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绿色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31
  • 位于希腊雅典郊区的斯泰伊乌家族有限公司工厂,屋顶安装着太阳能面板。(新华社发)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地缘政治危机持续,能源危机和高通胀给希腊能源领域带来的阵痛,令希腊政府更加坚定决心推进能源转型、落实气变目标。首先,在政策法规领域,希腊政府为绿色能源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并扫除障碍;其次,大力提升可持续能源供能占比,改善能源结构并促进能源转型。希腊绿色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拥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地缘政治危机持续,能源危机和高通胀给希腊能源领域带来的阵痛,坚定了希腊政府推进能源转型、落实气变目标的决心,希腊绿色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在政策法规领域,希腊政府为绿色能源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并扫除障碍。2022年5月,希腊通过了首部《国家气候法》,规定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5%,到2040年减少80%,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同时,要求希腊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包括从2028年起在电力生产中淘汰褐煤。2022年8月,希腊批准了第一部《海上风电法》,力求到2030年实现2000兆瓦的海上风电产能,相当于目前发电量的10%。

    此前,希腊政府还制定了关于气候和能源问题的“2030年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特定能源和气候目标的详细路线图,并简化了可再生能源许可流程,目标是到2030年希腊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5%,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由8.62吉瓦增至25吉瓦,70%的可再生能源将用于国内电力生产。其中,光伏装机容量达7.7吉瓦,风力装机提高到7吉瓦,水力发电提高到3.7吉瓦,生物质能发电达300兆瓦,以及地热发电装机达100兆瓦。

    其次,大力提升可持续能源供能占比,改善能源结构并促进能源转型。根据希腊独立电力传输运营商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希腊可再生能源(不含水电)发电平均占比为50.65%,已取代传统能源成为希腊供电系统的主力军,加上水电占比后达60%。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大幅提高也帮助希腊平抑了电价并不断减少能源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希腊能源部预计,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节省超过20亿欧元的进口天然气资金。

    相比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希腊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依托每年充足光照的自然优势,希腊光伏发电产业也迎来快速发展。希腊光伏企业协会发布报告估计,2022年,希腊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历史新高的1340兆瓦,而2021年这一数字还是838兆瓦,同比增幅接近60%。2022年4月,希腊石油集团斥资1.3亿欧元建立的科扎尼光伏公园揭幕,该光伏公园成为东南欧最大的双面面板光伏公园,总装机容量达204.3兆瓦,每年将产生350吉瓦时的电能,满足至少7.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希腊光伏渗透率为17.5%,高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西班牙的19.1%,远超过欧盟8.7%的平均水平和全球6.2%的平均水平。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希腊在减少煤炭使用和利用风能及太阳能资源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较高的光伏渗透率有助于满足希腊国内市场的能源需求,并为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希腊的能源政策重点之一是减少国内各领域的化石燃料需求,主要是建筑供能、岛屿发电和交通运输等领域。2020年,石油制品满足了希腊约四分之一的建筑能源需求,主要为冬季燃油供暖。从2025年起,希腊政府将不再允许安装燃油锅炉,从2030年起,用于供暖的石油必须至少含有30%的可再生燃料。由于希腊岛屿仍有较大比例采用燃油发电,希腊政府拟通过将岛屿与大陆电网互联以及在岛屿上部署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大部分燃油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原因之一是债务危机和全球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但自2021年取消疫情限制措施以来,希腊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的反弹已经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未来希腊面临的碳排放压力仍然值得关注。希腊政府需确保透明稳定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使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能够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实施,简化空间规划和许可程序,以促进项目及时部署。

    除此之外,希腊的建筑年龄和车龄均高于欧盟平均水平,未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大。希腊政府需制定建筑能源领域的政策法规,深度翻新老旧建筑,升级供暖和制冷系统,提供奖励措施促进老旧车辆的报废,鼓励发展电动汽车,并取消其化石燃料补贴。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5819.html
相关报告
  • 《化工园区绿色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13
    • “绿色化工园区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日益完善,绿色化工园区数量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家化工园区被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同时《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目录》《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的指引作用也进一步增强。”来自2024中国化工园区论坛媒体发布会的这组信息表明,我国化工园区绿色化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政策引导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化工园区绿色化建设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家以文件、导则等形式发布了一批园区绿色化建设意见。如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其中,《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标准,组织行业协会全面深入开展评价工作,适时发布《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等,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绿色标杆,引领全行业提高绿色循环低碳水平。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推进了化工园区的绿色化进程。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标准体系构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由石化联合会牵头编制的行业标准《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于2021年发布,帮助化工园区对自身的绿色化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客观评价,指导地方创建绿色化工园区,为国内化工园区的绿色化建设水平评价提供了更加科学、全面的量化指标体系。 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副处长冯媛媛介绍,2024年,围绕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工作,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牵头编制的《智慧化工园区环保管理系统建设指南》标准已进入报批阶段;《化工园区雨水排放管理规范》《化工园区双碳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化工园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探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化工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技术指南》正在编制中。 综合评估绿色化工园区已达30家 石化联合会组织编制的《化工园区“十四五”发展指南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把绿色发展确立为化工园区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创建50家绿色化工园区;到2035年已认定的全国化工园区要全部建成绿色化工园区。 据介绍,石化联合会园区委以《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为主要评价依据,已连续5年开展了《绿色化工园区名录》评价发布工作,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绩效、资源利用和园区管理等五个方面对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截至2024年9月,入选《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及《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建设期)》的园区共38家。其中有30家化工园区被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另外8家处于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期。 为做好绿色化工园区建设的技术支撑,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在2021年启动了“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申报和发布工作,评选出涵盖污染预防、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45项技术,为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引和支撑。 构建体系,绿色化发展需做深做实 针对园区绿色化发展,与会专家提出需构建三个体系:一是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延伸度、加强副产物利用,建立园区化发展;二是构建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包括环境治理园区管理体系、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社会监督体系、环境治理信用体系等;三是构建“集中、安全、高效”的公用工程及能量体系,通过推行集中供热、加强园区企业内各类能源载体的耦合,推动能量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024年绿色化工园区发布工作也正在按计划推进,预计今年底将发布最新《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冯媛媛表示,下一步石化联合会园区委将继续做深做实以下三方面工作,推动园区绿色化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绿色化工园区的建设工作。围绕“十四五”建成50家绿色化工园区的目标,在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引导重点发展的70家化工园区进行绿色化工园区创建申报,分阶段分步骤地引导和支持建设期单位建成绿色化工园区。 二是完善绿色化工园区标准体系。适时启动行业标准《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修编工作;稳步推进正在编制的标准,同时加强低碳管理相关新标准的立项申报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开展标准的贯标培训并指导园区落实。 三是继续发挥技术支撑单位的技术力量,深入挖掘《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通过“绿色化工园区环保千里行系列活动”健全绿色技术在化工园区的推广对接机制,为园区绿色建设提供丰富的案例经验与切实的技术指导。
  • 《我国生物天然气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05
    • “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天然气规模正在持续增长。”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研究员冯晶在5月9日举办的“2019全国规模化生物天然气技术创新交流大会”上表示,它将是未来生物质能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著名的国际能源咨询公司Navigant联合欧洲主要天然气公司,对欧盟2050年实现碳零排放目标的对策,作出大量应用生物天然气和氢的建议。并预测,届时生物天然气的年消费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主任程序强调,生物天然气已受到各国青睐。   在我国,近年来生物天然气也颇受国家重视,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中的“重中之重”。“发展生物天然气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于士和说,它面是向未来的新兴战略产业,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前景不可限量。  资源丰富、形势利好   产业化示范发展已拉开序幕   生物天然气将成为常规天然气的有力补充和接续气源。“它可以用于供热、发电,做公共交通燃料——相比化石能源能减少90%以上的污染。”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介绍,目前,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呈逐年递增趋势,客车、重型卡车也在试点应用。   “我国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条件优越。”于士和说,我国是农林大国,生产生物天然气的最佳原料资源丰富,且具备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条件。据估计,目前其资源量约2千亿立方米,到2050年将超过3千亿立方米,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意义重大。”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继平表示,这不仅事关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更是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的客观需求。“去年,我国45.3%的天然气依靠进口,2030年前后这一数值或达到50%。”程序同样指出,受蓝天保卫战等政策的拉动,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大幅增长,去年增幅达400多亿,世界少有。近10年来,尽管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增速位于世界前列,但远敢不上消费的增速,导致进口增速极度攀升。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将有效增加国内消费供给。   “当前,我国生物天然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形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工程师胡小峰分析道,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天然气发展,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其明确了定位——可再生能源领域里的重要新兴能源产业,提出到2030年实现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国家将它作为一个能源品种,从建立政策支持、管理体系、完善政策补贴保,到建设一批商业化示范项目、障消纳等,以工业化、市场化方式推动其发展。“该产业化示范发展已经拉开序幕,全国首批申报示范项目489个,涉及25个省(市),总投资达900亿元。”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会长陈小平介绍。   不过,我国生物天然气发展依然任重道远。“2015年,国家开展农村沼气转型升级,于2015~2017年支持了64个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但当前已运行仅有22个,且极少数是满负荷、稳定、持久运行,多数还处于实验运行状态。”李景明介绍。“我国还未形成生物天然气专业化、一体化投资、运行、服务体系,市场投入主体、产能都比较少——截至2018年年底,总产能仅为5760万立方米。”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副主任任东明分析说,该产业商业模式仍未成熟,产气效率不理想、经济效益低。“整体上来看,其开发、利用依然严重滞后,产业发展仅仅是刚刚起步,发展缓慢。”与会专家业一致表示。   统筹推进、创新技术   形成绿色、循环、永续发展新模式   “发展前景巨大、意义重大”,为此,如何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尽快提升其能源贡献率成为本次大会热议的焦点。   “以统筹的理念推进发展。”任东明认为,要将生物天然气纳入能源、环保、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生物质天然气相关政策、配套的商业市场环境;积极推动生物天然气工程专用排放标准、相关检测体系建设等,全面推进工业化标准、体制建设;优化规划布局,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成本。陈小平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表示,要通过建立工程设计导则、产品管输标准等行业标准,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成熟工业化、商业化的产业服务体系,支持该产业全面发展。  “必须重视新气源的开发。”程序强调拓宽原料的来源,开拓生产生物天然气的新途径。当前,国内生物天然气生产主要以畜禽粪便、秸秆为原料,为使该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必要借鉴国外扩大原料供应的先进经验。“开发能够利用木质纤维类原料,制备生物天然气的新途径;城、乡统筹,扩大沼气原料来源——剩余污泥,生活垃圾等;应用专用能源作物,例如能源玉米、藻类。”这与陈小平的意见不谋而合。“单一谈生物天然气发展是不行的,必须与农业、畜禽业相关联。”陈小平强调,要建立生态农业基地、畜牧基地、高产能源植物的原料基地,为生物天然气提供最好的原料。这样就能够形成绿色、循环、永续发展的新模式,生物天然气发展的路子才会更宽。   做大做强生物天然气产业,还需要探索分布式生产应用模式。陈小平提出,生物天然气原料分散,会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高——会占到总成本的70%,甚至更高。大型生物天然气工厂包打天下的模式不现实。“这就需要,一方面探索把沼气就地变成水合物,集中提纯等,以节省原料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分布式发展模式。”   “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天然气,应当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可持续的示范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与会专家提出,目前,生物天然气相关的补贴政策还比较缺乏,呼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及相关的优惠。要加大科技创新,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突破契合自身原材料特点的关键技术,形成技术开发能力。要积极探索新的、符合各地实际的商业模式。为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应当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此外,放眼长远,还应提前着手产业发展战略、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