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际石油巨头上半年均陷入亏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7
  • 2020年上半年的原油市场可谓惊心动魄,原油价格大跌成为几十年罕见的“历史性事件”,加上疫情的影响,石油巨头们日子有些不好过。
    近日,多家跨国油企发布了半年报,除了“全球油企老大”沙特阿美,壳牌、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和康菲石油等六大石油巨头均陷入巨额亏损。其中,BP和壳牌最为惨烈,分别亏损212.13亿美元、181.55亿美元。
    相比而言,由于国内疫情更早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油企各方面表现也好于国际油企,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6月份已经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中国内部石化产品需求的快速复苏和外部原料成本下降支撑了国内油企的表现,国内油企运营表现要远优于境外油企。”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原油市场正在回暖
    8月19日,OPEC+石油部长级会议召开,市场预期将会降低减产幅度,由每日减970万桶降至770万桶。同时,美国活跃钻油井数目连续15个星期减少,预期美国页岩油产量将会继续下降。
    实际上,自7月份以来,OPEC+减产协议执行率在97%左右,石油生产国一直在削减产量,以控制供应并减少全球库存。
    金联创原油高级分析师奚佳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疫情笼罩下的原油市场表现分外消极。但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基本面的缓和,全球原油市场逐渐迎来一轮复苏行情,原油价格也将“水涨船高”。
    对于原油市场来说,有两个不确定因素依旧困扰着油价的走势,一是全球疫情的恢复情况,二是产油国的减产执行情况。
    在奚佳蕊看来,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进展,各国持续放开“封锁”,同时跟进的还会有重要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此前提下,全球的原油需求有望稳步增加,对原油价格形成支撑。同时,产油国有望继续维护减产成效,在补足了减产份额后,OPEC+将视原油市场供需状况,调整减产规模以维护油价回到相对合理的运行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原油产量可能进一步下滑,低油价使得美国页岩油产业链受到冲击,油企的倒闭及油井的关停,令美国石油产业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全球原油总供应量下半年将继续缩水,因此油价有望进一步反弹。
    根据EIA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全球原油市场将重现供应缺口,需求增速超越供应增速是导致缺口形成的主要原因;三季度原油供应缺口将逐步增大,四季度则适度收缩,下半年的平均供应缺口约为313万桶/日。若以此为依据,下半年国际油价将呈现冲高后适度回落的大致趋势。
    奚佳蕊认为,虽然下半年依旧充斥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相对上半年而言,原油市场的整体形势将会有所回暖,预计下半年WTI和布伦特的主流运行区间分别为35美元/桶至55美元/桶和38美元/桶至60美元/桶。
    中宇资讯原油研究组则判断,下半年油价将呈现阶梯式回升趋势,但价格上限不会太高,判断布伦特原油期货绝对价格在55美元/桶下方,WTI原油期货绝对价格将处于50美元/桶附近,布伦特2020年全年均值或处于45美元/桶至49美元/桶区间。
    油企最难时期已经过去
    今年3月份,原油价格暴跌让市场再次“见证历史”。彼时,欧佩克减产协商谈崩,沙特率先发起了石油“价格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开始蔓延带来的需求负面影响,油价快速下跌,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至20美元下方。
    国际油价大跌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石油巨头们可谓一片哀嚎。
    截至目前,六大国际石油巨头均已公布二季度财报。根据统计,这六大跨国石油公司二季度亏损总额达536.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8亿元),上半年总亏损为545.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9.72亿元)。
    张永浩认为,国际油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坍塌,导致石油炼制品消费量大幅下降。
    但近日,“全球油企老大”沙特阿美给了市场一定信心,其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下滑50.5%。
    沙特阿美CEO阿敏·纳赛尔表示:“全球石油需求正在复苏,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我们对石油的长期需求仍然相当乐观。”
    中石化也在一季报发布时表示,正在逐步走出最困难时期。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原油市场逐步向好的态势也印证了上述表态。
    对于国内油企尤其是三桶油来说,在经历了上一轮油价大跌后,在降本增效方面,颇有成效。随着原油市场的回暖,油企迎来利好。
    根据国新办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石油石化企业6月份当月净利润同比增长7.90%,年内月度效益首次实现正增长。
    中石化日前在投资者平台表示,低油价会给上游业务带来较大挑战,对于下游业务,低油价环境将会促进成品油消费,有利于炼油实现稳定、较好的毛利。同时,低油价也会有效降低化工原料成本,提升石脑油化工竞争力。2020年,公司将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大力降本减费,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应对低油价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称,在悲观预期场景下,由于拥有炼销一体化,中石化销售环节的优势将使得炼油盈利下滑对其整体业绩影响变小,长期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投资回报依然是比较可观的。

相关报告
  • 《上半年主要发电上市公司陷入亏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5
    • 本报讯 记者赵紫原报道:7月27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发布202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华能国际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8.69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68%。受燃煤采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亏损,归母净利润为-30.0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7.60%,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26 元。 据华能国际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亏损主要原因系燃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上半年,华能国际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 505.69元/兆瓦时,同比上升20.70%。但是,华能国际境内燃煤机组利用小时1946小时,同比下降220小时。 煤价方面,2022年上半年煤价高企,华能国际共采购煤炭8821万吨,原煤采购综合价为840.27 元/吨,同比上涨41.20%。境内火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为376.70 元/兆瓦时,同比上涨50.49%。 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华电国际半年报显示,新能源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高,火电厂顶峰保供和调节服务压力持续增大。预计下半年,个别地区存在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风险,燃料价格居高不下,进口煤价格倒挂,火电企业存在经营和保供双重压力。 电价方面,部分区域市场电价合理上浮依然存在一定限制,新能源固定电价的保障收购电量规模持续下降,市场交易以降价为主,绿电价格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新能源企业难以获得真实环境溢价。此外,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价格仅体现电能量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备用、调节服务价值,发电机组难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 煤价方面,上半年,国内煤炭产量较快增长,价格高位运行,进口煤价格倒挂。下半年,受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环保安全督查、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供应增量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全面复苏,社会用电量也将得到提升。随着清洁能源转入淡季,火电将继续发挥能源兜底保障作用,电煤耗用将较上半年出现增长。目前,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价格机制等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进口煤应急保障中长期合同替代补签全面落地难度较大,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燃料保供控价存在双重压力。 碳交易方面,2021 年及后续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尚未出台,预计配额发放逐步趋紧,存在发电成本增加的风险。碳市场的启动初期暂未纳入机构与个人交易,后期如机构与个人入市交易,存在发电企业履约成本增加的风险。 此外,我国对电力企业的污染防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华能国际位于长江、黄河流域,以及环渤海地区的部分电厂,在废水、灰场、煤场等方面,面临一定的环保压力。 实际上,受困于燃料成本高企,燃煤发电上市公司多数处于亏损状态。中电联近期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电煤价格水平总体仍居高位,煤电企业仍大面积亏损。今年以来煤电企业采购的电煤综合价持续高于基准价上限,大型发电集团到场标煤单价同比上涨34.5%,大体测算上半年全国煤电企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额外增加2000亿元左右。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涨,涨幅远高于煤电企业售电价格涨幅,导致大型发电集团仍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煤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部分企业现金流紧张。 以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部分核心上市公司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为例,2022年一季度,国电电力、华电国际分别实现营收467.84亿元、288.16亿元,同比上升19.83%、同比下降3.98%;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0.56亿元、6.1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0.66%、50.26%。大唐发电今年一季度亏损超4亿,单季净利润同比减144.32%。 地方发电企业方面,处于负荷中心的广东省代表企业粤电力A,由于煤炭、天然气价格仍旧高企,上半年火电业务严重亏损,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亿元—15.5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对于下半年的发展趋势,国海证券分析认为,随着进入用电旺季,叠加长协煤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业绩有望改善,随着长协煤政策的提出,以及长协合同换补签工作的落实,长协煤覆盖率有望提升,三季度燃煤成本有望回落,拉动煤电业绩改善。
  • 《美国两石油巨头二季度均亏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07
    • 7月31日,美国两家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NYSE:XOM)和雪佛龙(NYSE:CVX)公布了第二季度报告,上半年业绩可谓惨淡。 雪佛龙第二季度亏损82.7亿美元,其中上游业务亏损达到60.89亿美元,下游业务亏损10.10亿美元,调整后的本季度净亏损为30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43.1亿美元。 雪佛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K.Wirth指出:“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显著降低了产品需求,也降低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尽管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已经显示出复苏的迹象,但是还没有回到疫情流行前的水平,财务业绩的低迷可能会持续到2020年第三季度。” 埃克森美孚第二季度亏损10.80亿美元,其中在美国地区的上游业务亏损就达到11.97亿美元,其余业务仅有化学制品板块和非美国地区的下游业务实现盈利,上半年埃克森美孚总计亏损达到16.90亿美元, 由于疫情导致的需求不振,油价持续在40美元/桶左右浮动,今日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40美元。在此情况下,盈利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石油巨头们在财报中讨论的核心词都是削减开支。第二季度,埃克森美孚在资本和勘探上的支出为53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减少近20亿美元;雪佛龙的资本支出则为30亿美元,比此前的季度预算要低40%,比2019年同期要低37%。 然而仅仅是削减开支仍然不够。路透社的一份报告指出,埃克森美孚每年向股东发放近150亿美元股息,尽管该公司已经大量削减开支及计划裁员,但在亏损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埃克森美孚从生产业务中获得的现金将不足以支付今年的股息,今年早些时候,它已经借了180亿美元来增加现金。分析师指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需要借钱意味着埃克森美孚的资产负债情况可能将面临风险。 而大规模的资产减记也将动摇行业的根本,石油公司们过去几年为并购石油资产支付了巨额资金,而如今这些资产已经不再物有所值,目前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道达尔已将其油气资产的总价值削减了450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潜在买家的需求低迷,埃克森美孚2019年计划通过资产出售筹集150亿美元的计划,目前进展仍然缓慢。 资产减记可能会迫使更多的生产商破产重组,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而其他石油生产商可能会通过并购来避免出现同样的情况,最后的结果或许是,在未来几年中,石油行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不过另一边,雪佛龙还在收购资产。7月20日,雪佛龙宣布将收购独立石油天然气生产商诺贝尔能源(NobleEnergy),包括债务在内,这笔交易的总价值为130亿美元。此次收购将增加雪佛龙在石油资源丰富的二叠纪盆地以及科罗拉多州DJ盆地的投资组合,诺贝尔能源还在以色列和西非拥有资产,这将进一步增加雪佛龙的国际影响力,雪佛龙公司在声明中表示,这还将每年节省约3亿美元的成本。这也是油价暴跌以来,国际石油行业最大的并购交易之一,这会是行业复苏的征兆吗?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