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抢抓ESG新机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2
  • 我国新能源企业也越来越重视ESG投资和相关信息披露。

    绿色转型正成为全社会发展共识,渗透进各个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下,绿色投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概念炙手可热,市场逐渐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看作投资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企业也越来越重视ESG投资和相关信息披露。截至目前,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在内的新能源企业均每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ESG报告,且这一队伍规模正不断扩大。风头十足的ESG到底代表什么?新能源企业是如何看待ESG指标、付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绿电覆盖率不断提升

    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霍焱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下,社会各界对ESG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隆基绿能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相关理念,希望通过采用光伏电驱动光伏制造全产业链生产,最终实现‘零碳’生产,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悉,隆基绿能已先后加入RE100、EP100、EV100和SBTi四项国际气候倡议,践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截至今年,隆基绿能连续6年披露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涵盖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霍焱说。

    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隆基绿能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42.79亿千瓦时,占全部电力使用的47.18%。

    除隆基绿能外,远景科技集团、晶科能源、阳光电源等新能源企业也都加入了RE100绿色组织倡议,承诺未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晶科能源为例,该公司承诺设立科学减排目标,力争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并在2025年前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前能源管理系统部署到所有运营环节。晶科能源ESG负责人姚臣谌介绍:“2022年,晶科能源绿电覆盖率已达50%。其中,在我国四川省、云南省,以及马来西亚的3个基地,绿电覆盖率甚至达到100%。”

    另据通威股份发布的最新一期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扩大碳盘查范围,通过建设厂区光伏电站、直购绿电等方式,通威股份实现绿色用电占比45%。

    全生命周期减碳排

    虽然新能源企业是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但一直以来其生产经营却受人诟病:产品发绿电,但生产过程却不“绿”。这也让新能源企业推进ESG势在必行。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解决方案成为越来越多新能源企业的目标。

    在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隆基绿能透露,2022年,其全系列硅片产品全部通过法国ECS碳足迹认证,涵盖了硅片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包括原料、制造、运输仓储等阶段。

    同时,提升电能利用效率,实现全流程能耗控制也是新能源企业达成低碳运营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隆基绿能为例,2022年,公司实现全年节电6.07亿千瓦时,节水959.3万吨。针对单晶、切片、电池及组件各生产单元实施了技术改造,降低耗电量。

    晶科能源表示,公司持续加大节能技改,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统计制度,定期报送能源利用情况报表,建立健全能源台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能源利用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2022年,晶科能源通过引入余热回收系统、改用空压机冷却系统等95项技改专案,累计节电约5754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8万吨。

    不仅在生产制造环节,在开发、建设能源电站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减少项目对自然的影响同样是新能源企业“造绿”的重要一步。阳光电源在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表示,将持续促进新能源项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广东仁化土壤修复与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提名,被看作是发掘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解决方案。

    新规范标准保驾护航

    ESG也已经成为目前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指标。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于11月9日正式发布中证中央企业50指数、中证国资央企50指数、中证国有企业50指数和中证民企50指数,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上述指数都涵盖了ESG评价,ESG评价也是指数样本入选的门槛之一。此外,今年3月,“中国能源行业ESG价值指数”发布,以期反映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

    “ESG一定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不能‘戴高帽’,需要有扎实可验证的数据作为支撑。”姚臣谌说,“这些数据看似简单,但背后代表了企业一系列措施和努力。要做好ESG工作,就要关注管理、治理架构、企业战略等各方各面。企业需要超越ESG评价体系去做好绿色转型,持续以更出众的社会实践讲好自身故事,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可持续未来。”

    霍焱则强调ESG标准的重要性。“此前,国际上可持续发展和ESG有很多标准,让企业感觉像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然声音都很‘好听’,但没有统一标准,企业制定相关战略和执行时挑战不小。今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全球首套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被看作是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里程碑。有了明确规范,企业可以依照标准推进工作。”

    霍焱还指出,ESG将影响整个产业的未来。“在推动落实ESG工作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不能‘躺平’。最近,我们特别欣喜地看到,与我们有合作的供应商都有意识地进行碳排放核查工作,认识到推动ESG的必要性。我们希望隆基绿能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和价值,促进整个光伏供应链的绿色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8130.shtml
相关报告
  • 《新基建、新能源“点亮”中国拉美合作新机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1
    • 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合作继续显示出强大活力,新基建和新能源正继续拓展这条崭新的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之路。 16日,以“开放创新、携手共进”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重庆举行。参会嘉宾普遍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中拉双方近年在贸易、投资、农业等领域合作成果依旧异常丰硕。继续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牵引,共同推动中拉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也成为与会代表最为强烈的愿望。 中国贸促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已连续三年超过3000亿美元。今年1-9月,中拉贸易额已达到3318.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5.5%。拉美也是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在拉美中资企业超过2700家。2020年仅重庆与拉美国家的进出口额就达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 阿根廷圣达菲省省长奥马尔·安赫尔说,阿根廷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中,圣达菲省贡献了20%,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一直是该省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尽管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口比前一年有所减少,但今年出口复苏非常明显,与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已经增加了25%。 16日,参会嘉宾在第十四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开幕式上。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传统贸易和投资往来持续火热的同时,中拉双方也不断尝试在更多领域开展合作,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成了首选。从公路、铁路、机场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到5G通信网络,新基建正不断“点亮”中国拉美合作新机遇。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20年间,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投入使用或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共138个,项目资金总额超过94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逾60万个就业岗位。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地铁、巴西巴伊亚州云轨等交通项目相继落地,推动拉美国家互联互通发展。 “多年来中国交建积极拓展拉美地区市场,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实施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墨西哥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重点项目,成为推动中拉合作和友谊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岗说,未来中国交建愿意在公路、铁路、机场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增强合作,推动中拉基础设施更高质量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能源也逐渐成为双方经贸交往的另一个突破口。在本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上,中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达成多个投资协议,如西藏珠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阿根廷萨尔塔省政府签署了约17亿美元投资协议,明确未来将在该省建设年产超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西藏珠峰公司副董事长张杰元表示,目前萨尔塔省还没有在产锂盐项目,此次与萨尔塔省签署投资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在当地锂盐湖开发的总体规划和具体阶段性目标。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全球副总裁路易斯·爱德华多说:“中国投资助力建设的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拉美国家人民的生活条件。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让我意识到中拉关系如今已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多领域合作,本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还发布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工商界重庆倡议》,内容包括中拉工商界在共同应对疫情挑战、坚定秉持开放理念、持续推进设施联通、有效推动资金融通、大力开展创新合作以及全面支持中小企业等方面达成的共识。 “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合作潜力巨大。我相信,在中拉工商界、企业界共同努力下,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将继续为中拉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作出更大贡献。”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说。
  • 《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加速退坡龙头车企或迎新机遇》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
    • 发布时间:2017-12-22
    • 近日,关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加速退坡的消息再度甚嚣尘上,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产品或取消补贴,更是言之凿凿。上证报记者就此传闻向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求证,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有意思的是,不少上市车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即使未来取消相关补贴,对公司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经过多年培育,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能力独立奔跑了。 作为行业龙头,比亚迪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取消较低续航里程产品的补贴,可能是国家有关方面考虑优先补贴那些技术领先、性能较好的企业,淘汰掉一批性能较差的车。“比亚迪的产品续航里程都在300公里以上,原来最高补贴是4.4万,地补多数是国补的一半,未来即使取消续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产品补贴,对公司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