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物数所在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基础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14
  •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詹明生领导的团队在基于中性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的基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率先利用魔幻光强技术构造高品质的中性原子量子寄存器,并在该新型量子寄存器中实现了保真度高于99.99%的全局单量子比特门。该操控精度超过了公认的容错量子计算所要求的量子门的操控精度的阈值。该实验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中性原子体系作为量子计算的候选体系之一,与超导、半导体等候选体系相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较长的相干时间、可控的原子间相互作用等优势。在此前的实验研究中,国际上众多研究组均采用会对原子产生较大的微分光频移的光偶极阱阵列装载中性原子用于构造量子寄存器。在固有的非均匀展宽的影响下,这些研究组对寄存器中单比特量子全局逻辑门操作的错误率通常在10-3量级,未曾达到量子纠错的容错阈值(1X10-4)。该问题成为基于中性原子搭建实用型量子计算机的三大障碍之一。

      在武汉物数所副研究员何晓东和许鹏带领下,博士生盛诚等人在此前该团队创立的单原子魔幻光强偶极阱(MI-ODT)工作(Phys.Rev.Lett. 117, 123201 (2016))的基础上,利用该技术成功实现了一个4x4的新型魔幻光强偶极阱阵列。进而在对该阵列的16个量子比特的逐个单比特逻辑门操控中,实现了平均错误率仅为(4.7±1.1)x10-5的全局单比特量子逻辑门,并且最大与最小操控误差都在10-5的区间内,优于1X10-4。这个结果归功于魔幻光强偶极阱能抑制量子比特共振频率的非均匀展宽,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阵列中量子比特的相干性以及共振频率的一致性,最终使得微波操控量子比特的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该研究成果是该团队发展的魔幻光强原子囚禁与量子态精密操控技术在高保真全局单量子门的成功应用,突显了该原创技术在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研究的价值,为下一步构造可扩展的中性原子量子信息处理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资助。

相关报告
  • 《武汉物数所等在腔光力系统中能量相干传递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liuzh
    • 发布时间:2018-09-07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曹更玉带领的表面单分子化学物理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讲座教授孙昌璞、研究员李勇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易俗等合作,在微纳腔光力系统中的能量相干传递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首次在实验上构造了基于动力学局域振动模式的相干光力开关,实现了耦合机械振子中能量传递速率全范围的连续调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 《武汉病毒所在人巨细胞病毒核衣壳出核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8-08-02
    •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课题组在HCMV核衣壳出核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宿主细胞蛋白WDR5通过辅助形成出核复合体在HCMV核衣壳出核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Virology。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人群感染率极高的病毒。先天性HCMV感染是新生儿出生缺陷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因,可导致胎儿神经发育异常;潜伏感染的激活常引起移植受者致死性感染。WDR5属于含WD40重复蛋白家族,其序列高度保守,在多种细胞重要生理进程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报道表明WDR5在仙台病毒(RNA病毒)感染中具有抗病毒效应,但该蛋白在HCM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发现,HCMV感染成纤维细胞通过抑制宿主蛋白WDR5的泛素化降解途径等,进而上调其蛋白水平。深入研究发现,过表达WDR5仅轻微上调HCMV病毒粒子的产生;敲低WDR5对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基因表达以及核衣壳的形成均无明显影响,但能够显著抑制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产生。对HCMV复制的晚期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敲低WDR5使得HCMV出核复合体(NEC)的形成受损;电镜观察进一步明确了出核的关键位点——核内膜内折(IINM)——显著减少,且IINM中的核衣壳数量显著下降,进而造成胞质中成熟的病毒粒子数量也显著下降;而重建WDR5的表达水平即可恢复HCMV感染性病毒粒子的产生。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WDR5在HCMV(DNA病毒)复制周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加深了对该类重要病原病毒复制过程的认识,也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武汉病毒所神经病毒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杨波为第一作者,罗敏华、赵非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后续关于HCMV对WDR5的调控研究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