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构建下肢肌肉骨骼肌多模态单细胞图谱并揭示其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4
  • 2024年4月22日,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ltos labs等国内外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ultimodal cell atlas of the ageing human skeletal muscle的研究论文。

    随着人类寿命的持续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所面临的慢性疾病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骨骼肌,作为人体中关键的运动系统,也同时承担了代谢和内分泌的功能,对于确保机体正常运动和维持整体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遭受质量和功能上的减退,这种退化又称为老年性肌肉减少症 (Sarcopenia),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性肌少症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个体的残疾风险,而且在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快速下降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超过80岁的高龄人群。然而,老年性肌少症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尚未完全阐明。

    研究利用单细胞核转录组、单细胞核染色质开放组技术,结合组织染色,构建了包含31个不同性别和地区背景的人群(包括17名男性和14名女性,覆盖15至99岁的人群)下肢肌肉骨骼肌多模态单细胞图谱。通过对387,000多个细胞/核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详细描述了细胞群体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包括老年人群新出现的细胞群体,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细胞特异性特征和多细胞间的网络互动特性。该研究在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层面上深入探讨了与骨骼肌衰老相关的分子机制。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348-6
相关报告
  • 《《国家科学评论》揭示鱼类进化过程中骨骼发生的细胞与分子调控机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8-06
    •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林强研究员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等国际研究团队合作以“Single-cell transcriptomes and runx2b–/– mutants reveal the genetic signatures of intermuscular bone formation in zebrafish”为题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了关于鱼类骨骼发生机制等相关研究。该成果基于单细胞测序与基因编辑技术率先揭示了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细胞群与核心基因runx2b,并系统阐明了调控鱼类骨骼(肌间刺)形成的分子机制。 鱼类作为低等的脊椎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伴随了复杂的性状产生与演化,其中,鱼类骨骼演化是其形态多样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低等”真骨鱼类中存在着一类特有骨骼—肌间刺,它们分布在椎体两侧肌隔中,起到支撑肌肉的作用,其数目因鱼类物种不同而呈现多种发生与发育形式;例如,在鲤形目诸多物种中存在大量的肌间刺,而海龙目、鲀形目等大多数物种都几乎没有肌间刺,如海马、海龙等海龙科鱼类。当前,调控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仍然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为明确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关键细胞群,首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明确了野生型斑马鱼肌肉组织(含肌间刺)的细胞分型特征,筛选到了与肌间刺形成相关的肌腱祖细胞、肌腱分化细胞、成熟肌腱细胞和成骨细胞等类群,单细胞拟时序分析结果表明肌间刺是由肌腱祖细胞分化为肌腱分化细胞,再分化为成骨细胞而形成的。根据基因在肌腱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或成熟肌腱细胞轨迹上的表达模式,筛选了肌间刺形成的关键基因,并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斑马鱼突变体品系,最终发现runx2b基因是影响鱼类肌间刺发生的关键基因。同步,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斑马鱼runx2b基因突变体的肌肉组织(不含肌间刺)中成骨细胞类群数码显著减少,在个体和细胞水平明确了鱼类肌间刺形成的分子调控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聂春红博士、南海所博士后万世明(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陈宇龙博士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和南海所林强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比利时根特大学和巴西莫吉达斯克鲁兹大学等相关实验室合作完成本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人才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等南海所主持相关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c152/6653242
  • 《骨骼肌中NAD的耗竭不会损害肌肉功能或加速衰老》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7-09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电子载体,对许多调节蛋白的能量代谢和翻译后修饰至关重要。NAD代谢的失调被广泛认为对健康有害,NAD耗竭通常与衰老有关。然而,细胞NAD浓度在没有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能下降到什么程度还不清楚。为了研究这一点,我们建立了一个小鼠模型,其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介导的NAD+生物合成在成年骨骼肌中被破坏。干预导致肌肉NAD+丰度减少85%,同时保持组织完整性和功能性,如保存的肌肉形态、收缩性和运动耐受性所证明的。完整的线粒体呼吸量和未改变的肌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谱进一步支持了这种功能损伤的缺失。此外,终身NAD缺失不会加速肌肉老化或损害全身代谢。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NAD缺乏不会导致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