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发表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第二阶段研究结果
万种鸟基因组学计划旨在构建所有现生约10500种鸟类的基因组图谱,该项目由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科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史密森博物馆、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共同主导。
2020年11月12日,中外多家单位合作在Nature上以封面形式同期发表了两篇文章报道了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第二阶段(科级别)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从现存鸟类的科阶元中选取一个代表性鸟类物种,共计获得363只鸟类的全基因组数据覆盖92%的科阶元,其中267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为首次发布。项目所使用的样品主要来源于全球多个博物馆所保存的鸟类组织样品。研究团队建立了全新的无参考序列下多基因组比对和分析方法,实现了获取更真实且全面的序列同源关系用于后续系统发生关系的解析和比较基因组学相关分析。借助这一算法的优势,另一篇文章的研究团队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同源基因集合,还开发了一套鉴定任意演化分支特异获得和丢失序列的方法,从而完整描绘出鸟类物种谱系基因组动态演化图谱。研究发现这些动态变化的基因组区域往往存在一些分支特异基因或调控元件,可能与物种特异性状的起源和演化有关。此外,研究发现基于高覆盖度的物种取样的基因组比较分析显著提高了对基因组序列保守性的检验效力,实现了在单碱基分辨度下的自然选择压力分析。以鸟类现有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在低于中性演化水平50%左右的演化速率下即可检测出受到自然选择的区域,这些区域对揭示物种类群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琪 摘编自http://www.kiz.ac.cn/xwzx/kydt/202011/t20201112_5748268.html
原文标题: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第二阶段研究结果发表,
为深入了解基因组多样性演化奥秘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