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保局推出减缓和抵制害虫对农药耐药性的措施》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梁晓贺
  • 发布时间:2017-11-27
  • 农药可用于防治各类虫害,但长期以来,由于害虫不断具有耐药性,许多农药的使用效果逐渐退化。为此,今年6月美国环保局(EPA)推出减缓和抵制害虫对农药耐药性的措施,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具体措施

    1. 发布农药登记通知2016-X《农药耐药性管理分类农药登记员指南草案》(PRN 2016-X)

    PRN2016-X(Draft Guidance for Pesticide Registrants on Pesticide Resistance Management Labeling)对PRN2001-5进行了修改与更新。PRN 2016-X适用于一切传统、农业农药(即:除草剂、杀真菌剂、杀菌剂、杀虫剂与杀螨剂)。更新的内容主要为农药产品标签,旨在促进信息提供,指导农药使用者加强管理以减少害虫耐药性。具体体现在为登记人员提供额外指南并在标签上增加耐药性管理声明或信息的建议格式、提供耐药性管理指南所需外部技术资源的参考资源,以及为完善耐药性管理表述而对现有标签进行修改的更新说明等3个方面。

    2. 发布农药登记通知2016-XX《除草剂耐药性管理分类、教育、培训与保护指南》(PRN2016-XX)

    PRN2016-XX(Guidance for Herbicide Resistance Management Labeling, Education,Training,and Stewardship)仅适用于除草剂,对需要注册审议或登记的除草剂提供分类、教育、培训及保护指南,以此传达环境保护局当前解决野草对除草剂耐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PRN2016-XX中除草剂耐药性管理办法分低、中、高三个级别对28种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加以考量。重点关注分类、教育、培训与保护战略等11大要素。

    3. 监管植物合成杀虫剂

    植物合成杀虫剂(Plant Incorporated Protectants)是指由植物分泌的杀虫物质或者植物为分泌此类物质所需的基因物质。EPA将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FIFRA)规定的植物合成杀虫剂均视为农药,只对其进行农药登记与监管,并不负责管理植物本身。监管的范围包括人类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和耐药性管理风险评估。

    EPA植物合成杀虫剂监管的核心是大力推进执行害虫耐药性管理战略。主要包括使用庇护作物、基于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保护措施、耐药性监测、种植户培训、合规监测(用于庇护作物分布),以及在确定耐药性后的缓解措施。

    二、农业耐药性管理综合建议

    卓有成效的耐药性管理目标是,无论害虫对农药具有耐药性还是易感性,害虫数量都应有所减少。鉴于此EPA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1. 交替或混合使用由不同化学物质组成的、作用方式各异的农药效果更佳。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方法可能导致害虫对两种农药同时产生耐药性;

    2. 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控制耐药性害虫种类的增加;

    3. 使用农药前,进行科学实验。对害虫种类进行取样,并对害虫种类和作物损害预计造成的效益影响进行分析。在使用农药前后进行检查,正确辨识害虫,判断农药是否有效管控害虫数量。

    (编译 梁晓贺)

相关报告
  • 《英科学家开展细菌和真菌耐药性机制研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8-07-27
    • 5月18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抗生素耐药性(AMR,细菌耐药性)和真菌耐药性的文章。 在AMR评论文章中,英国牛津大学分子微生物学家Stephen Baker博士及其同事概述了细菌病原体如何在人类和动物体内进化出对抗生素的抗性,重点关注了全基因组测序(WGS)在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抗性机制、病原体进化、种群动态和基因组流行病学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真菌耐药性的评论文章中,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和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者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解释了在人类和动物药品以及农业植物中,现有抗真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如何加速环境中很多真菌的耐药性。作者提出,除了对新的抗真菌剂进行更多的研究,还需要制定强有力的策略来减缓真菌耐药性的发展,以及其他抗真菌剂的策略。为了应对真菌病原体带来的风险升级,需要通过新的模式发现抗真菌的化学物质,通过更好的管理阻碍对现存化学物质产生抗性,并制定新的疾病控制策略以避免过度依赖杀真菌剂。
  • 《多重耐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获得性广泛耐药性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01
    • 提升药物准入标准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会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世界卫生组织绿灯委员会(GLC)曾于2000年开始提升药物准入标准并尝试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细菌的获得性耐药。 为了评价GLC行动的成效,来自美国、泰国、秘鲁等国家的研究人员从9个国家(其中5个国家的药物满足GLC标准,其余4个国家的药物尚未遵从GLC的规定)挑选出自愿参与试验的832名耐多药结核病成年患者,并从治疗初始阶段到结束,每月都对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和基因分型试验,以比较细菌对二线药物(SLDs)的获得性耐药例数。 在那些对特定SLDs没有耐药性基线的患者当中,有68人(8.9%)获得广泛耐药结核病、79人(11.2%)获得氟喹诺酮耐药性、56人(7.8%)对二线注射型药物(SLIs)产生耐药性,其95%CI值分别为0.27(0.16-0.47)、0.28(0.17-0.45)、0.15(0.06-0.39)-0.60(0.34-1.05),并且抗药风险会随着潜在有效药物数量的减少而上升。如果对耐药性基线和各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控制,则获得广泛耐药结核病组的95%CI值为0.21(0.07-0.62)、获得氟喹诺酮耐药组的95%CI值为0.23(0.09-0.59)。 多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会存在对SLDs产生获得性耐药的重大风险,且会随着耐药性基线的升高而升高。当然,如果能够满足GLC发布的特定标准,则上述风险会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