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三个标志性战役方案审议通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2
  • 1月4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个标志性战役方案》)。编制实施《三个标志性战役方案》,对精准施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通过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显著增强。

    会议强调,要提高站位,认真谋划并有序推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三个标志性战役”;要认真总结“十三五”经验做法,把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创新思路方法,突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进一步提高大气治理效能;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有关部门形成治理合力,落实地方属地责任;强化科研支撑,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等重难点问题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落地;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治理大气污染,聚焦重点地区显著削减重污染天数,确保“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圆满实现。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坚决打赢七场标志性战役》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2-18
    • 简介:这七场标志性战役包括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15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将鼓励地方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模式,通过提升扩大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样板支撑。他同时强调,下一步,将“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综合施策、坚持两手发力、坚持点面结合、坚持求真务实,坚决打赢七场标志性战役。”这七场标志性战役包括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李干杰表示,生态环境部一直注重以示范创建为工作平台和抓手,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鼓励和推动各地区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多种形态,通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更多“两山”实践样本。他举例说,当日命名的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在各自省份率先开展了湖长制、空间规划等制度探索,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用水量以及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名列前茅,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模式。如四川省洪雅县在全省率先单独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公室”,探索实行绿色GDP考核,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表扬机制,为山区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样板。浙江省安吉县立足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的目标站位,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围绕环境美、产业绿、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极具安吉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着力探索保护改善并重的生态建设发展路线,探索出以城乡社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方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2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宁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摄影/章轲随着机构改革、环保垂改、“放管服”改革的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方面到底取得了哪些进展?如何以环保促发展,让环保红利充分释放?特别是在当前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既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按照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如何把握环保监管的走向与尺度?“改革开放4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执法督察力度逐步加大的4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水平稳步提升的4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的40年。”李干杰说。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4.17万亿元,较“十一五”增长92.8%。2017年,全社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9539亿元,较2015年增长8.3%,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与此同时,1436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完成监测事权上收,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实施采测分离,2万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施自动监控。李干杰又用另一组数据报告了污染防治的成效:2013年到2017年,全国重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今年1-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6.5%、11.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增至73.5%,劣Ⅴ类降至5.0%。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至479处。李干杰表示,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执行不到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和部门依法严肃问责。李干杰表示,生态环境部鼓励支持发达市县对贫困地区开展跨区域生态扶贫,旨在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同时,通过先进发展理念的带动,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促进当地因地制宜实现绿色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2011年举办首届以来,已分别在苏州、珠海、成都、杭州、福州、海口和惠州成功举办了七届。
  • 《云南省统筹推进“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26
    • 2018年以来,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加快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 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去年先后出台云南省空间规划暨国土规划(2016-2035年)、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工作方案、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全面贯彻落实湖长制的实施方案、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统筹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向好,滇池草海、外海水质明显好转,洱海保护工作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全省36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81.3%,其中纳入国家考核的100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9.0%,分别比2017年提升0.8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497个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治。通过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采集农用地土壤及农产品样品5万余个,获得110余万个监测数据,按时向国家报送成果集成报告,详查质量控制居全国前列。2018年以来,全省自然生态保护持续深入。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颁布,成为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与此同时,云南省还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云南由此成为全国唯一发布省级生物物种名录、物种红色名录和生态系统名录的省份。 随着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环境监管执法持续加强。2018年以来,云南省先后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金沙江流域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专项执法检查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有力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云南省环境执法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