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Infect Dis:新研究发现人类PLK抑制剂有潜力治疗疟疾》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5
  • 随着疟疾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来自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希望利用癌症药物来加速发现新的拯救生命的疾病治疗方法。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佛罗里达大学分子寄生虫学家Debopam Chakrabarti、斯坦福大学癌症治疗研究项目共同负责人Nathanael Gray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疟疾药物开发专家Elizabeth Winzeler合作,测试癌症药物的抗疟疾特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ACS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uman Polo-like Kinase Inhibitors as Antiplasmodials”。

    疟疾由称为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并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威胁到生命,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每年造成60多万人死亡,主要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些死亡者中约有80%是5岁以下的儿童。

    Chakrabarti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疟原虫的基因突变使得它们对目前的药物产生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说,疟原虫对目前用于治疗疟疾的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药物越来越有抵抗力。所以,新的和更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早就应该出现了,因为自从我们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类新的抗疟疾化合物以来,已经过去了大约30年。”

    Chakrabarti解释说,但是药物发现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为化合物要经过许多阶段的疗效和安全性测试。

    Chakrabarti说,“我们可以加速发现新的治疗方案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现有药物。这种称为采取搭便车的方法,研究已经上市的现有药物,看看它们是否具有抗疟疾的特性。这将有助于缩短通常相当耗时的药物发现的初始阶段。”

    为了满足对新药的迫切需求,这些作者决定重新利用蛋白激酶抑制剂---最初为治疗癌症而开发的药物---来加速开发针对疟疾的药物治疗。蛋白激酶是调节体内蛋白的酶,是制药业大量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治疗的靶标。蛋白激酶对疟原虫的生命周期非常重要,因此是很好的药物靶标。

    作为这项新研究的一部分,在Chakrabarti的指导下,博士生Monica Bohmer测试了一系列具有抗癌活性的蛋白激酶抑制剂,以确定已知靶向人类Polo样激酶(Polo-like kinase, PLK)的抑制剂,其中作为一类蛋白激酶,PLK在人类的细胞分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发现一组抑制剂,特别是BI-2536,即一种已知的人类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 PLK1)抑制剂,表现出强烈的抗疟疾特性。

    Bohmer说,“虽然疟原虫没有PLK,但是这组蛋白激酶抑制剂靶向另一个也调节细胞分裂的称为NEK的蛋白家族。它们还靶向其他的应激反应途径,这有助于杀死疟原虫。”她补充说,未来的研究将探索这些NEK蛋白在疟原虫中的功能。

    Chakrabarti说,“总体来说,这项新的研究为重新利用蛋白激酶抑制剂治疗疟疾的潜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性见解,与此同时也强调了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更多靶标并优化这些抑制剂疗效的必要性。”

    参考资料:

    1. Monica J. Bohmer et al. Human Polo-like Kinase Inhibitors as Antiplasmodials. ACS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 doi:10.1021/acsinfecdis.3c00025.

    2. Cancer drugs show potential in fight against malaria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6-cancer-drugs-potential-malaria.html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22ae781969d.html
相关报告
  • 《香豆素Pks13抑制剂对结核病的治疗潜力》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1-04-28
    • 聚酮合酶13(Pks13)是结核分枝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重要的酶,它能使两条脂肪酰链缩合生成脂肪酸α-烷基β-酮酯,这反过来作为合成分支霉酸的前体,而分支霉酸是维持肺结核细胞壁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库美斯坦衍生物是一种新的化学类型,通过靶向Pks13发挥抗结核作用。这些化合物对结核病的药物敏感株和耐药株都具有活性,对健康细胞的细胞毒性低,并且选择性前景广阔。香豆素衍生物与一线结核病(TB)药物之间未发现交叉耐药性。在这里,研究者报告用15倍于化合物1(一种优化的香豆素铅化合物)MIC的化合物治疗结核杆菌,使CFU从6.0 log10单位减少到低于每毫升培养物的检测限(1.0 log10单位),证明了杀菌作用机制。单剂量(10 mg/kg体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了有利的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9.4%。在小鼠感染和化疗模型中,化合物1的治疗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单一治疗活性,而化合物1与利福平联合治疗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效应。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香豆素衍生物是进一步开发结核病药物的有前途的药物。
  • 《利用Jak抑制剂有望清除HIV病毒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26
    •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类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药物可能能够“清除”HIV感染者中被这种病毒感染的免疫细胞库(即HIV病毒库)。 当培养来自HIV感染者的免疫细胞时,研究人员发现抗炎药物托法替尼(tofacitinib)和鲁索替尼(ruxolitinib)可阻断被感染的细胞产生HIV,从而将这种病毒传播给邻近的细胞,并清除这种病毒库。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2月21日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Novel mechanisms to inhibit HIV reservoir seeding using Jak inhibitors”。 论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Rafick-Pierre Sékaly博士说,“治愈HIV感染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HIV病毒库。有非常少量的免疫细胞让这种病毒整合到它们的基因组中。这些免疫细胞完全不被免疫系统检测到,这是因为HIV处于潜伏状态。但是一旦你停止治疗,那么这种病毒就会重新激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利用Jak抑制剂处理这些免疫细胞,那么你就能够清除这些HIV病毒库。” 这项新的研究涉及37名HIV感染者,不过这些感染者都通过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体内的这种病毒进行控制。这些感染者体内的残留HIV病毒库大小---HIV整合到基因组中的免疫细胞数量---与这些免疫细胞中的Jak酶活性相关联。这项研究提示着阻断Jak酶实际上可能会导致HIV病毒库枯竭。实验室实验证实Jak抑制剂阻止HIV传播到附近的健康细胞中。 Jak抑制剂阻断在某些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受到异常调节的至关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在阻断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中,Jack抑制剂将炎性状态恢复到未患上炎性疾病的人体中观察到的“正常”水平。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Jak抑制剂的一种关键的安全特征是它们不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抑制剂,而是一种免疫调节剂。Sékaly说,“我们的结果展示了Jak抑制剂如何不会阻止HIV病毒库中的免疫细胞对新的感染作出反应。” 这些研究人员证实Jak抑制剂并不阻断对HIV产生的功能性免疫反应,或者说正常的免疫细胞功能。这种作用机制是独特的,这是因为这些Jak抑制剂对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不同于用于移植的全身性免疫抑制试剂,后者会抑制全身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功能性免疫力下降。 鉴于Jak在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中是过度活跃的,Jak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这些免疫细胞中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阻止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活化这些被感染的免疫细胞和传播HIV到附近的细胞中。HIV需要免疫细胞活化才能够高效地复制。利用Jak抑制剂阻断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中至关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从而创造了一种让这种病毒不能够复制的环境,这是因为它不能够正确地激活免疫细胞。这种独特的作用机制允许Jak抑制剂阻断被感染的免疫细胞中的病毒复制,降低作为HIV病毒库的免疫细胞(Bcl-2等关键的标志物下调表达)的寿命,而且阻断这种病毒库扩大。 Gavegnano说,“我们正在严格地评估Jak抑制剂对阻止细胞培养物、动物模型和人体中的HIV根除的关键事件的影响。我们也在仔细地监控它们的安全性,从各个角度评估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以确保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迄今为止,我们的数据为仔细地探究Jak抑制剂治疗HIV适应症提供了理由。我们期待理解阻断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中的残余炎症如何能够影响治愈HIV感染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