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发现媲美自然光合作用的单核锰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16
  • 将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燃料,是当今科学界“圣杯”式的难题。科学家曾提出“液态阳光”(即“太阳燃料”)的构想,以应对未来化石燃料枯竭的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10月16日《自然—催化》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团队发现了一种可与自然光合作用催化剂活性相媲美的单核锰催化剂,为实现“液态阳光”构想迈出关键一步。

    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裂解释放氧气、为生物合成提供电子和质子,并进行光合反应,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能源转化过程。不久前,《焦耳》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等作者的文章,提出“液态阳光”的倡议,指出实现液态阳光关键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稳定、可储存、高能量的化学燃料,这应该引起科学界重视。其中,水氧化是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成的原初反应,实现“液态阳光”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

    李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然光合作用水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是一个多核锰的化合物,由四个锰离子和一个钙离子及多个氧原子组成,催化活性为每秒钟发生化学反应次数(TOF)为100至400次之间。

    长期以来,科学家沿着这一思路寻找模拟自然光合作用的多核锰催化剂。李灿团队也不例外。“一开始,我们并没有预测到单核锰催化剂会具有如此高的催化活性。”李灿坦言。

    研究人员将含锰的氧化物纳米颗粒固定在作为基体的氮化石墨烯上,在基体上逐步分散纳米颗粒,并测量其在不同分散程度下的催化活性。他们意外地发现,纳米颗粒尺寸越小,水氧化活性越高。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继续分散纳米颗粒,直至到单核尺度,其水氧化活性突跃上升到每秒钟发生化学反应200次以上。”李灿指出。这是目前报道的多相催化剂水氧化最高的活性,也达到了自然光合作用水氧化多核锰催化剂的水平。

    李灿同时表示:“这是我们在长达18年里围绕人工光合成关键科学问题的攻关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自2001年起,他带领的科研团队致力于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研究,在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和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以及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研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专利技术。今年7月,该团队在兰州新区成功启动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生产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大规模液态太阳燃料生产过程的实践。

    李灿说,未来,此次发现的单核锰催化剂有望在该示范工程中应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03578
相关报告
  • 《科学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9
    • 阻碍环保氢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和其他车辆的一个因素是铂催化剂的成本。 使用不太贵重的铂的一种方法是将其与其他较便宜的金属结合使用,但这些合金催化剂在燃料电池条件下往往会迅速降解。 现在,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合金催化剂,既能减少铂的使用,又能在燃料电池测试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据《焦耳》杂志报道,这种催化剂由铂合金和纳米颗粒中的钴制成,在反应性和耐久性方面都超过了美国能源部(DOE) 2020年的目标。 “合金催化剂的耐久性是该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布朗大学化学研究生Junrui Li说。 “研究表明,合金最初的性能比纯铂要好,但在燃料电池中,催化剂的非贵金属部分会很快被氧化和过滤掉。” 为了解决这个浸出问题,Li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合金纳米颗粒。 这些粒子有一个纯铂外壳,围绕着一个由铂和钴原子交替层构成的核心。 布朗大学(Brown)化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Shouheng Sun表示,这种分层的核心结构是催化剂反应性和耐久性的关键。 “内核中原子的分层排列有助于平滑和收紧外壳中的铂晶格,”Sun说。 “这增加了铂的反应性,同时也防止了钴原子在反应过程中被吃掉。这就是为什么在金属原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这些粒子比合金粒子表现得更好。” 关于有序结构如何增强催化剂活性的细节在焦耳论文中有简要描述,但更具体地说,在发表在《化学物理杂志》上的另一篇计算机建模论文中。 这项建模工作由安德鲁·彼得森(Andrew Peterson)领导,他是布朗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也是焦耳论文的合著者。 为了进行实验工作,研究人员测试了催化剂的能力来执行氧还原反应,这对燃料电池性能和耐久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一侧, 从氢燃料中剥离出来的电子会产生驱动电动机的电流。在电池的另一端,氧原子吸收这些电子来完成一个循环。 这是通过氧还原反应完成的。 初步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良好,优于更传统的铂合金催化剂。 新催化剂在3万次电压循环后仍然保持活性,而传统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下降。 但是,尽管实验室测试对于评估催化剂的性能很重要,研究人员说,它们并不一定能显示催化剂在实际燃料电池中的性能。 与实验室测试环境相比,燃料电池环境温度更高,酸度也不同,这将加速催化剂的降解。 为了弄清楚这种催化剂在这种环境下能维持多久,研究人员将这种催化剂送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一个实际的燃料电池中进行测试。 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初始活性和长期耐久性方面都优于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目标。 美国能源部要求研究人员开发催化剂,到2020年,其初始活性为每毫克铂0.44安培,在3万次电压循环(大致相当于燃料电池汽车使用5年)后,其活性至少为每毫克铂0.26安培。 对新催化剂的测试表明,它的初始活性为每毫克0.56安培,在3万次循环后的活性为每毫克0.45安培。 “即使经过了30000个循环,我们的催化剂仍然超出了能源部最初的活性目标,”Sun说。 “在真实的燃料电池环境中,这种性能真的很有前途。” 研究人员已经申请了催化剂的临时专利,他们希望继续开发和完善它。
  • 《科学家使用催化剂从内部摧毁癌细胞》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11-20
    • 使用“特洛伊木马”从内部对抗癌症肿瘤细胞本身在不损害健康的组织是这个新工具的目的由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格),阿拉贡的纳米科学研究所(INA),英国癌症研究大学的萨拉戈萨,爱丁堡爱丁堡大学的中心。 研究人员利用外泌体作为“特洛伊木马”,将钯催化剂导入癌细胞。“我们将催化剂引入到大约100纳米大小的小囊泡或外泌体中,这些囊泡或外泌体能够直接进入肿瘤细胞内部。萨拉戈萨大学的Jesus Santamaria教授和爱丁堡大学的Asier Unciti-Broceta博士共同领导了这项由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催化》发表的研究。 参与研究,题为“Cancer-derived液含有超薄钯nanosheets bioorthogonal催化目标,“是Belen格拉纳的卢比奥Ruiz玛丽亚桑丘,维克多·塞巴斯蒂安和大学的曼纽尔Arruebo萨拉戈萨,和皮拉尔Martin-Duque阿拉贡的基础研发(ARAID),由政府设立的一个机构内的阿拉贡在。这项工作是与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进行的,该小组由Asier Unciti-Broceta博士领导。 杀死癌细胞很简单:有许多有毒分子可以完成这项任务。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将这种有毒分子仅仅瞄准癌细胞,而不是健康细胞。这种缺乏选择性的指导抗癌药物是导致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经常遭受毁灭性副作用的原因。与其将这些药物注射到血液中,还不如直接在癌细胞中制造。这正是这个国际科学家团队所取得的成果。 “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使用催化剂,因为它们会产生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例如,我们的汽车排放的气体通过一种催化剂,使它们对环境和我们的健康危害更小,”Belen Rubio Ruiz评论道。因此,令人惊讶的是,在很多领域都很有用的催化作用,在肿瘤学领域却是闻所未闻的。“这是因为存在巨大的障碍:要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最重要的是,要将催化剂直接输送到目标细胞,而不是其他细胞。” 然而,外泌体可能是关键。大多数细胞分泌外泌体,外泌体被一层膜包围,膜上的元素是外泌体起源细胞的特征。这使它们具有选择性(由于对原细胞的趋向性现象),并使它们有可能优先携带原细胞的治疗负荷,甚至在其他细胞存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该研究的作者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诱导合成的催化剂(Pd nanosheets厚度超过一个纳米)的肿瘤细胞内液没有干扰的属性membranes-thus把液转换成“特洛伊木马”的祖癌细胞的催化剂。一旦合成成功,它们就会催化一种抗癌化合物的原位合成(panobinostat, 2015年批准的一种抗癌药物)。 在他们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这一过程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观察到:“我们收集了将要处理的同类型癌细胞的外泌体,我们将它们装入钯催化剂,并将它们放回培养基中。在那里,由于它们的选择性取向,外泌体将催化剂运送到原始细胞。一旦进入体内,催化剂会将不活跃的泛比诺司他转化为活跃的有毒形式,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就在我们想要杀死的地方:就在肿瘤细胞内部。” 这一过程的关键是外泌体介导的转运机制的选择性。由于这种选择性,panobinostat只在催化剂到达的细胞内产生,因此它优先导致原始肿瘤细胞的死亡,而其他细胞的死亡率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