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O开发土壤中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测定方法》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0-11
  • 日本国家农业与食品研究组织(NARO)利用日本典型火山土和低地棕壤开发了一种新的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测定方法。该方法通过离心去除不溶性物质并用倾析法转移溶液,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完成后续测定,可同时分析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己烷磺酸(PFHxS)等30种PFAS。NARO已面向全球免费公开测定方法手册。
相关报告
  • 《关于聚和全氟烷基物质污染水纳米技术修复的综述》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3-11
    • 本文概述了纳米技术在修复聚和全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水中的应用。工程纳米材料(ENM)在物理吸附和光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为聚和全氟烷基物质去除提供了有希望的解决方案,因为工程纳米材料具有高表面积和相关的高反应活性。碳纳米管(CNT)的改性(例如,氧化、应用电化学辅助)显着改善了它们的吸附速率和聚和全氟烷基物质去除能力,并为碳纳米管在环境修复中的使用开辟了新的大门。具有良好吸附性和磁性的改性纳米氧化铁被证明是聚和全氟烷基物质的理想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可回收性,因此为各种条件下的聚和全氟烷基物质去除提供了极好的替代品。文献表明PFOA是在污染场所检测到的最常见的聚和全氟烷基物质之一,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在TiO2基,Ga2O3基或In2O3基纳米光催化剂的存在下有效分解。本文对不同纳米光催化剂的分解能力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和比较。特别是纳米In2O3光催化剂在PFOA分解中具有最佳潜力,其分解性能与In2O3纳米结构表面的比表面积和光生孔的数量密切相关。除了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详细审查之外,本文还讨论了使用纳米技术进行聚和全氟烷基物质修复的未来前景。
  • 《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全氟烷基化学物质污染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11-30
    • 环境微生物群在维持很多生物地区化学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循环和污染物的降解。环境微生物群对环境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环境污染物是破坏微生物动力学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是2017年7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的一次科研考察,珠江三角洲地区很适合研究,因为当时在珠江三角洲正遭受了严重的全氟烷基化学物质(PFASs)污染。研究人员从18个不同的代表性站点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本来评估全氟烷基化学物质(PFASs)的累积和微生物群落情况。沉积物样本中全氟烷基化学物质(PFASs)的浓度范围是24.2-181.4?pg/g干重,全氟辛基磺酸(PFOS)是主要的同系物。本研究中全氟烷基化学物质(PFASs)的同系物浓度远低于先前研究报告中的浓度,这意味着排放全氟烷基化学物质相关行业采取了有效的污染管理和控制。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显示,变形菌门是主要的门系,而氮代谢亚硝化侏儒菌和硫酸盐还原脱硫细菌属最为丰富。采样点之间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埃希氏杆菌、亚硝化侏儒菌和脱硫球菌的丰度不同。埃希氏杆菌在特定海岸站点的爆发可能预示着该地粪便物质排放到海洋环境。底层海水中的溶解氧(DO)显著影响着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而目前的研究没有揭示全氟烷基化学污染物的显著影响。脱硫球菌和GOUTA19菌属中发现了溶解氧(DO)与硫酸盐还原菌之间存在正相关。总的来说,本研究探讨了环境变量(例如,全氟烷基化学污染物)和沉积物中细菌之间的关系。生物地球化学参数显著影响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