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喜迎出口机遇期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09
  • “2022年,我们的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了120GW(吉瓦),尤为可喜的是,其中大容量液冷储能柜产品在英国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天合光能(58.160, -0.34, -0.58%)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日前在发表2023年新年寄语时这样表示。过去的一年,天合光能等光伏外贸企业为行业出口实现大幅增长贡献着力量,诠释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蓬勃发展的动能。

    去年,乌克兰危机导致能源价格高涨,各国对于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中国光伏出口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72.9%。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7.080, 0.01, 0.14%)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张森认为,欧洲、印度、巴西等地旺盛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新兴市场出口成绩亮眼

    过去一年,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成为中国硅片产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国。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出口光伏硅片产品金额共35.8亿美元,同比增长95.6%,占中国光伏硅片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70.9%。中国光伏电池片产品前五大出口市场分别为土耳其、印度、柬埔寨、泰国、韩国,出口额占据中国电池片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三。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出口前三大市场为荷兰、巴西、西班牙,出口额占据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46%。

    中国光伏产品对美洲、阿联酋等新兴市场出口成绩亮眼。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美洲出口光伏组件产品总量达24.8GW,同比增长50%,其中的增量绝大部分来自巴西市场;中国对阿联酋出口光伏组件产品约3.4GW,同比增长超300%。目前,阿联酋已成为中国对中东地区出口光伏组件产品最多的国家。2022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光伏组件产品1.2GW,与2021年相比大幅增长。

    行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全球应对气候问题、能源转型、低碳发展浪潮的兴起,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目标。各国相继出台碳减排规划、碳认证机制,光伏等新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另一方面,受到乌克兰危机引发能源危机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发展。”张森表示。

    此前,各研究机构相继调高可再生能源装机预测,这也说明了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规模将不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2年-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加2400GW,可再生能源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发电来源。2022年欧洲太阳能协会(SPE)公布《能源独立建议书》,推出8项举措推动实现太瓦级光伏目标,并将2030年欧洲光伏装机预期由672GW调高至1000GW,年均新增90GW~100GW。

    张森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仍将保持增长,一季度出口增速有望维持在30%~40%,全年出口增幅将达到40%~50%。

    面对发展新机遇,中国光伏外贸企业将如何发力?对此,张森建议企业应坚持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工作,实现高比例全球供应和服务,同时尽早建立绿色低碳认证体系和ESG体系,重视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8518-1.html
相关报告
  • 《日本、意大利疫情加剧 或将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3-05
    • 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20年1月国内组件出口4.45GW,环比增加1%,同比下滑11.29%。光伏逆变器出口量达4.17GW,环比下降12.58%,同比增加34.52%。从数据上看,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整体出口形势向好。预计2、3月组件和逆变器出口量将受疫情影响,呈现下滑趋势,并拖累一季度整体出口量。 通常,2月为出口的淡季,新订单较少,企业多以安排节前订单为主。但受疫情影响,国内2月复工延迟,同时出口货运和检疫时间拉长,造成到货期延迟了15-20天左右,给光伏出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困扰。据悉,截止至2020年2月24日,光伏企业已经开具了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14份左右,有效保障了光伏企业延迟交付货物上造成的经济损失。但相关人士指出,虽然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出口逐渐恢复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疫情升级,这将影响光伏产需,进而影响中国组件出口形势。 从目前疫情蔓延情况看,韩国、日本、意大利已经为疫情高发地区。对应光伏出口数据看,1月中国组件出口日本数量为0.41GW,排行前三,出口日本的逆变器出货量为241.57MW,排行前五,日本是国内光伏产品主要的出货地区,国内晶澳、阿特斯、晶科、阳光等品牌在日本出货量较高,需要密切关注日本疫情发展。据最新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考虑专家的建议发布紧急状态,或将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或将给后续企业出口带来压力。 意大利作为欧洲光伏装机新兴市场,正在以吉瓦的速度发展,也是中国品牌主要出口国。目前,意大利疫情持续蔓延,政府颁布法令,贝尔加莫、洛迪、皮亚琴察和克雷莫纳省的所有大中型零售店以及有购物中心的商业机构都将在周六和周日关闭,以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一步的扩散,如果商业活动随着疫情发展关闭时间加长,这将会导致光伏市场需求放缓。
  • 《我国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5
    • 去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大增超四成;光伏产品出口连续4年超过2000亿元。在产业高歌猛进发展的同时,光伏企业也面临供需失衡、利润萎缩问题。业界专家分析,今年光伏市场需求仍具韧性,供给侧改革将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领跑全球 从过去的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显著的竞争力,短短十几年间,光伏已成为我国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在制造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体系等方面领跑全球。 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数据表明,我国光伏新增装机的势头非常迅猛。 作为出口走俏的“新三样”之一,光伏是我国绿色贸易领跑全球的代表。近日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光伏产品已连续4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 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作为光伏组件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价格持续下探。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出口太阳能电池77.9亿个,同比增长38.2%,但全年出口金额305.98亿美元,同比下滑30%。 太阳能电池出口量增价降,是当下行业深度调整的冰山一角。作为强周期行业,回顾光伏的发展历程,曾遭遇过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冲击、2018年光伏补贴退坡三次周期调整。而当下,光伏正处在第四次周期调整过程中。 硅片和电池价格迎供需拐点 近日,多家光伏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隆基绿能预计去年净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左右。这两家企业都是光伏组件产业链的头部企业,2023年净利润均超百亿元,去年则由盈转亏。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光伏行业激烈竞争,反映出当前光伏组件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同质化问题。中金公司近日研报分析,高价格带来的高盈利刺激大量产能在2023年落地,而随着供需形势扭转,导致产业链价格从2022年底的高点开始震荡下跌,至2024年下半年价格已基本见底。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去年1至10月,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组件价格下滑超25%。供需失衡致使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招投标市场屡屡出现超低价中标的情况。 2024年10月,光伏行业协会牵头16家企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推动行业自律发展。工信部也大力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去年底今年初,光伏硅料、硅片、电池价格终于迎来供需拐点和价格反弹。 1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的当周硅片价格显示,N型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涨至1.55元/片,涨幅达9.15%,这是近两年以来硅片价格的最大涨幅。 底部调整中优胜劣汰提速 “行业发展好的时候,企业都往里面砸资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目前光伏所面临的正是行业周期问题,底部调整将会加快优胜劣汰。 “光伏行业供给侧拐点已至,全球需求增长仍具韧性。”华福证券最新研报认为,从供给方面看,当前行业减产、反内卷等自律共识已形成,供给侧改革预计贯穿2025年全年,有望助力行业尽快走出供给过剩的困境。 展望2025年,晶科能源表示,随着光伏产业持续深度调整,缺乏竞争力的产能面临快速出清。在行业自发性调整下,产业链价格已出现企稳信号,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加速再平衡。 展望未来,光伏技术迭代升级可能成为解决同质化问题的抓手。业界判断,未来几年,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多技术创新和突破,转换效率更高的BC技术电池、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等有望成为市场主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