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能源要闻:通威荣登Tier 1榜单!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24
  • 政策法规

    1、两部门: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

    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在能源领域:“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石油天然气储运、管道运输、输配电关键设备相关节能技术标准研制。”

    2、贵州:有序推动工商业 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贵州省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对《贵州省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助力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到,持续深化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有序推动工商业 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落实水力、光伏、风力、垃圾焚烧、农林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 发电上网电价政策,考虑贵州电力系统调峰需求,合理确定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规模,有序落实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机 制,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3、安徽合肥: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产能超300吉瓦时!

    日前,安徽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力争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培育百亿级企业10家,实现产值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动力电池年产能超过300GWh,驱动电机系统年产能超过300万套。新增公用和共用充电桩20000个,新建换电站100座、 加氢站10座。

    行业要闻

    1、全球单机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

     

    11月23日,由三峡集团与金风科技联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风电机组。

    2、“人造太阳”ITER核心部件首件中国制造完成

    11月22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传出消息,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

    3、甘肃今年原煤产量可能达到创新高的5500万吨

    记者近日获悉:按照甘肃今年每月原煤产量基本在400万吨以上来看,今年全年甘肃原煤产量可能达到5500万吨,这将是甘肃煤炭工业一个新的历史记录。今年1-10月,甘肃原煤产量4438.2万吨,超过了其去年全年4151.1万吨的产量,今年全年产量有望创甘肃的历史记录。

    企业动态

    1、通威荣登Tier 1榜单

    日前,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光伏组件制造供应商排名分级。凭借优质高效的叠瓦Terra系列产品、可靠的品牌公信力和雄厚的可融资实力,通威荣登Tier 1(一级光伏组件制造商)榜单。

    2、中国能建新能源+储能项目集中开工

    中国能建投资公司举行2022年第二批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奠基仪式,此次集中奠基共6个项目,总投资近117亿元,总装机容量2055兆瓦,项目类型涵盖光伏、风电、“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和共享储能电站等。

    3、蔚来:与中国海油合作共建的首座换电站正式投运

     

    11月22日,蔚来宣布与中国海油合作共建的首座换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蔚来表示,今日共有两座双方合作的换电站上线,分别位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荔城东服务区的花都方向和番禺方向。

    国际头条

    1、七国集团将很快敲定俄石油价格上限!

    针对七国集团即将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的“限价令”,当地时间11月22日,美国财政部表示,华盛顿及其盟友将很快敲定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

    2、瑞士出台系列措施应对电力短缺

    当地时间11月23日下午,瑞士公布多重措施应对电力短缺问题,包括对供暖温度、商店营业时间、洗衣机温度等进行限制,每日23时至次日凌晨5时禁止广告照明等。此政策将分阶段执行。

    3、欧盟出台汽车排放新标准

    历时4年、两次推迟,欧盟委员会日前公布了欧洲第七阶段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欧VII”)立法草案。然而,这个被视为欧洲史上最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欧VII的问世旨在确保道路上的车辆更清洁,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与2014年出台的欧VI相比,欧VII到2035年将使汽车和货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约35%,公共汽车和卡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约56%,刹车产生的颗粒物将减少约27%,尾气微粒减少13%。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0996.shtml
相关报告
  • 《单机年发电量1亿度!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1
    • 8月29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完成吊装,为我国风电向深远海挺进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吊装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多层居民楼高,其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风电机组,并且实现全国产化设计制造。 吊装完成后将对机组进行调试完成机组并网,并网后,单机每年输出1亿度电,可满足5.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发电能力可媲美传统小型风电场的海上巨无霸 此次安装的最大挑战,在于“高空精准作业”与“复杂场地限制”的双重考验。要在近200米高空完成200多根连接螺栓的毫米级对接,同时需应对滩涂地基承载力不足、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为此,施工团队创新采用“桩基加固法”强化地基稳定性,同时调用全球最大的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承担吊装任务,通过“地面预调平+高空精准协同”的方案,确保机舱平稳就位。 为了应对我国大部分海域盐雾腐蚀强、夏季台风多等特点,本次吊装的风力发电机组不仅采用了全密封结构防盐雾腐蚀方案,让风机能够更好地在海上满足25年的使用寿命需求,并配置了软硬件相结合的双重抗台风技术方案,减小大风的影响,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专家介绍,这次机组采用的新技术,可以在提升可靠性的同时,大幅压缩整机体积与重量。与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相比,它的整体尺寸基本相当,重量仅增加10%。机组设计可覆盖20兆瓦至26兆瓦容量区间,能适配不同风区、不同海域的开发需求;按额定工况计算,它每旋转一圈可发出62度电,单机年发电量媲美一座传统小型风电场。 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加速挺进深远海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依托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等地的全产业链布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加速从近海开发向深远海迈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4420万千瓦,占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大容量机组推广与深远海项目落地,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海上风电发电量占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量比重将达到约10%。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1
    • 8月29日,由东方电气集团完全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刷新全球已安装风机单机容量、叶轮直径的双项纪录,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实现新的跨越,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树立新标杆。 此次吊装的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其供应链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在多项技术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机组单机容量大,发电效率高,其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相当于10.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多重防护铸就安全屏障 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采用第三代全集成半直驱技术路线,轴系、齿轮箱和发电机高度集成,具备轴系结构紧凑、弯扭分离、可靠性高等特点,采用全密封结构防止盐雾腐蚀方案,装载内外双重冷却系统解决散热问题,双重抗台风策略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能够提升台风期间机组的安全可靠性。此外,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电控系统全国产化,解决了关键部件核心技术难题。 创新突破展现卓越性能 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叶片突破了气动与结构耦合难点,实现超长叶片低载、高效及高可靠性等多目标设计,为机组高效转化风能提供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方案,该机组采用的传动链方案具备更高发电效率,整体发电水平提升2%以上。采用的先进三电平全功率变频技术,不仅能够带来更优质的电能质量,而且还能提高电气系统的发电转化效率。 清洁高效引领低碳未来 该机组针对风速在8米/秒以上的中高风速海域量身定制,单台机组发电能力可媲美传统小型风电场,可有效控制初始投资与长期运维成本,显著降低度电成本,全面适应海上风电平价化发展需求。 此外,该型机组单机容量可覆盖20兆瓦至26兆瓦,满足不同风区、不同海域的项目要求。机组满发时,每转一圈即可发出62度电,在年平均10米/秒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亿度清洁电能,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可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 从首台10兆瓦、13兆瓦、18兆瓦再到26兆瓦,东方电气集团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助力我国海上风电装备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未来,东方电气集团将奋勇担当制造强国职责使命,持续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