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显示:88%的工业企业面临资源短缺,凸显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4-02-20
  • ● 最新报告显示,资源短缺将导致成本增加、 供应链 中断、生产放缓
    ● 尽管标准化方法尚未出台,关键举措采用速度缓慢,但大多数企业支持循环经济相关法规,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加大相关投资
    ● 发展循环经济与能源效率关系密切,而当下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ABB 运动控制 事业部新近发布的一份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时不我待》的报告显示,88%的受访中国工业企业受到了资源短缺的影响,促使80%的受访中国工业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资。
    报告称,对于受访中国工业企业而言,当前最短缺的资源是原材料(46%),其次是能源(45%)、劳动力(26%)和金属(24%)。资源短缺导致30%的企业成本增加,20%的企业供应链受损,27%的企业生产力下降。尽管能源日益短缺,但仍有40%的企业表示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由此表明,整个工业领域都急需提高能源效率,国际能源署(IEA)认为这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
    ABB委托Sapio Research于2023年10月开展了此项调研,共收集了来自全球12个国家3304位工业决策者的反馈,其中包括400位中国受访者。这些受访者来自各行各业,覆盖能源、金属、化工、石油和天然气、船舶、矿山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虽然人们对投资循环经济持乐观态度,但调研当中还是发现了一些行动阻碍。比如,大部分受访者还没有就“循环经济”的定义达成一致。此外,只有4%的中国受访企业将循环经济视为全公司的责任,这部分企业在能源消耗、再生材料利用和碳排放等关键循环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
    调研还显示,中国受访工业企业在采取重要措施促进循环经济方面还有待提高,包括与废弃物管理公司合作(40%)、采用节能技术(45%),在供应链中推广循环经济原则(36%)。令人鼓舞的是,70%的受访中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可再生材料生产产品。
    中国受访工业企业反馈,他们在循环经济上的投资已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包括减少浪费(49%)和提高能效(50%)。尽管部分企业对所需的前期投资表示担忧,但许多企业认为从长远来看,流程效率和成本控制都将得到显著改善。
    大多数中国受访企业(90%)认为,循环经济可以促进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他们支持加强监管并提高报告要求(89%),还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持,鼓励采取循环经济举措(88%)。
    ABB运动控制事业部全球总裁梅塔表示:“向循环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从未如此明确。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正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消耗资源,导致排放加剧和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可显著提升企业韧性。”
    梅塔还表示:“这项调研强调了采用全面方法、在企业各个层面强化责任感及拥抱新技术和更多合作机会的重要性。尽管挑战仍然存在,但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已获得诸多显著收益,包括生产成本下降,和企业声誉提升等。时不我待,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在全球工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阅读 英文新闻稿 与  调研报告 全文。
    ABB运动控制事业部驱动世界运转,促进节约能源。我们持续创新,不断拓展技术疆界,赋能客户、行业和社会实现低碳未来。通过数字化赋能的变频器、 电机 和服务,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将获得更优的产品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领域专长和技术优势融为一体,为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场景提供可靠的变频器和电机解决方案。通过遍布全球的服务渠道,我们始终为客户带来便捷的服务。基于在电力传动链领域140多年的丰富经验,我们每天都在创新前行 .
  • 原文来源:http://www.gongkong.com/news/202402/433473.html
相关报告
  • 《结构性供应短缺凸显 煤炭供需全年或呈紧平衡》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2-23
    • 寒潮天气持续,冬季煤炭保供压力骤增。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供应短缺,对煤炭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铁路运输瓶颈成为制约煤炭供应的重要因素。1月3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市场价报764元/吨,涨势仍在继续,超过2017年的最高点。   随着煤炭产能逐渐向晋陕蒙宁四省(区)集中,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煤炭产能持续减少,煤炭调入地区及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产地发往环渤海地区的煤炭铁路运力短缺矛盾突出。   结构性供应短缺凸显   寒潮天气持续叠加工业用电大幅增长,电厂日耗创新高,冬季保供压力骤增。1月30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高达81.1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降至10.93天。华能、大唐、华电和国家电投四大发电集团日前联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报告,称当前煤价过高、库存吃紧,保供形势严峻。   此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等几十家煤炭企业齐齐宣布下调电煤价格15元~20元/吨。此举短期延缓了煤价上涨节奏,但没有根本扭转煤炭价格上涨趋势。煤价上涨难以抑制,背后折射出需求旺盛和供应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季节性以及产地、需求地供需错配带来的区域性供应短缺等问题,进一步推升煤价。   据有关媒体报道,入冬以来,用电量持续攀升,全国发电量日均达191.29亿千瓦时,最高值达201亿千瓦时,比上年冬季最大值增长15%,创冬季历史新高。受低温寒潮、电煤供应影响短缺的影响,河北、江苏、河南、湖南、江西等电网电力供应紧张。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冬季煤炭供应短缺存在多方面原因。除寒潮天气持续,居民取暖负荷需求增长明显外,工业开工形势好,工业用电大幅增长,成为火电负荷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2%,工业用电对全社会的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60.2%。   易煤研究院研究员潘汉翔表示,工业用电领域增长点较多,包括新能源汽车、区块链、云数据等新产业用电量形成集合效应,对社会用电量增长产生明显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指出,部分地区个别时段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值得关注。该协会曾预计,冬春期间,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或出现时段性偏紧的问题。   我国煤炭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而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尤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突出。煤炭产需的逆向分布,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   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区域性的供应格局出现变化,而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易煤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晋陕蒙宁四省(区)煤炭产量23.7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9%,产量逐渐向上述四地集中,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煤炭产能持续减少。其中,东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黑龙江等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回落。原先的煤炭调出地区逐渐成为调入地区,煤炭调入地区以及规模进一步扩大。   运输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煤炭生产重心西移、区域间煤炭调拨规模扩大,多年来形成的煤炭运输格局逐渐被打破,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形势加剧。北部、西部煤炭产地先进产能释放,铁路运输需求则向太原、呼和浩特、西安铁路局集中。   四大发电企业在给发改委的报告中表示,煤炭跨区调运规模持续扩大,煤炭采购平均运距增加,物流成本相应增加。目前,发电厂跨区调运煤炭采购成本中,物流成本占比高达50%左右。要求终止铁路运费上浮,保障电煤供应。   据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中国铁路总公司人士表示,铁路运输价格应根据市场调节,不应以煤炭价格来调节。中铁总和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按照市场导向运作,市场好、需求大,价格上浮,市场不好时,价格会下浮。   “铁路运力方面,面临季节性与周期性叠加等因素的影响,高峰期运输瓶颈凸显。”潘汉翔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大秦线整体4.5亿吨的年运力,2017年已负荷4.3亿吨,大秦线全年满负荷在运转。”   “2017年夏天及今年冬天的旺季,从产地发往环渤海地区的煤炭运力短缺,且运量大,矛盾突出。”汾渭能源信息公司、中国煤炭资源网副总经理曾浩表示,“目前大秦线、朔黄铁路等主要运煤线路负荷很高。此外,铁路上站短途倒运费自2017年12月份开始快速上涨。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累计涨幅达45元/吨。运力紧张加上运费增加,导致坑口与港口煤价的价差快速拉大。”   铁路发运方面,有煤炭贸易商表示,“在坑口采购煤炭时,铁路运输车皮目前很难解决。以前隔天就能排到一个列次,现在几乎一周才能等到一个列次。”尽管港口供应紧张,价格高企,但贸易商即使增加坑口的采购量,也难以运输到港口。该贸易商指出,2017年12月以来,煤炭发运环节利润可观,发运难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矛盾。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累计实现铁路货运量33.8亿吨,同比增长12.2%。其中,煤炭货运量占比近六成。2017年前十个月,累计实现煤炭铁路货运量17.9亿吨,同比增长16%。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预计,2017年全年,煤炭铁路货运量达21亿~22亿吨规模。按此估算,2018年煤炭铁路运量有望超过23亿吨,达近年来峰值水平。中信建投指出,2018年“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或新增超1亿吨铁路外运需求。预计2018年“三西地区”煤炭铁路外运存在3000万~4000万吨的运力缺口。对比中期和短期在建产能数据,“三西地区”短期在建产能将释放,煤炭生产重心的西移或使2018年“三西地区”新增煤炭铁路外运需求超过1亿吨。而“西煤东运”大秦线、朔黄线、张唐铁路、晋中南铁路四大铁路线2018年预计可容纳6000万~7000万吨运输增量,缺口较大。   造成铁路运力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求端增速快;另一方面,因环保因素制约,2017年环渤海地区港口禁止汽运煤炭集疏港,造成运输压力转移到铁路端。   潘汉翔表示,近期铁总“保运”举措不断,包括5000节新车皮将陆续上线、蒙冀线开通万吨大列等,但短期影响可能有限。按照往年铁路运量数据,春节后运力通常会有一定程度释放,环比增量约为10%。预计节后市场受运力瓶颈影响程度将有所减弱。   煤炭供需全年紧平衡   曾浩预计,3月中旬,煤炭价格将出现趋势性转折。如果寒潮天气持续时间不长,同时春节假日期间煤炭大量生产,市场转折点可能提前到来。   潘汉翔则表示,动力煤价格高企,如果电厂节前补库不理想,节后市场短期仍会偏强。随着淡季的到来,预计市场需求会出现一定回落。全年来看,如果2017年的冬季多因素叠加情况不再出现,市场将比较稳定。   展望2018年,工业用电能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多位分析师表示,火力发电增速保守估计有2%~3%的平稳增长,预计2018年煤炭供应将呈紧平衡状态。   对于供给端,有关分析师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尽管煤企盈利出现好转,但利润主要用于弥补负债、补发工资等,煤炭集团负债率依然很高,资产负债表尚未有效修复,没有更多财力进行产能扩张。就行业的固定投资而言,目前仍维持低位,投资扩张仍然有限。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新增产能不会太多。   此外,2017年煤炭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据有关媒体报道,2018年煤炭去产能目标或与2017年持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预计供需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分析师预计,2018年动力煤市场价均价在640元~650元/吨区间。
  • 《水资源短缺的循环经济解决方案:通过工业共生促进可持续性》

    • 来源专题: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23-04-25
    • 在 3 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年度水资源会议期间,与会者将讨论所有水资源部门的承诺、承诺和行动。会议将就当前水资源问题和正在开发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方法展开对话。几个欧盟资助的项目目前正在通过新颖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正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导致各国尤其是干旱地区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难以满足。事实上,仅在地中海地区,就有五分之一的人面临持续的缺水压力。例如,由于 COVID-19 大流行后旅游需求不断增长,许多希腊岛屿正面临缺水问题。然而,这种情况超出了岛屿——扩展到整个世界。根据联合国 2021 年最新进展摘要,世界上约有 29% 的人口生活在持续缺水的压力下。尽管情况似乎正在改善,自 2015 年以来全球用水效率提高了 10%,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水资源短缺的新兴解决方案这场危机凸显了采取措施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必要性。对该主题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在讨论潜在的新兴解决方案。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提出将冰山拖曳作为应对缺水压力的一种可能方式。令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新想法,因为这种做法已经存在了 200 多年。然而,虽然冰山通常被短距离移动以防止它们与加拿大附近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平台相撞,但从未做过移动大到足以帮助缓解数千公里水资源压力的冰块。尽管如此,对该主题的科学研究有所增加,并将冰山拖到南非开普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已被建议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压力。然而,在其他地区推广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和成本——以及扩大规模——需要进一步探索。越来越明显的是,可持续的未来与循环经济紧密相关与此同时,正在开发更易于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注意力正在转向重新评估水循环并将其纳入我们当前价值链的新方法。越来越明显的是,可持续的未来与循环经济紧密相关。这些想法已经影响到许多工业废物管理和废水处理行业和利益相关者。因此,废水现在被视为一种资源,可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此外,近年来,这些过程中的能源效率也已成为优先事项。事实上,在欧盟,许多项目目前正在获得资助,以研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目标是投资新技术,以加强能源消耗和废水资源利用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