坝温度裂缝发生。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来建设300米级特高拱坝。通过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实现混凝土施工过程管控智能化,有效防止裂缝产生,确保大坝混凝土施工优质高效。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建设代表着中国筑坝技术的先进水平,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开创世界先河,智能通水、智能灌浆、智能喷雾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智能化成果实施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特高拱坝优质高效均衡快速上升,实现了大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和全生命期价值创造的目标。”乌东德工程建设部技术部工程师刘科介绍。

      自2017年3月16日开工浇筑,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历时3年零3个月,浇筑总量270余万立方米,创下单个坝段年上升高度122米的行业最高纪录,未出现一条裂缝,打破了过去大体积混凝土“无坝不裂”的魔咒。

      近30层楼高主厂房破世界纪录

      为了容纳水电站主要发电设备——水轮发电机组,施工人员在山体中开挖了长333米、宽32.5米、高89.8米的巨大主厂房。光是高度就相当于近30层的高楼,这一高度打破了地下电站主厂房开挖高度的世界纪录。

      乌东德水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具防洪、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作为“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水电站共安装12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

      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介绍,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85万千瓦,这是全球首例,仅次于正在建设中的白鹤滩水电站的100万千瓦。理论上,如果满负荷运行,一台机组就能满足大约1000万居民的生活用电所需。乌东德水电站平均年发电量预计为389.1亿千瓦时,差不多相当于北京全社会年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每年能够节约标准煤1220万吨,相当于24.4个年产50万吨的中型煤矿的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4万吨,相当于种植8.5万公顷的阔叶林。

      乌东德水电站12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将成为南方电网供电范围内调管的最大水电站,产生的巨大电流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为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相关报告
  • 《创造多项纪录!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电站是大渡河干流梯级规划中的第14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11.6万千瓦。硬梁包水电站采用长隧道引水开发方式,通过修建两条长达14.4公里的引水隧洞,将水位差从26米提升至116米,利用大水位差进行发电。隧洞最大开挖洞径达16.7米,创下了国内引水式水电站隧洞开挖直径的新纪录。 电站不仅规模宏大,还创造了多项纪录。其装机由大厂房4台27万千瓦混流式和生态厂房1台3.6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机组组成,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一站两厂房联合送出电站。此外,电站闸坝高41米,是国内深厚覆盖层基础最高混凝土闸坝;覆盖层深度130米,是国内高地震烈度区基础覆盖层最深面板坝。 在建设过程中,电建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如高地震烈度区深厚覆盖层复杂地基建坝、长大引水隧洞强蚀变围岩开挖支护等,提升了相关设计和治理水平。电站还应用了国产化监控系统、智能厂用电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了自主可控化、数字智能化水平。 电站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超51.8亿千瓦时,满足2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同时节约标准煤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万吨,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此外,电站的建成还将加快甘孜州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
  • 《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大坝全线到顶》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5-18
    • 5月4日,随着施工人员最后一仓混凝土振捣收面,中国第四、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大坝最后一个坝段浇筑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全线浇筑到顶,世界首座300米级低热水泥混凝土拱坝拔地而起,巍然屹立。 . 摄影:许健 黄杰 当天15时,随着2号缆机将最后一罐混凝土吊入大坝7号坝段仓内,施工人员随即紧张有序的开始振捣、收面、检测等工序。15时30分,现场监理对最后一仓混凝土进行签字验收。此时,整个仓面上红旗招展,欢呼喝彩声响彻峡谷。 .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水电规划四个梯级中的第一个梯级。乌东德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共分15个坝段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总量约270余万立方米。大坝坝顶高程988米,最大坝高270米,坝顶上游面弧长326.95米,厚高比仅为0.19,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也是世界首座全坝应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的特高拱坝。自2017年3月16日大坝首仓混凝土浇筑以来,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团结带领全体建设者,凝心聚力、务实笃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历时三年零两个月的日夜奋战,连续两年实现大坝年上升100米、混凝土浇筑100万方的“双百目标”,高质量地实现了建设无缝拱坝的精品目标,世界首座300级低热水泥混凝土大坝技术获得成功。 . 乌东德水电站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河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大坝工程综合技术难度极大,尤其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为破解这一世界级难题,乌东德工程建设者通过智能通水、智能灌浆、智能喷雾、液压爬升模板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智能化成果实施应用,有效地促进特高拱坝优质高效均衡快速上升,实现大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建设和全生命期价值创造目标,该技术代表着中国筑坝技术的先进水平,拱坝智能建造系统迈进2.0时代。 “乌东德大坝全线到顶,凝聚了全体建设者的心血与智慧。特别是今年我们度过极不平凡的四个月,经历了导流洞下闸的检验,度过了离别家园的春节,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顺利实现大坝全线到顶目标,是值得高兴和骄傲的时刻!”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主任杨宗立说。目前,乌东德水电站已全面进入945米蓄水阶段,大坝经受持续高水位检验,各项监测数据表明,大坝工作性态优良,为今年7月首批机组安全准点发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按照计划安排,乌东德大坝将进入表孔金属结构安装、表孔大梁施工等尾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