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坚决打赢七场标志性战役》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8
  • 简介:这七场标志性战役包括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15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将鼓励地方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通过提升扩大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样板支撑。他同时强调,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综合施策、坚持两手发力、坚持点面结合、坚持求真务实,坚决打赢七场标志性战役。”这七场标志性战役包括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李干杰表示,生态环境部一直注重以示范创建为工作平台和抓手,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鼓励和推动各地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多种形态,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更多“两山”实践样本。他举例说,当日命名的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在各自省份率先开展了湖长制、空间规划等制度探索,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以及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名列前茅,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模式。如四川省洪雅县在全省率先单独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公室”,探索实行绿色GDP考核,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表扬机制,为山区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浙江省安吉县立足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目标站位,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围绕环境美、产业绿、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极具安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着力探索保护改善并重的生态建设发展路线,探索出以城乡社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方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摄影/章轲随着机构改革、环保垂改、“放管服”改革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方面到底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以环保促发展,让环保红利充分释放?特别是在当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既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按照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如何把握环保监管的走向与尺度?“改革开放4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执法督察力度逐步加大的4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的4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的40年。”李干杰说。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4.17万亿元,较“十一五”增长92.8%。2017年,全社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9539亿元,较2015年增长8.3%,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与此同时,1436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完成监测事权上收,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实施采测分离,2万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施自动监控。李干杰又用另一组数据报告了污染防治的成效:2013年到2017年,全国重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今年1-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6.5%、11.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增至73.5%,劣Ⅴ类降至5.0%。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9处。李干杰表示,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执行不到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和部门依法严肃问责。李干杰表示,生态环境部鼓励支持发达市县对贫困地区开展跨区域生态扶贫,旨在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同时,通过先进发展理念的带动,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促进当地因地制宜实现绿色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2011年举办首届以来,已分别在苏州、珠海、成都、杭州、福州、海口和惠州成功举办了七届。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答记者问》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9-03-13
    • 3月11日下午,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关于大气保护,李杰干事回答记者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今年3月3日从全国政协开幕会召开到今天,北京好像没有几个蓝天。去年,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请问部长,蓝天保卫战进展如何?哪些地区是今年蓝天保卫战的重点监督目标地区?今年还将有哪些新举措?另外,蓝天碧水不能只出现在统计中,更要百姓认可。今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还将有哪些硬措施出台?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蓝天保卫战在七大标志性战役里排在首位,也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今天天气不错,这也让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更多底气。蓝天保卫战开展以来,应该说总体上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已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去年7月份发布之后,又陆续制定发布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另外,各地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出了各自的行动计划、行动方案。    二是治理格局基本成形。国务院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调小组,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先前就已经建立的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结合这次机构改革,还在生态环境部挂牌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这个局是负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六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执法、统一监测和统一应急。同时,也承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是重点任务有力推进。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已经达到8.1亿千瓦,比例占到80%,“煤改气”“煤改电”,也就是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顺利推进,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在前一年完成将近400万户的基础上,2018年又完成了480余万户。另外,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公路改铁路也推进得不错,铁路运输量同比增加了9.1%。所以,这些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都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之中。    四是成效逐步显现。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是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9.3%。三个重点区域改善得更多一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11.8%,长三角是10.2%,汾渭平原是10.8%,北京是12.1%。总体讲,一年多来,蓝天保卫战的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    但是,确确实实还是感到压力很大,形势不容乐观,甚至还可以说相当严峻,任重道远。当前的问题和困难,我总结了一下有“五个性”,是非常明显和突出的。    第一,是思想认识的摇摆性。抓一阵松一阵,有外在压力的时候就抓一下,风头一过就放一边。    第二,是治理任务的艰巨性。攻坚越来越难,骨头越啃越硬,好做的事做得差不多了,后面要做的就是更加难的事,更加艰巨的事。    第三,是工作推进的不平衡性。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一些。    第四,是工作基础的不适应性。这与打大仗、硬仗、苦仗相比,我们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人力、装备、思想、能力、作风都还有相当的差距。    第五,是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影响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五个性”,使得我们当前的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 《生态环境部:三个标志性战役方案审议通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2
    • 1月4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个标志性战役方案》)。编制实施《三个标志性战役方案》,对精准施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通过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 会议强调,要提高站位,认真谋划并有序推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三个标志性战役”;要认真总结“十三五”经验做法,把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创新思路方法,突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进一步提高大气治理效能;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有关部门形成治理合力,落实地方属地责任;强化科研支撑,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等重难点问题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落地;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治理大气污染,聚焦重点地区显著削减重污染天数,确保“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圆满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