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鲨鱼迁徙和繁殖周期可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基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3-17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at UC San Diego)和圣地亚哥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USD)开展的一项为期七年的研究,揭示了加州翅鲨(California’s soupfin sharks)的迁徙和繁殖周期,为制定鲨鱼的保护和管理战略措施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应用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上。

    研究人员利用声波发射器标记并追踪了34条雌性翅鲨,利用这些追踪数据,分析发现这些鲨鱼表现出三年一次的迁徙周期,并与它们三年一次的繁殖周期不谋而合。这是第一个关于动物三年一次的“恋巢性”确凿证据。

    2013-2017年间研究人员对翅鲨进行了标签标记,并利用美国西海岸300多个水声接收器跟踪鲨鱼的活动。被标记的鲨鱼大多数会在秋季或冬季离开拉霍拉,在北海峡群岛和旧金山湾之间度过两年,少数会游到太平洋西北部。研究人员表示,在追踪这些鲨鱼的头三年里,没有一条鲨鱼会返回拉霍拉。然后,在第四年,检测到第一年标记的鲨鱼,第五年检测到第二年标记的鲨鱼。其中一只鲨鱼在2014年被标记后,甚至完成了两个三年的周期,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返回拉霍拉。这表明它们的迁徙和繁殖周期为三年,这与它们的三年繁殖周期相吻合。这与人们之前认为鲨鱼的分布范围很广,没有表现出“恋巢性”的认识完全不一致。

    文章第一作者Andrew Nosal博士认为其他种类的翅鲨也可能表现出三年一次的“恋巢性”,但仍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来证实这一点。这些研究只有通过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才有可能进行。因为她只负责管理在拉霍拉附近的一小部分声学接收器,其他用来探测翅鲨的声学接收器是由沿海的其他研究人员管理的。如果科学家之间没有强有力的合作以及分享数据的意愿,这项研究就不可能进行。

    这项研究同时强调了开展长期动物追踪研究的重要性。例如,其他鲨鱼种类,如鼬鲨,也具有三年繁殖周期。未来可以开展类似的研究揭示三年一次的迁徙周期和类似于油翅鲨的恋巢性。(张灿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scripps.ucsd.edu/news/new-research-unlocks-mysteries-soupfin-shark-migration-and-reproduction
相关报告
  • 《Mol Cell:研究揭示链霉菌的生命周期调控特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12-05
    • 链霉菌是我们的主要抗生素来源。在其复杂的生长生命周期中(从营养生长到孢子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我们需要的抗生素。 John Innes中心的Mark Buttner教授实验室先前的研究表明,信号分子c-di-GMP与基因活性的主要抑制剂BldD结合,能够控制这些土壤细菌的发育。 c-di-GMP是一类核苷酸第二信使,它是细菌中广泛分布的细胞内信号,负责调节关键的生命过程,包括迁移,毒力和生物膜形成。 在一项新研究中,使用委内瑞斯链霉菌进行的实验表明,c-di-GMP还能够控制生殖菌丝向孢子的分化。它通过介导链霉菌中主要的孢子形成σ因子WhiG和抗σ因子RsiG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σ因子是启动转录所需的蛋白质,研究表明,RsiG和c-di-GMP结合并抑制了σWhiG活性,从而阻止了其靶基因的表达以及繁殖菌丝向孢子的转变。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Kelley Gallagher博士说:“由于这一发现,现在很清楚,c-di-GMP信号分别通过BldD和σ因子WhiG来控制链霉菌生命周期中向生殖气生菌丝的分化及其向孢子链的分化。在两种情况下,c-di-GMP都起着‘制动’作用。”
  • 《上海崇明东滩保护区针对鸟类繁殖期加强相关管理措施》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4-24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4月14日讯 随着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的完工,生态修复成果日益显现,参与繁殖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也有了不同程度上升。为确保繁殖期间鸟类安全,保护区管理处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相关管理措施,确保鸟类在繁殖期间的安全。 目前保护区内新繁殖的幼鸟较多,经常会穿越道路,因其个体小,不善飞翔,且羽色接近周围环境,不容易辨认。针对这一情况,管理处管护执法科印制了“特别提示”张贴于各道口的告示栏,并对进出各道口的车辆进行宣传告知,要求进入保护区的车辆限速在40公里/小时以内,并注意避让路边、路面活动的各类野生动物。在区内植被茂密的分支路段行驶时,需进一步降低车速,并保持前后车辆有足够的车距,及时避让野生鸟类,特别是幼鸟。行驶、作业过程中如发现死伤的鸟类,要立即向保护区报告等。管理处各业务科室也对申请进入保护区开展施工作业、科学研究等相关人员进行提前告知,明确相关要求,对不服从管理的,保护区管理处将依法进行查处。