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多项纪录!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该电站是大渡河干流梯级规划中的第14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11.6万千瓦。硬梁包水电站采用长隧道引水开发方式,通过修建两条长达14.4公里的引水隧洞,将水位差从26米提升至116米,利用大水位差进行发电。隧洞最大开挖洞径达16.7米,创下了国内引水式水电站隧洞开挖直径的新纪录。

    电站不仅规模宏大,还创造了多项纪录。其装机由大厂房4台27万千瓦混流式和生态厂房1台3.6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机组组成,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一站两厂房联合送出电站。此外,电站闸坝高41米,是国内深厚覆盖层基础最高混凝土闸坝;覆盖层深度130米,是国内高地震烈度区基础覆盖层最深面板坝。

    在建设过程中,电建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如高地震烈度区深厚覆盖层复杂地基建坝、长大引水隧洞强蚀变围岩开挖支护等,提升了相关设计和治理水平。电站还应用了国产化监控系统、智能厂用电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了自主可控化、数字智能化水平。

    电站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超51.8亿千瓦时,满足2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同时节约标准煤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万吨,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此外,电站的建成还将加快甘孜州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7954.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最大隧洞引水式电站硬梁包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30
    • 12月28日,我国隧洞直径最大的引水式电站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大渡河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速推进,为我国能源电力保障再添绿色动力。 硬梁包水电站由中国电建成都院规划论证和全阶段勘测设计,水电五局、七局、十局、十四局等参与施工。该电站是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大渡河干流梯级规划开发中的第14级电站,总装机容量111.6万千瓦。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地质地形和地震条件等因素,电站采用长隧道引水开发方式,通过修建两条长达14.4公里的引水隧洞,将水位差从26米提升至116米,借助大水位差发电。隧洞最大开挖洞径达16.7米,刷新国内引水式水电站隧洞开挖直径的最大纪录。 此外,硬梁包水电站还创造了多项纪录。电站装机由大厂房4台27万千瓦混流式和生态厂房1台3.6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机组组成,是国内装机容量最大的一站两厂房联合送出电站;电站闸坝高41米,是国内深厚覆盖层基础最高混凝土闸坝;覆盖层深度130米,是国内高地震烈度区基础覆盖层最深面板坝;泄洪流量89立方米每秒,是国内深厚覆盖层基础水闸最大泄洪单宽流量;进水口宽度123米,是国内最宽集中布置进水口;调压室高度118.2米,是国内最高地下长廊型阻抗式调压室。 成都院于2000年开始对硬梁包水电站进行开发方式研究,历时20余年,做了大量规划、勘测、试验和科研工作。2016年项目核准建设,成都院开展了全面深化优化设计研究,使得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当时待建水电站前列。建设过程中,攻克了高地震烈度区深厚覆盖层复杂地基建坝、长大引水隧洞强蚀变围岩开挖支护,以及施工期地震引发的隧洞大规模塌方、突泥涌水地质灾害处理等世界级难题,大大提升了深厚覆盖层建坝及长大引水隧洞设计及地灾治理水平。电站设计应用了国产化监控系统、智能厂用电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了自主可控化、数字智能化、节能降耗水平。 硬梁包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超51.8亿千瓦时,可满足21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电站的运营将节约标准煤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0万吨,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将加快甘孜州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华能黄登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23
    • 7月5日20时0分,云南省境内在建最大水电站——华能澜沧江公司黄登水电站首台1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黄登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境内,是澜沧江上游曲孜卡至苗尾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方案的第六级电站。电站装机总容量190万千瓦,安装4台47.5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多年平均发电量85.7亿千瓦时。 黄登水电站建设10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深入推进智能建造,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3项、管理创新奖4项、QC成果16项、行业级施工工法9项、科技进步奖1项、设计奖1项。 该电站成功建成世界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创造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芯样取芯世界新纪录;开发投运了同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智能化大坝混凝土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大坝混凝土质量优良,廊道渗漏量仅为6.0升/秒,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同规模大坝坝体最小渗漏量纪录;建成了澜沧江流域规模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即将建成自动化、智能化升鱼机工程,升鱼高度位列世界第一。  文:张艳燕 伏兆东 摄:伏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