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锌通过转录因子丝状化介导固氮控制》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29
  • 2024年6月26日,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西班牙植物生物技术和基因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Zinc mediates control of nitrogen fixat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filamentation的文章。

    植物通过调整新陈代谢和基因表达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从而保持健康。在豆科植物中,氮平衡是通过平衡从土壤资源中获取的氮和根瘤中共生细菌的固氮作用来维持的。

    该研究发现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将环境变化与根瘤中代谢活动的转录因子控制联系起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转录调节因子--硝酸下固定(FUN),它起着传感器的作用,锌控制着非活性丝状结构与活性转录调节因子之间的转换。该研究表明,当土壤硝酸盐含量较高时,结核中的锌浓度较低,会使丝状体解离并激活 FUN。然后,FUN 直接以多种途径为目标,启动结核的分解。

    因此,锌依赖性丝状化机制建立了一个浓度读数,使结核功能适应环境氮条件。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这些结果对于理解金属离子在环境信号与植物发育的整合中的作用以及优化豆科作物固定氮的输送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Nature》“锌通过转录因子丝状化介导对氮固定的控制”》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1-21
    • 7月,丹麦Aarhus University联合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总结了一项关于豆科植物如何适应环境氮条件的研究“Zinc mediates control of nitrogen fixat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filamentation”。结果表明,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锌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微量元素,充当了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将环境变化信号传递给转录因子,从而调控根瘤中的代谢活动。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对于理解金属离子在整合环境信号与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控锌的浓度,可以影响根瘤的功能,进而更好地管理植物的氮素获取,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 《Nature | 隐孢子虫生命周期的转录控制》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5-31
    • 2024年5月29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the Cryptosporidium life cycle的文章。 隐孢子虫寄生虫是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慢性营养不良的原因和后果。目前还没有疫苗,治疗方法也很有限。寄生虫会感染肠细胞,并在其中进行无性和有性复制,这两种复制对持续感染和传播都至关重要。然而,它们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 RNA 测序揭示了副隐孢子虫在培养物和感染动物体内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表达程序。与流行的模式不同,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内只有三个阶段:无性I型子囊虫、雄性配子虫和雌性配子虫。研究人员揭示了在每个阶段组件组装的高度组织化程序。通过剖析潜在的调控网络,研究人员发现转录因子Myb-M是雄性命运的最早决定因素,而这种生物缺乏遗传性别的决定。该因子的条件表达可推翻发育程序并诱导广泛的雄性,而条件缺失则会导致雄性发育夭折。这两种情况都会对感染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大量阶段特异性基因为了解、设计和破坏寄生虫的性别和生命周期进程提供了机会,从而推动了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