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斌:2019年工信部重点从六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1-18
  • 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了2018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辛国斌表示,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认真落实“六稳”要求,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我们也看到,进入2018年下半年后,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内需增长动力减弱,结构调整阵痛凸显,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是,在国内强大市场需求、完整的产业体系、便利的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支撑下,特别是我们还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大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万众一心、共同努力,我们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辛国斌强调,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立足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统筹推进稳增长、强基础、补短板、调结构、促融合。重点从六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重点是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重点抓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的实施。三是深化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坚持不懈去产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深入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重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稳定国内有效需求。六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重点是落实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开放政策,促进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

    有记者提问表示,去年9月份以来,工业增速回落到6%以下,这是否意味着工业增速滑出了合理区间?对此,辛国斌认为,首先,工业经济整体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际运行结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好一些,在确定2018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目标的时候,我们的预期目标是6%。1-11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是6.3%,即使是12月份保持低速增长,我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还是有保证的。另外,在这些指标当中,有一些经济指标表现还是比较好的,比如效益指标,前11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长11.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了0.16个百分点。又比如在投资方面,在企业效益好转、节能环保改造提速以及新兴产业培育加快等因素带动下,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5%,回升到了近年来的较高水平。2016年、2017年工业投资增长的速度都是比较低的,现在有了明显改善。

    第二,从判断经济运行的角度还要有一个基本考虑,就是短期出现一些波动,这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要看发展的基本面是否正常。有一些变化是外部因素的冲击影响,但有一些也是结构调整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我们主动在作为。从长期看,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影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比如,我们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出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些行业和地区的工业产值,但这些企业的出清,也为先进合规产能腾出了市场空间。再比如钢铁行业,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得到了很大改善,市场价格也在逐步回升。前三季度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8.1%,应该说恢复到了比较理想的区间。前11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50.2%,效益情况也非常好。

    第三,我们国家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期,一些行业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缓,但我们同时更应该看到,一些新的动能正在稳步形成。虽然从短期看,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动能还不足以抵消过去一些行业下降带来的影响,但是这种积极因素是我们非常乐意见到的。比如新能源汽车,2018年产销量达到了127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59.9%和61.7%。虽然它占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比重不到5%,但是这种增长势头很好。

    辛国斌指出,从整体工业情况来看,在传统制造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高技术制造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1.8%,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增速,其在整体工业中的比重又有所提高,达到了13.6%。所以说,在看到一些传统产业对整个工业经济拉动作用下降的同时,也要看到新的动能在不断培育,带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当然,这里面结构调整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应该看到,我国工业经济规模大、韧性足,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各种风险。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首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同时我们还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使我们对制造业今后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

    辛国斌认为,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了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战略层面对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具体部署,这也是多年来少有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19年工业制造业将会迎来一个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深入推行绿色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1-31
    • 近日,国新办就《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推行绿色制造。        一是健全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部署绿色制造推进工作,打造梯度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        二是构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政策体系。持续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统筹用好中央和地方财税、金融等各类政策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一揽子的支持政策体系,支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三是强化绿色低碳标准的引领。制定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标准化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各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        四是建立数字赋能绿色制造的引导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 、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        五是深化绿色制造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依托现有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标准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务实推进合作发展。.
  • 《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4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印发行动方案,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推进等六大专项行动,明确鼓励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支持突破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重点攻关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鼓励新型储能以独立储能主体参与电力市场,加快建立新型储能电池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 产业体系加速完善。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储能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显著提高。 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新型储能产品与技术多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满足多领域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