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通过调节玉米中的 NAC 转录因子生物强化铁含量》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11
  • 2023年12月7日,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及中国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文学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Biofortification of iron content by regulating a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maize的研究论文。

    铁(Fe)缺乏症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仍然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育种家们一直在尝试开发产量高、籽粒铁含量高的玉米品种。

    该研究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一个调节玉米籽粒铁浓度的基因ZmNAC78 (NAM/ATAF/CUC结构域转录因子78)。利用ZmNAC78启动子中42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indel)分子标记,能够培育出籽粒铁含量高、产量高的玉米品种。ZmNAC78表达富集于胚乳基部核传递层,直接调控铁转运体信使RNA丰度。该研究为培育富铁玉米品种提供了途径。

相关报告
  • 《电纺具有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天然和阴离子玉米淀粉纤维》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殷小溪
    • 发布时间:2018-11-07
    • 通过淀粉磷酸化和溶液时效处理,从天然和阴离子玉米淀粉的纤维形成溶液中获得具有一致形态的电纺纤维,其中淀粉含量<70%(w/w)。通过静电纺丝溶解在75%甲酸中的淀粉溶液(v/v)制备天然和阴离子(用三聚磷酸钠改性)玉米淀粉电纺纤维。探究了时间(24、48和72h)对淀粉溶液的流变性和电导率的影响,以及所得电纺纤维的材料性质(尺寸分布、形态和红外光谱)。由高直链淀粉含量Hylon VII和Hylon V制备的纤维显示出均匀的形态,而由常规玉米淀粉含量制备的纤维有串珠并具有不均匀的形态,直径在70至264nm之间变化。因此,这项研究中制备的电纺玉米淀粉纤维可用作食品和包装应用中活性组分的负载载体。
  • 《通过激活微藻细胞中ATWRI1转录因子以增强脂质的表达》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o
    • 发布时间:2017-11-02
    • 微藻类细胞的基因工程是生物燃料生产中获取既经济又重要菌株所必需的。转录因子(TF)正在成为微藻基因工程的较好的选择方案,其可以增加生物能源的产量以及增强细胞的胁迫耐受性。 来自韩国高科技科学技术研究所的Nam Kyu Kang的团队在拟南芥(AtWRI1)中研究了Wrinkled1 转录因子,在工业微藻领域中,微拟球藻类被设计为NsAtWRI1。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知“皱纹1号”转录基因是植物中脂质生物合成的生物调节剂。 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和胁迫两种条件下,NsAtWRI1转化子作用下的总脂质含量和脂肪酸甲酯产量(FAME)均大于野生型。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AtWRI1转录因子使微藻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导致从早期生长期的NsAtWRI1转化子中的脂质生成增强。 所有这些结果都表明AtWRI1转录因子的表达可有效地用于工业微藻中生物燃料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