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迎来前所未有机遇期》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8-11-25
  • 能源转型迎来前所未有机遇期。《2018国内外石油科技发展与展望》发布 日期: 2018-11-23  11月16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8国内外石油科技发展与展望》(简称《展望》)研究报告,展示了近两年来石油科技发展与创新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展望》指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是两大发展趋势。但是,能源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2050年之前,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勘探与生产公司总经理李鹭光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油气产业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过去几年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及工厂化作业等带来的“页岩气革命”,极大地提升了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与供应能力,加速了天然气黄金时代的到来,也重塑了世界能源格局。研究报告显示,虽然目前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依然巨大,但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和新挑战。

相关报告
  • 《中国光伏喜迎出口机遇期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09
    • “2022年,我们的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了120GW(吉瓦),尤为可喜的是,其中大容量液冷储能柜产品在英国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天合光能(58.160, -0.34, -0.58%)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日前在发表2023年新年寄语时这样表示。过去的一年,天合光能等光伏外贸企业为行业出口实现大幅增长贡献着力量,诠释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蓬勃发展的动能。 去年,乌克兰危机导致能源价格高涨,各国对于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中国光伏出口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72.9%。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7.080, 0.01, 0.14%)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张森认为,欧洲、印度、巴西等地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新兴市场出口成绩亮眼 过去一年,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成为中国硅片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国。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出口光伏硅片产品金额共35.8亿美元,同比增长95.6%,占中国光伏硅片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70.9%。中国光伏电池片产品前五大出口市场分别为土耳其、印度、柬埔寨、泰国、韩国,出口额占据中国电池片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三。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出口前三大市场为荷兰、巴西、西班牙,出口额占据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46%。 中国光伏产品对美洲、阿联酋等新兴市场出口成绩亮眼。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美洲出口光伏组件产品总量达24.8GW,同比增长50%,其中的增量绝大部分来自巴西市场;中国对阿联酋出口光伏组件产品约3.4GW,同比增长超300%。目前,阿联酋已成为中国对中东地区出口光伏组件产品最多的国家。2022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光伏组件产品1.2GW,与2021年相比大幅增长。 行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全球应对气候问题、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浪潮的兴起,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各国相继出台碳减排规划、碳认证机制,光伏等新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另一方面,受到乌克兰危机引发能源危机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发展。”张森表示。 此前,各研究机构相继调高可再生能源装机预测,这也说明了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规模将不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加2400GW,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发电来源。2022年欧洲太阳能协会(SPE)公布《能源独立建议书》,推出8项举措推动实现太瓦级光伏目标,并将2030年欧洲光伏装机预期由672GW调高至1000GW,年均新增90GW~100GW。 张森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仍将保持增长,一季度出口增速有望维持在30%~40%,全年出口增幅将达到40%~50%。 面对发展新机遇,中国光伏外贸企业将如何发力?对此,张森建议企业应坚持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工作,实现高比例全球供应和服务,同时尽早建立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和ESG体系,重视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 《“30·60”目标推动能源转型 光伏产业再迎发展机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7
    • 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被视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实现能耗和碳排放目标,必须要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陕西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对于像隆基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讲,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发展状态。”开源证券资深投资顾问刘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30·60’目标成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减碳等量替代前景广阔。”周宾表示,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近年来的政策调整与行业整理之后,太阳能光伏产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发展更趋规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光伏装机累计达204.3吉瓦,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全国光伏发电量全年达到22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6.3%。2019年光伏主要产业链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继续扩大,产品出口总额约207.8亿元,同比增长29%。 2020年,各个行业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光伏产业却实现了难能可贵的逆势上扬。 “中国光伏市场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将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达150GW,‘十四五’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70GW-90GW,预计2021年新增规模55GW-65GW,分布式光伏(含户用光伏)20-23GW,集中式地面电站35GW-42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PAT2021爱光伏一生一世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匹配性,目前,对光伏产业储能相关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研发和生产需求缺口较大。此外,光伏企业非技术成本控制成效也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度电成本。”周宾表示,未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逐步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和火电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技术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和助力企业减负,努力实现“光”“储”耦合和光伏平价将成为实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龙头企业机遇凸显 “光伏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十四五’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关注度很高。可以说光伏产业正处在新旧能源替代革命的初潮期,百年未有之能源供给与消费大变局的风口启动期。”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2020年是光伏平价上网的元年,通过去补贴、去落后产能,迎来了完全市场化竞争时代,这也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更有利于资源向优质光伏企业倾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调整会使一些现金流相对脆弱且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或被逼永久性退出,而龙头公司在产业链价格调整刺激出新的需求后,能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强者之路会更强。 “这对于像隆基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讲,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发展状态。”刘浪表示,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在硅片端优势显著,并且在游组件端迅速通过品牌和渠道优势打开市场空间,已在组件和硅片端取得双龙头地位优势,“隆基股份未来逐步加快电池产能配套,实现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一体化,牢固把握产业各环节竞争要素。鉴于未来五年规划之中,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67GW以上,硅料供不应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帮助行业维持高景气状态。” “近期的光伏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体现出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周宾表示,在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的优势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促进产业部门、金融资本、科创机构之间良性互动。 “特别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样品测试、成果转化等之间的信息流、技术流和价值流应不断优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益。”周宾建议,对企业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持续研究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奖补和政策支持,“同时,应合理发挥金融工具的杠杆功能,不断扩大直融规模,加强生产企业与投资机构在能源金融、绿色金融、气候金融、碳金融、可持续金融和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项目合作。” 友好型光伏电站成发展样本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隆基股份的云南保山工厂和马来西亚古晋工厂已实现100%清洁能源供能,将完全绿色制造的光伏产品输送至全球市场。 除了生产端,隆基股份也在积极推动供应链绿色化发展,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回收再利用、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隆基供应链管理体系,识别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属性,协同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用户、回收商等实体,对产品的绿色属性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其制造、运输、储存以及使用等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隆基股份看来,在“30·60”目标背景下,光伏行业重塑在即。“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被视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之一,叠加‘十四五’光伏全面平价的首年,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以及发展模式正在被重塑。”隆基清洁能源技术总监邬林勇博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平价全面实现,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成本在不断降低,最低初始投资成本不再是最优解决方案,建设友好型电站才是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未来的光伏电站要实现环境友好、电网友好、系统友好、收益友好,才能最大化地提高收益。” 三月中旬刚刚结束的“碳达峰”愿景下光伏电站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与会各方共同发起“关于共同推进友好型光伏电站建设的倡议”。这意味着,光伏电站的发展模式已经从粗放型迈向精细化,友好型光伏电站将成为光伏能源发展的“绿色样本”。 陕西宜君峡光250MW光伏发电项目就是友好型光伏电站的代表,其不仅全面实现全容量并网、绿色农业收益,还完成了生态全面修复、系统高效协同的使命。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作为“领跑者”项目,该电站配套了双面专用跟踪支架、单晶双面、多路MPPT逆变器、储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发电量上超出预期二类三类边界,绿色的电力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网,输送到西安境内的草滩供电局,让西安的工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更加“低碳”“洁净”。同时,这座电站还克服了水土流失的难题,在光伏板间建起数百座农业大棚,把荒地变成农业良田,实现了集发电、农业、旅游、扶贫“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