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阿尔兹海默病药物临床III期失败》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11-25
  • 日前,礼来(Lilly)宣布,其轻度阿尔兹海默病III期临床药物Solanezumab没有达到主要临床终点,宣告失败。

    据悉,Solanezumab是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礼来在上面的投入达数亿美元。一直以来,礼来的Solanezumab被业界寄予厚望,然而2013年两个III期临床研究相继失败,但是礼来坚信认为Solanezuma能够减缓轻度的阿尔兹海默症病情。

    2015年7月,礼来在华盛顿举行的阿尔茨海默氏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上,公布了Solanezumab的最新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会上,礼来重新分析研究了前面两个III期临床试验结果研究,根据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估量表,分析了部分轻度患者的试验结果,数据显示Solanezumab能够将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34%,相比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显着性。这些数据提振了礼来继续研发这个药物的热情,为此,礼来再次启动了新一轮大型后期临床试验-- EXPEDITION3。

    最初,“EXPEDITION3”临床试验预计招募2100名早期、轻度痴呆症患者,同时将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作为主要评估指标,参加EXPEDITION3的受试对象将每三个月进行一次45分钟的认知测试,以及常规的用于评估大脑蛋白病斑累积的影像检查。

    就在投资者们以及相关阿尔兹海默症领域的研究人员、患者都在等待Solanezumab单抗的最终结果时,本周三上午,礼来官方宣布,Solanezumab的第三个临床试验EXPEDITION3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根据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估量表分析,Solanezumab给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的认知衰退减慢,与安慰剂带来的结果没有显着差异。

    据悉,礼来将在12月8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9点15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CTAD)会议上提供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 原文来源:http://www.yigoonet.com/news/medicine.shtml
相关报告
  • 《J Med Chem:HIV药物依法韦仑或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病》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1-07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用来治疗和预防HIV/AIDS的药物或有望帮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改善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大脑记忆和认知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对抗AIDS药物依法韦仑(EFV,efavirenz)进行结构修饰或能增加其激活特殊酶类的能力,而这种酶类能够帮助从大脑中移除胆固醇;胆固醇被认为会诱发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聚集,而其聚集是阿尔兹海默病发病的主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末期,酶类P450 46A1 (CYP46A1)被发现对于分解并消除大脑中的胆固醇非常重要。 最近,研究人员及其同事通过研究发现,在小鼠机体中,CYP46A1或能被低剂量的EFV进行药理性激活,随后他们就对因阿尔兹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这种药物的临床试验;然而,EFV激活小鼠机体中CYP46A1的治疗窗口似乎很窄,而在较高剂量下,EFV会抑制该酶的活性。当前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开发出一种潜在的化合物来增强EFV的治疗效益,同时避免患者产生潜在的副作用。 在过去35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理解了P450酶对药物、致癌物和包括胆固醇在内的其它生物性分子代谢的机制。5年前,研究者Guengerich及同事通过研究发现,EFV或能通过结合到CYP46A1酶的变构部位来激活该酶类,该位点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并不相同。 然而,在高剂量下,EFV能够结合变构部位和活性位点,这就能够抑制该酶类的功能,因为其无法紧紧抓住胆固醇了;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进行结构功能研究发现,EFV的代谢产物或能增加CYP46A1的激活水平,同时在高浓度下还并不会抑制该酶类的而功能;EFV代谢产物来源于药物在机体中代谢所产生的化合物。后期研究人员还将继续深入研究揭示这种HIV药物有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 《全球首个阿尔兹海默症鼻腔喷剂疫苗人体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2-01
    • 20年来,数不清的药物试验都在试图找到阻止阿尔茨海默症进展的治疗方法,但均已失败告终。几家大型制药公司也因此彻底放弃了开发阿尔茨海默症疗法的目标。 对于患者而言,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种药物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包括记忆丧失、失眠、语言或推理能力丧失的疾病症状。 现在,这一领域再现曙光!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宣布,将率先开展首个阿尔兹海默症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一种名为Protollin的鼻腔喷剂免疫疗法候选药物预防或减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性。 该疫苗由天境生物(I-Mab)研发。此前,天境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博士表示:“将Protollin推向临床是为这种破坏性疾病开发新疗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很荣幸能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参与规划过程并贡献我们的专业知识。” 据悉,I期临床试验规模较小,16名年龄在60岁至85岁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将在一周内接受两次鼻腔给药。 众所周知,大脑中存在异常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症的两个典型特征,这些粘性蛋白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中断,最终破坏患者的思考或回忆信息的能力。因此,预防或减少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随后的tau蛋白缠结的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止疾病进展。 Protollin是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这种方法建立在布莱根妇女医院安罗姆尼神经疾病中心联合主任Howard Weiner团队近25年的研究基础上。 Protollin由从细菌外膜提取的蛋白质制成。它的工作原理是激活颈部淋巴结中的单核细胞,这些单核细胞迁移到大脑并触发巨噬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 为了激活免疫系统而不引起脑炎,就像其他研究团队选择更传统的基于淀粉样蛋白的疫苗一样,Weiner的团队最终转向单独使用Protollin,而不注入或引起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的产生。 Weiner曾表示,如果Protollin有效,它将是一种针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无毒疗法,它还可以及帮助阿尔兹海默症高风险人群预防疾病。 先前关于Protollin的临床前研究表明,鼻内给药激活了一种叫做小胶质细胞的大脑免疫细胞,并阻止了年轻小鼠体内β-淀粉样斑块的积聚。此外,在老年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中,这种免疫治疗候选药物减少了β-淀粉样蛋白的积聚,并改善了动物的记忆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此次的目标是在试验中确定鼻腔疫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观察Protollin如何影响参与者的免疫反应,包括如何影响他们的白细胞。 Weiner补充说:"免疫系统在所有神经系统疾病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令人激动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前工作,我们终于可以向临床转化迈出关键的一步,进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人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